專利名稱: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冶金行業轉爐煉鋼過程中產生煤氣的除塵凈化和回收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吹氧轉爐是鋼鐵生產中的一項主要冶煉工藝設備。我國擁有大小轉爐400多座,年產量占我國粗鋼產量的7(Γ80%。在轉爐吹煉過程中,產生含有大量粉塵和可燃氣體的高溫煙氣,其中CO含量可達80%以上,對其除塵凈化后是一種很有回收價值的轉爐煤氣,熱值可達8000kJ/Nm3以上。國家在《十五》、五》、《十二萬》科技發展規劃中,將《轉爐煤氣凈化回收技術》作為我國重點開發推廣節能減排項目。轉爐煤氣具有溫度高、含塵濃度高,CO濃度高、冶煉周期短、成份波動大、可燃、易爆、有毒的特點,至今已形成了以OG和LT命名的兩種凈化回收技術。OG法轉爐煤氣凈化回收技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日本新日鐵和川崎重工聯合研發的一種以二級文氏管為特征的濕法處理流程。八十年代寶鋼一期工程300t轉爐引進這項技術,嗣后在我國得到全面推廣應用。OG法的主要特點是技術成熟、流程順暢、系統穩定、操作簡便、運行安全,煤氣回收率可達8(T90Nm3/t-s,余熱回收量(蒸汽)kg/t-s。其缺點是凈化效率受限(80mg/Nm3),需有一套復雜的污泥、污水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大,運行能耗聞。LT法轉爐煤氣凈化回收技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德國魯奇和蒂森公司聯合研發的以圓筒型電除塵為特征的干法處理流程。九十年代寶鋼三期工程250t轉爐引進這項技術,并在我國推行二次研發推廣,至今已有40多套LT裝置投運。LT法用蒸發冷卻器強化噴霧加濕,降低粉塵比電阻;用圓筒型電除塵器代替OG法的二級文氏管,實現干法除塵;用配套的粉塵壓塊裝置代替龐大的污泥和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收下塵直接回用。其主要特點技術先進、流程合理、節能環保、綜合效果好。可節地40 50%、節電50 60%、節水70 80%,凈化含塵濃度彡20mg/Nm3。LT作為“三干”、“三利用”的核心技術已成為我國鋼鐵行業節能環保的熱點,LT的研討推介會頻頻召開,但推廣效果并不理想。已經投運的LT系統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實際運行指標離設計值有一定差距,這也影響了新工程的方案比選論證,確有一些用戶寧可選用比較可靠的OG改進型技術。LT技術涵蓋煉鋼工藝、安全穩產、節能環保,涉及領域多,技術難度大。我國科技人員堅持消化引進、技術攻關歷時十余年,取得可喜成果,但確實尚未進入“得心應手”的境地。工程中暴露的主要問題(I)除塵精度不高、波動大,設計凈煤氣含塵濃度20mg/Nm,但不少用戶實際能達到(50mg/Nm3,影響下游工藝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凈煤氣的回收使用;(2)電除塵器存在爆炸問題,泄爆閥頻繁動作,本身是不安全因素,又易造成極板、極線變形,降低除塵效率;(3)陰極線腐蝕斷線,有時引起短路,影響除塵效率和安全運行;[0010](4)故障因素多、維護檢修工作量大,使LT運行與安全穩定成為一對矛盾,互相制約;(5) LT電除塵對PM2. 5的凈化效果差,難以解決近年提上日程的微塵控制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工作性能好的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其特征是包括煙罩,煙罩與汽化冷卻煙道連接,汽化冷卻煙道后設置蒸發冷卻塔,蒸發冷卻塔后設置單電池圓筒型靜電除塵器,靜電除塵器后設置風機,風機后設置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和袋式煤氣除塵裝置的切換站,切換站后設置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和袋式煤氣除塵裝置,袋式煤氣除塵裝置后設置煤氣冷卻 器,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后設置廢氣燃燒器。所述汽化冷卻煙道包括輻射換熱段,輻射換熱段后連接對流換熱段。冷卻蒸發器采用雙相噴嘴。風機采用變頻調速的耐磨型軸流風機。在蒸發冷卻器下端設置與輸灰裝置相接的卸灰口,輸灰裝置后設置儲灰倉;卸灰口后設置與灰倉連接的緊急卸灰口。在靜電除塵器底部設置與輸灰裝置相接的卸灰口,輸灰裝置后設置儲灰倉;卸灰口后設置與灰倉連接的緊急卸灰口。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⑴深度利用轉爐煤氣高溫顯熱,在汽化冷卻煙道的輻射換熱段后,增設對流換熱段,將煙氣溫度由1000°C繼續冷卻到60(T70(TC。藉此多回收蒸汽15 20kg/t-s,增加回收余熱量20%。同時減輕蒸發冷卻器的冷卻負荷,減少噴霧冷卻水量。這也有利于下游袋式除塵器的濾袋安全運行。(2)利用電袋復合除塵機理前電功能主要是粉塵荷電、凝聚和二次粗除塵,不追求高效率;后袋功能是精除塵。由于入口含塵濃度低,濾袋表面塵餅結構疏松,運行阻力低、清灰周期長,可穩定實現除塵器高效、低阻、長壽命運行,最終確保煤氣質量和排放要求,并減少PM2. 5排放量。(3)煤氣和廢氣的精除塵在兩個通道用兩臺除塵器分開實施,相互不會摻混,省卻了充氮清掃置換的復雜環節,避免爆炸事故,節省N2資源,并可多回收轉爐煤氣5 10/t-s。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包括煙罩1,煙罩與汽化冷卻煙道2連接,汽化冷卻煙道后設置蒸發冷卻塔3,蒸發冷卻塔后設置單電池圓筒型靜電除塵器4,靜電除塵器后設置ID風機5,風機后設置袋式廢氣除塵裝置7和袋式煤氣除塵裝置8的切換站6,切換站后設置袋式廢氣除塵裝置7和袋式煤氣除塵裝置8,袋式煤氣除塵裝置后設置煤氣冷卻器9,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后設置廢氣燃燒器10。在風機與切換站之間設置消音器11。捕煙集塵罩包括裙罩、固定煙罩和活動煙罩,用以捕集轉爐一次煙氣。裙罩具有升降功能在前燒、后燒期開罩,實現完燒作業、廢氣排放;在中間吹煉期閉罩,實現未燃作業、煤氣回收。所述汽化冷卻煙道包括輻射換熱段,輻射換熱段后連接對流換熱段。汽化冷卻煙道將煙氣溫度由1650 V (最高)冷卻到60(T700 °C,回收2. (Γ4. OMPa高壓蒸汽(彡10(Tl20kg/t-s),最大限度利用余熱。冷卻蒸發器采用雙相噴嘴,噴細霧對煙氣調質,將煙氣溫度進一步降低至200^2500C,并適量加濕,促使粉塵凝聚,實現粗除塵,除塵效率3(Γ40%。風機采用變頻調速的耐磨型軸流風機,以適應一個冶煉周期中煙氣量變化及爐口 壓力控制要求。靜電除塵器純為保護ID風機而設置,采用圓筒型結構,只設一個電場,其主要功能是粉塵荷電、凝聚和二次除塵,使出口粉塵濃度降至3g/Nm3以下。在蒸發冷卻器下端設置與輸灰裝置相接的卸灰口,輸灰裝置后設置儲灰倉;卸灰口后設置與灰倉連接的緊急卸灰口。在靜電除塵器底部設置與輸灰裝置相接的卸灰口,輸灰裝置后設置儲灰倉;卸灰口后設置與灰倉連接的緊急卸灰口。切換站由兩套鐘型閥和眼鏡閥組成,液壓驅動、快速切換;以適應一個冶煉期中回收和放散的切換要求。兩套袋式除塵器為本系統的最終凈化設備,可以確保凈煤氣含塵濃度彡IOmg/Nm3 ;放散廢氣含塵濃度彡30mg/Nm3。輸灰設備采用機械和氣力輸灰相結合的型式,將干粉塵壓塊直接回用,或集中送燒結統一混料回用。
權利要求1.一種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其特征是包括煙罩,煙罩與汽化冷卻煙道連接,汽化冷卻煙道后設置蒸發冷卻塔,蒸發冷卻塔后設置單電池圓筒型靜電除塵器,靜電除塵器后設置風機,風機后設置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和袋式煤氣除塵裝置的切換站,切換站后設置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和袋式煤氣除塵裝置,袋式煤氣除塵裝置后設置煤氣冷卻器,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后設置廢氣燃燒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汽化冷卻煙道包括輻射換熱段,輻射換熱段后連接對流換熱段。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其特征是冷卻蒸發器采用雙相噴嘴。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其特征是風機采用變頻調速的耐磨型軸流風機。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其特征是在 蒸發冷卻器下端設置與輸灰裝置相接的卸灰口,輸灰裝置后設置儲灰倉;卸灰口后設置與灰倉連接的緊急卸灰口。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其特征是在靜電除塵器底部設置與輸灰裝置相接的卸灰口,輸灰裝置后設置儲灰倉;卸灰口后設置與灰倉連接的緊急卸灰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袋結合型轉爐煤氣干法凈化回收系統,煙罩與汽化冷卻煙道連接,汽化冷卻煙道后設置蒸發冷卻塔,蒸發冷卻塔后設置單電池圓筒型靜電除塵器,靜電除塵器后設置風機,風機后設置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和袋式煤氣除塵裝置的切換站,切換站后設置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和袋式煤氣除塵裝置,袋式煤氣除塵裝置后設置煤氣冷卻器,袋式廢氣除塵裝置后設置廢氣燃燒器。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工作性能好。
文檔編號C21C5/40GK202643727SQ20122024396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
發明者洪光信, 陶暉, 彭子明, 陳紅飛, 黃燕 申請人:江蘇瑞帆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