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屬于雙金屬材料的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雙金屬配流盤在端面磨削的過程中,由于雙金屬配流盤的ー個端面為非磁性材料,在磨削過程中不能使用傳統的電磁夾盤方法將其定位夾緊,定位夾緊成為ー個很頭疼的問題,需要設計ー個很復雜的夾具來解決エ件的定位夾緊問題,成為了磨削過程中的一個難題。同時配流盤屬于薄壁類零件,其最大的難點就是夾緊吋,エ件極易產生變形。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夾緊時エ件產生變形的問題,提供一種裝夾速度快,カロエ穩定性好、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的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泵,真空泵通過真空軟管與分配接頭的一端連接,分配接頭的另一端設有壓カ計,分配接頭與真空平臺連接,真空平臺上設有エ件;優選地,所述的真空平臺上設有定位銷。優選地,所述的定位銷設置在エ件上銷孔的下方位置。優選地,所述的エ件下方均勻設有吸附孔,エ件通過2個定位銷固定。優選地,所述的吸附孔為10-100個。本實用新型通過抽掉エ件和真空平臺之間的空氣,使エ件和真空平臺之間產生負氣壓,由于大氣壓的作用,エ件被牢牢地吸附在工作平臺上。通過調節壓カ大小來改變吸附力的大小,將エ件的變形量控制在最小。本實用新型能夠大大筒化工件裝夾的操作過程,明顯地提高了エ件定位和緊固的速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エ件裝夾方便,裝夾變形量小,大大提高了エ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真空平臺上多點式吸附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真空泵,2為真空軟管,3為分配接頭,4為壓カ計,5為真空平臺,6為エ件,7為定位銷,8為吸附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ー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由真空泵I、真空平臺5及附屬件等部分組成,真空泵I提供負壓力,真空軟管2連接真空泵I和分配接頭3,分配接頭3選擇真空平臺5上的真空區域,壓カ計4顯示壓カ值的大小,真空平臺5上放置被加工エ件6,并通過2個定位銷7定位,防止エ件6在磨削過程中移動,定位銷7周圍均勻設有吸附孔8。真空平臺5采用多點式吸附的平面接觸,根據エ件的形狀,在エ件6下方均勻的設置30個吸附孔8,減小被夾緊エ件6的變形量,適用于薄壁件的定位夾緊。將被加工エ件6放在真空平臺5上的指定位置,真空泵I開始工作,通過真空軟管2和分配接頭3,通過吸附孔8抽掉エ件6和真空平臺5間的空氣,使エ件6和真空平臺5間形成負壓力,由于外界大氣壓的作用,エ件6被牢牢地吸附在真空平臺5上。通過調節壓カ大小來改變吸附カ的大小,將エ件6的變形量控制在最小,其壓カ值大小可以通過壓カ計4來顯示。磨削完成后,平穩的充氣進真空平臺5內,使エ件6與真空平臺5間由負氣壓變成零氣壓或很小的正氣壓,エ件6就可以被輕松的取下來。通過調節真空泵I的吸力,從而極大的改善了エ件6的變形問題。采用該夾具磨削配流盤,即保證了加工精度又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不會損傷零件的表面。本實用新型采用負壓カ技術對エ件進行緊固,可以應用于非磁性材料エ件的夾·紫。實施例2本實用新型為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真空平臺上放置被加工エ件,并通過放置在エ件銷孔位置的2個定位銷定位,定位銷周圍均勻設有100個吸附孔,其他結構同實施例I。實施例3本實用新型為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真空平臺上放置被加工エ件,并通過放置在エ件銷孔位置的2個定位銷定位,定位銷周圍均勻設有10個吸附孔,其他結構同實施例I。
權利要求1.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泵(1),真空泵(I)通過真空軟管(2)與分配接頭(3)的一端連接,分配接頭(3)的另一端設有壓カ計(4),分配接頭⑶與真空平臺(5)連接,真空平臺(5)上設有エ件(6)。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平臺(5)上設有定位銷(7)。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的定位銷(7)設置在エ件(6)上銷孔的下方位置。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エ件(6)下方均勻設有吸附孔(8),エ件(6)通過2個定位銷(7)固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的吸附孔(8)為10-100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金屬配流盤磨削的真空夾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泵,真空泵通過真空軟管與分配接頭的一端連接,分配接頭的另一端設有壓力計,分配接頭與真空平臺連接,真空平臺上設有工件。本實用新型具有裝夾速度快,加工穩定性好、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B24B41/06GK202640053SQ20122026826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7日
發明者陳超, 楊勇, 李小亮, 張曉波, 汪紅爐 申請人:龍工(上海)橋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