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龍門導軌磨床的周邊靜壓磨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床的磨頭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龍門導軌磨床的周邊靜壓磨頭。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龍門導軌磨床的磨頭,其結構是使用普通的軸承,造成轉動的阻力大,潤滑效果不好,噪音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龍門導軌磨床磨頭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龍門導軌磨床的周邊靜壓磨頭。本實用新型是由體殼、主軸、二個軸承和磨具構成,主軸穿設在體殼中,二個軸承設置在體殼的二端,二個軸承分別套設在主軸上,主軸的外端固定磨具,每個軸承的內圓柱面上開設有矩形油腔和回油槽,矩形油腔與回油槽之間的圓弧面形成周向封油面,軸承的兩端面與矩形油腔之間的圓弧面形成軸向封油面,軸承的封油面與主軸之間具有間隙,矩形油腔與油泵的輸油管路連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軸在壓力潤滑油的作用下浮起,轉動的阻力小,潤滑效果好,沒有噪音。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是由體殼1、主軸2、二個軸承3和磨具4構成,主軸2穿設在體殼I中,二個軸承3設置在體殼I的二端,二個軸承3分別套設在主軸2上,主軸2的外端固定磨具4,每個軸承3的內圓柱面上開設有矩形油腔31和回油槽32,矩形油腔31與回油槽32之間的圓弧面形成周向封油面33,軸承3的兩端面與矩形油腔31之間的圓弧面形成軸向封油面34,軸承3的封油面與主軸2之間具有間隙35,矩形油腔31與油泵的輸油管路連通。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和原理是油泵的輸油管路與矩形油腔31連通,油泵尚未工作時,矩形油腔31中沒有壓力油,主軸2在軸承3上;油泵啟動以后,從油泵輸出的潤滑油進入矩形油腔31,當矩形油腔31內的潤滑油壓力所形成的合成液壓力與主軸2的載荷平衡時,會將主軸2浮起,矩形油腔31內的壓力油經周向封油面33和軸向封油面34流出。由于矩形油腔31四周封油面的微小間隙35的阻尼作用,潤滑油流出時受到很大的阻力,使矩形油腔311內的潤滑油繼續保持壓力,從而能繼續將主軸2浮起。潤滑油從封油面流出后匯集到油箱中,組成油路循環系統。
權利要求1.一種龍門導軌磨床的周邊靜壓磨頭,其特征在于是由體殼(I)、主軸(2)、二個軸承(3)和磨具(4)構成,主軸(2)穿設在體殼(I)中,二個軸承(3)設置在體殼(I)的二端,二個軸承(3 )分別套設在主軸(2 )上,主軸(2 )的外端固定磨具(4),每個軸承(3 )的內圓柱面上開設有矩形油腔(31)和回油槽(32),矩形油腔(31)與回油槽(32)之間的圓弧面形成周向封油面(33),軸承(3)的兩端面與矩形油腔(31)之間的圓弧面形成軸向封油面(34),軸承(3)的封油面與主軸(2)之間具有間隙(35),矩形油腔(31)與油泵的輸油管路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龍門導軌磨床的周邊靜壓磨頭,是由體殼、主軸、二個軸承和磨具構成,主軸穿設在體殼中,二個軸承設置在體殼的二端,二個軸承分別套設在主軸上,主軸的外端固定磨具,每個軸承的內圓柱面上開設有矩形油腔和回油槽,矩形油腔與回油槽之間的圓弧面形成周向封油面,軸承的兩端面與矩形油腔之間的圓弧面形成軸向封油面,軸承的封油面與主軸之間具有間隙,矩形油腔與油泵的輸油管路連通;主軸在壓力潤滑油的作用下浮起,轉動的阻力小,潤滑效果好,沒有噪音。
文檔編號B24B41/04GK202846356SQ20122056023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9日
發明者芮程波 申請人:長春第一機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