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敞口形回轉體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鑄造件,特別涉及一種敞口形回轉體半圓形鑄件。
背景技術:
目前,敞口形回轉體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由于應力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鑄件變形,使鑄件的廢品率高,給現場生產帶來極大的浪費,直接影響到了生產廠家的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敞口形回轉體鑄件,解決了現有技術在敞口形回轉體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由于應力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鑄件變形,使鑄件的廢品率高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方案解決以上問題的:一種敞口形回轉體鑄件,包括半圓形回轉體,在半圓形回轉體的左右兩側端口均設置有法蘭,在半圓形回轉體的槽底中央設置有左右水平方向的底筋,在回轉體的前端口設置有前筋,在回轉體的后端口設置有后筋,在前筋與后筋之間設置有拉筋。在半圓形回轉體上設置有弧形筋。本實用新型克服了敞口形回轉體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由于應力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鑄件變形的問題,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合現場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D-D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種敞口形回轉體鑄件,包括半圓形回轉體I,在半圓形回轉體I的左右兩側端口均設置有法蘭2,在半圓形回轉體I的槽底中央設置有左右水平方向的底筋3,在回轉體I的前端口設置有前筋4,在回轉體I的后端口設置有后筋5,在前筋4與后筋5之間設置有拉筋6。在半圓形回轉體I上設置有弧形筋7。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為:3個與軸向平行的豎筋,即底筋3、前筋4和后筋5,與法蘭2連接為一個整體,構成鑄件的骨架。其余部為均為薄壁,壁厚為10毫米,在薄壁上每間隔132暈米均勻分布有寬6暈米,聞9暈米的弧形筋7。本實用新型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鑄件不對稱的結構特點,導致其在凝固過程及固溶時效處理過程中會由于應力分布不均勻而產生變形。為此,從鑄件結構,澆注系統設計,澆注溫度,熱處理工藝等方面采取措施,最終生產出合格的鑄件。為此從鑄件結構上出發,增加其結構對稱性,消除不均勻的應力分布。為此,從鑄件結構的對稱性考慮增加工藝拉筋,實現凝固過程中的凝固收縮應力和熱應力以及固溶時效過程中熱應力的均勻一致。防止鑄件變形。制定合理的澆注工藝:澆注系統設計合理,既能實現對鑄件的充型及補縮,又能均衡凝固過程,防止鑄件的變形。合理控制澆注溫度:澆注溫度高,鑄件產生縮松、縮孔等內部缺陷,而且溫差大,凝固應力增加,產生收縮應力大,鑄件變形的傾向增加,澆注溫度低,鑄件產生澆不足、冷隔等鑄造缺陷。制作專用的固溶時效處理料框:保證鑄件固溶時效處理過程中放置平穩,位置合理,使鑄件擺放平穩,落水時間一致,不會產生淬火變形。采取工藝拉筋:實現凝固過程中的凝固收縮應力均勻一致。制定合理的澆注工藝:澆注系統設計合理,既能實現對鑄件的充型及補縮,又能均衡凝固過程,防止鑄件的變形。合理控制澆注溫度:澆注溫度高,鑄件產生縮松、縮孔等內部缺陷,而且溫差大,凝固應力增加,產生收縮應力大,鑄件變形的傾向增加,澆注溫度低,鑄件產生澆不足、冷隔等鑄造缺陷。制作專用的固溶時效處理料框:保證鑄件固溶時效處理過程中放置平穩,位置合理,使鑄件擺放平穩,落水時間一致,不會產生淬火變形。
權利要求1.一種敞口形回轉體鑄件,包括半圓形回轉體(1),在半圓形回轉體(I)的左右兩側端口均設置有法蘭(2),其特征在于,在半圓形回轉體(I)的槽底中央設置有左右水平方向的底筋(3),在回轉體(I)的前端口設置有前筋(4),在回轉體(I)的后端口設置有后筋(5),在前筋(4)與后筋(5)之間設置有拉筋(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敞口形回轉體鑄件,其特征在于,在半圓形回轉體(I)上設置有弧形筋(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敞口形回轉體鑄件,解決了現有技術在敞口形回轉體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由于應力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鑄件變形,使鑄件的廢品率高的技術問題。包括半圓形回轉體(1),在半圓形回轉體(1)的左右兩側端口均設置有法蘭(2),在半圓形回轉體(1)的槽底中央設置有左右水平方向的底筋(3),在回轉體(1)的前端口設置有前筋(4),在回轉體(1)的后端口設置有后筋(5),在前筋(4)與后筋(5)之間設置有拉筋(6)。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合現場使用。
文檔編號B22C9/22GK203061813SQ20122068722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薛永軍, 方勇, 張偉, 劉艷華, 梁福順, 王裕民, 高永軍, 趙雙全, 張毅 申請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