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磨削機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磨削機床,其包含本體及從本體后部朝上延伸的立柱,所述本體的頂部設有內凹的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內設有可前后移動的工件移動裝置,所述工件移動裝置包含可在一固定臺上前后移動的移動臺,所述固定臺固定于所述本體內;所述移動臺的底部平行設有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所述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均具有內凹的V型槽,所述固定臺的頂部則設有兩條平行設置且與所述V型槽相配合的V型條;在所述V型槽或V型條的其中之一上沿移動方向間隔設有多個埋設于內的滾珠,該機床結構簡單,磨削速度快,加工效率高,其工件運送精度好,能對工作臺進行有效定位,提高加工效果。
【專利說明】新型磨削機床【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磨削機床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運動精度高、定位準確的新型磨削機床。
【背景技術】
[0002]常用的磨削機床能對工件表面進行有效磨削,通過前端設置支承磨削刀具的主軸,驅動磨削刀具進行回轉,從而通過磨削盤等刀具實現表面的研磨和加工。
[0003]在現有的小型磨削機床中,工件進給機構單一,通常采用了手動進給模式,對工件的定位通常采用運動至磨削刀具下端后進行檢測和加工。
[0004]而這樣的加工雖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但仍然存在如下缺陷:
(I)進給速度慢,
為此,本發明的設計者通過潛心研究和設計,綜合長期多年從事相關產業的經驗和成果,研究設計出一種新型磨削機床,以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磨削機床,其結構簡單,磨削速度快,加工效率高,其工件運送精度好,能對工作臺進行有效定位,提高加工效果。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磨削機床,包含本體及從本體后部朝上延伸的立柱,所述本體的頂部設有內凹的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內設有可前后移動的工件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移動裝置包含可在一固定臺上前后移動的移動臺,所述固定臺固定于所述本體內;所述移動臺的底部平行設有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所述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均具有內凹的V型槽,所述固定臺的頂部則設有兩條平行設置且與所述V型槽相配合的V型條;在所述V型槽或V型條的其中之一上沿移動方向間隔設有多個埋設于內的滾珠,所述多個滾珠由保持架進行保持并僅從表面露出一小部分,從而在兩條平行軌道中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
[0007]其中:所述移動臺的下方設置有多源驅動結構,所述多源驅動結構包含一驅動圈,所述驅動圈的內緣設有多個內齒,以及
一手動桿,其一端設有手動撥輪,另一端設有第一小齒輪,所述第一小齒輪的外緣設有與所述內齒嚙合的外齒,所述手動桿可旋轉的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本體內,以及
一電動桿,其一端設有驅動單元,另一端設有第二小齒輪,所述驅動單元連接至控制單元所述第二小齒輪的外緣設有與所述內齒嚙合的外齒,所述電動桿可旋轉的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本體內。
[0008]一種新型磨削機床,包含本體及從本體后部朝上延伸的立柱,所述本體的頂部設有內凹的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內設有可前后移動的工件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移動裝置包含可在一固定臺上前后移動的移動臺,所述固定臺固定于所述本體內;所述移動臺的底部平行設有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所述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均具有內凹的V型槽,所述固定臺的頂部則設有兩條平行設置且與所述V型槽相配合的V型條;在所述V型槽或V型條的其中之一上沿移動方向間隔設有多個埋設于內的滾珠,所述多個滾珠由保持架進行保持并僅從表面露出一小部分,從而在兩條平行軌道中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
[0009]其中:所述移動臺的下方設置有多源驅動結構,所述多源驅動結構包含一驅動圈,所述驅動圈的內緣設有多個內齒,以及
一手動桿,其一端設有手動撥輪,另一端設有第一小齒輪,所述第一小齒輪的外緣設有與所述內齒嚙合的外齒,所述手動桿可旋轉的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本體內,以及
一電動桿,其一端設有驅動單元,另一端設有第二小齒輪,所述驅動單元連接至控制單元所述第二小齒輪的外緣設有與所述內齒嚙合的外齒,所述電動桿可旋轉的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本體內。
[0010]其中:所述電動桿為兩段式設置,兩段之間通過聯軸器進行連接。
[0011]其中:在所述驅動圈和移動臺之間設有傳動結構,所述傳動結構包含驅動圈外緣的外齒及結合于移動臺底部的齒條。
[0012]其中:在所述驅動圈和移動臺之間設有傳動結構,所述傳動結構包含位于驅動圈或移動臺其中之一的電磁鐵及其中另一上的永磁鐵。
[0013]其中:所述立柱上設有兩條垂直導軌及位于兩條垂直導軌之間的螺桿,一垂直滑動臺可滑動的設置于所述垂直導軌上,所述垂直滑動臺的前方固設有加工部。
[0014]其中:所述移動臺的中部在整個長度上設有電磁線,所述電磁線的一端設有第一定位單元,另一端設有第二定位單元,所述加工部的下端設有電磁檢測器,所述電磁檢測器對所述電磁線進行檢測。
[0015]其中:所述加工槽的兩端設有接收單元以接收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單元的信號。
[0016]通過上述結構,本發明的新型磨削機床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1、加工速度快,能通過可更換的磨削刀具進行各種磨削操作;
2、工件移動迅速,移動方式多樣,可通過控制單元進行及時控制;
3、摩擦力小,減少了發熱和元件的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
4、替換工件后無須再次進行基準面調整,提高了加工速度和效率。
[0017]本發明將通過下面的具體實施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且進一步結合對附圖的說明將得到更加清楚和明顯的了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顯示了本發明新型磨削機床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顯示了本發明新型磨削機床的工件移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顯示了本發明工件移動裝置的仰視圖。
[0021]附圖標記:
101:本體;102:立柱;103:加工槽;104:工件移動裝置;105:控制臺;106:垂直導軌;107:垂直驅動部;108:垂直傳動部;109:螺桿;110:垂直滑動臺;111:加工部;112:加工驅動單元;113:主軸部件;11:移動臺;12:工作臺;13:第一滑軌;14:第二滑軌;15:V型槽;16:驅動圈;17:內齒;18:手動撥輪;19:第一小齒輪;20:驅動單元;21:第二小齒輪;22:電磁線;23:第一定位單元;24:第二定位單元;25:固定臺;26:滾珠。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參見圖1,顯示了本發明的新型磨削機床。
[0023]該磨削機床包含本體101及從本體101后部朝上延伸的立柱102,所述本體101的頂部設有內凹的加工槽103,所述加工槽103內設有可前后移動的工件移動裝置104,所述本體101上還設置有一控制臺105,所述控制臺105對工件的磨削過程進行檢測和控制。
[0024]所述立柱102上設有兩條垂直導軌106及位于兩條垂直導軌106之間的螺桿109,一垂直滑動臺110可滑動的設置于所述垂直導軌106上,所述立柱106頂部設有驅動螺桿109旋轉的垂直驅動部107和垂直傳動部108,所述垂直驅動部107的輸出軸通過垂直傳動部108驅動螺桿轉動。
[0025]所述垂直滑動臺110上設有與所述螺桿109嚙合以將螺桿109的旋轉轉化為垂直移動的諸如螺母的傳動部件,故可通過垂直驅動部107驅動垂直滑動臺110進行垂直移動。
[0026]所述垂直滑動臺110的前方固設有加工部111,所述加工部111的下方設有主軸部件113,上方設有驅動主軸部件113的主軸進行線速度為60m/s-80m/s的高速旋轉的加工驅動單元,所述主軸部件113的前端可拆卸的固定有磨削刀具。
[0027]參見圖2,顯示了本發明中的工件移動裝置104。
[0028]所述工件移動裝置104包含可在一固定臺25上前后移動的移動臺11,所述固定臺25固定于所述本體101內;所述移動臺11上設有可對工件進行夾緊工裝的工作臺12,所述工作臺12上設有工裝裝置。
[0029]為實現移動臺11的滑動,所述移動臺11的底部平行設有第一滑軌13和第二滑軌14,所述第一滑軌13和第二滑軌14均具有內凹的V型槽15,所述固定臺25的頂部則設有兩條平行設置且與所述V型槽15相配合的V型條,以使移動臺11能在固定臺25上進行前后移動。
[0030]可選的是,為了減少移動的摩擦力,在所述V型槽15或V型條的其中之一上沿移動方向間隔設有多個埋設于內的滾珠26,所述多個滾珠26可設置于所述V型槽15或V型條內并由保持架進行保持,僅從表面露出一小部分,從而在兩條平行軌道中,將面接觸轉化為點接觸,從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大大減少了摩擦力,提高了運動的順暢。
[0031]所述移動臺11的下方設置有多源驅動結構,所述多源驅動結構包含一驅動圈16,所述驅動圈16的內緣設有多個內齒17,以及
一手動桿,其一端設有手動撥輪18,另一端設有第一小齒輪19,所述第一小齒輪19的外緣設有與所述內齒17嚙合的外齒,所述手動桿可旋轉的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本體101內,以及
一電動桿,其一端設有驅動單元20,另一端設有第二小齒輪21,所述驅動單元連接至控制單元所述第二小齒輪21的外緣設有與所述內齒17嚙合的外齒,所述電動桿可旋轉的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本體101內。
[0032]可選的是,所述驅動單元為伺服電機,所述電動桿為兩段式設置,兩段之間通過聯軸器進行連接。[0033]由此,該多源驅動結構可驅動驅動圈16進行旋轉,而所述驅動圈16的旋轉可帶動所述移動臺11進行移動,可選的是,在所述驅動圈16和移動臺11之間設有傳動結構,所述傳動結構的一種實施例可包含驅動圈16外緣的外齒及結合于移動臺11底部的齒條,所述傳動結構的另一種實施例可包含位于驅動圈16或移動臺11其中之一的電磁鐵及其中另一上的永磁鐵,這種驅動方式避免了直接接觸,減少了摩擦力,提高了移動速度和效率。
[0034]為提高移動臺11的定位精度,所述移動臺11的中部在整個長度上設有電磁線22,所述電磁線22的一端設有第一定位單元23,另一端設有第二定位單元24,所述定位單元23、24可為紅外發射單元、微波發射單元等,在所述加工槽的兩端設有紅外或微波接收單元,從而可接收到發射單元的信號,準確判斷移動臺11的位置。
[0035]所述加工部111的下端設有電磁檢測器,所述電磁檢測器對所述電磁線22進行檢測,在將工作臺移動到一個基準位置時,可通過電磁檢測器對電磁線22進行檢測,打下一個基準點,在后續的加工中,可通過這個基準點進行準確的加工,可快速替換工件后,無須再次設置基準點即可實現磨削,因此,大大加快了加工速度,提高了定位精度。
[0036]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發明的新型磨削機床具有如下優點:
1、加工速度快,能通過可更換的磨削刀具進行各種磨削操作;
2、工件移動迅速,移動方式多樣,可通過控制單元進行及時控制;
3、摩擦力小,減少了發熱和元件的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
4、替換工件后無須再次進行基準面調整,提高了加工速度和效率。
[0037]顯而易見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記載僅僅是舉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公開內容、應用或使用。雖然已經在實施例中描述過并且在附圖中描述了實施例,但本發明不限制由附圖示例和在實施例中描述的作為目前認為的最佳模式以實施本發明的教導的特定例子,本發明的范圍將包括落入前面的說明書和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任何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磨削機床,包含本體及從本體后部朝上延伸的立柱,所述本體的頂部設有內凹的加工槽,所述加工槽內設有可前后移動的工件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移動裝置包含可在一固定臺上前后移動的移動臺,所述固定臺固定于所述本體內;所述移動臺的底部平行設有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所述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均具有內凹的V型槽,所述固定臺的頂部則設有兩條平行設置且與所述V型槽相配合的V型條; 在所述V型槽或V型條的其中之一上沿移動方向間隔設有多個埋設于內的滾珠,所述多個滾珠由保持架進行保持并僅從表面露出一小部分,從而在兩條平行軌道中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磨削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臺的下方設置有多源驅動結構,所述多源驅動結構包含一驅動圈,所述驅動圈的內緣設有多個內齒,以及 一手動桿,其一端設有手動撥輪,另一端設有第一小齒輪,所述第一小齒輪的外緣設有與所述內齒嚙合的外齒,所述手動桿可旋轉的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本體內,以及 一電動桿,其一端設有驅動單元,另一端設有第二小齒輪,所述驅動單元連接至控制單元所述第二小齒輪的外緣設有與所述內齒嚙合的外齒,所述電動桿可旋轉的通過軸承固定于所述本體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磨削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桿為兩段式設置,兩段之間通過聯軸器進行連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磨削機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驅動圈和移動臺之間設有傳動結構,所述傳動結構包含驅動圈外緣的外齒及結合于移動臺底部的齒條。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磨削機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驅動圈和移動臺之間設有傳動結構,所述傳動結構包含位于驅動圈或移動臺其中之一的電磁鐵及其中另一上的永磁鐵。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磨削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設有兩條垂直導軌及位于兩條垂直導軌之間的螺桿,一垂直滑動臺可滑動的設置于所述垂直導軌上,所述垂直滑動臺的前方固設有加工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磨削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臺的中部在整個長度上設有電磁線,所述電磁線的一端設有第一定位單元,另一端設有第二定位單元,所述加工部的下端設有電磁檢測器,所述電磁檢測器對所述電磁線進行檢測。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磨削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槽的兩端設有接收單元以接收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單元的信號。
【文檔編號】B24B25/00GK103481166SQ201310402563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7日
【發明者】于旺江, 王金東, 胡斌, 胡文忠, 周斌 申請人:江蘇海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