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彎管拋光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拋光機,特別是指90°彎管管件的內壁面進行拋光的拋光機。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一種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盤、轉盤、第一伺服電機、打磨拋光裝置和裝夾裝置,其中轉盤通過軸承轉動設置在底盤上,第一伺服電機可帶動轉盤轉動,所述裝夾裝置包括有轉動桿、夾持機構和推拉機構,所述打磨拋光裝置設置包括有支撐架、第二伺服電機、調心軸、調心軸承、拋光電機和拋光磨頭組件,所述拋光電機固定設置在調心軸上,偏心輪轉動可帶動調心軸以調心軸承為支點做圓周運動。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本發(fā)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以對90°彎管管件進行拋光的全自動拋光機。
【專利說明】一種全自動彎管拋光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拋光機,特別是指90°彎管管件的內壁面進行拋光的拋光機。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還沒有一種可以對90°彎管管件的內壁進行拋光的機械,所以目前對90°彎管管件的內壁拋光都是手工的,這樣勞動力成本及技術要求非常高,且在拋光過程中產生的灰塵對人的健康非常不利。
[0003]另外,市場上的拋光機也是存在的,但是由于90°彎管管件自身結構的特點,所以其拋光比一般的物體的拋光要復雜,通常的拋光機經(jīng)過改進也是不能實現(xiàn)的。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以對90°彎管管件進行拋光的全自動拋光機。
[0005]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一種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盤、轉盤、第一伺服電機、打磨拋光裝置和裝夾裝置,其中轉盤通過軸承轉動設置在底盤上,第一伺服電機可帶動轉盤轉動,所述轉盤上至少設置有三組裝夾裝置,所述底盤上至少設置有兩組打磨拋光裝置,打磨拋光裝置設置的數(shù)量比裝夾裝置少一組或相同,打磨拋光裝置與裝夾裝置對應設置,所述裝夾裝置包括有轉動桿、夾持機構和推拉機構,所述夾持機構設置在轉動桿上,推拉機構帶動夾持機構沿轉動桿的軸心轉動,所述打磨拋光裝置設置包括有支撐架、第二伺服電機、調心軸、調心軸承、拋光電機和拋光磨頭組件,其中第二伺服電機固定或活動安裝在支撐架上,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與之同步轉動的設置有偏心輪,調心軸的一端通過軸承偏心設置在偏心輪上,調心軸的另一端上設置拋光磨頭組件,拋光磨頭組件的磨頭由拋光電機帶動,調心軸的中部通過調心軸承架設在支撐架上,所述拋光電機固定設置在調心軸上,偏心輪轉動可帶動調心軸以調心軸承為支點做圓周運動。
[0006]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方便的對90°彎管管件的內壁進行自動拋光,另外,由于轉盤上設置有多組裝夾裝置,對應的在底座上設置有比裝夾裝置少一組的打磨拋光裝置,這樣可以對90°彎管進行粗拋和精拋,使拋光效果更好,并且始終有一組裝夾裝置是沒有對著打磨拋光裝置的,這樣該組裝夾裝置可以進行更換彎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彎管是彎曲的,所以在拋光的時候需要磨頭進行圓周運動,所以采用偏心設置調心軸和調心軸承的配合,然后在調心軸的端部設置拋光磨頭組件,且調心軸的轉動與拋光磨頭組件的工作互相獨立,每當調心軸轉動一圈或幾圈,拋光磨頭組件在彎管內壁拋光完成一圈拋光工序,然后裝夾裝置的推拉機構把彎管在送進去一點,逐步在彎管內壁進行拋光。
[0007]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打磨拋光裝置設置的數(shù)量比裝夾裝置少一組,每組打磨拋光裝置工作完成后,轉盤轉動帶動裝夾裝置可夾持彎管轉動到下一組打磨拋光裝置工作,最后一組打磨拋光裝置工作完成的彎管可被裝夾裝置送到空位后更換彎管;所述裝夾裝置的夾持機構至少包括有兩根豎桿和三塊橫板或橫桿,其中一根豎桿與轉動桿同軸一體設置或同軸固定設置,所述三塊橫板或橫桿中的第一橫板或橫桿固定設置在豎桿的底端,第二和第三橫板或橫桿通過其兩端套設在豎桿上,所述各橫板或橫桿的端部之間通過套設在豎桿上的彈簧構成抵觸配合,三塊橫板或橫桿與豎桿之間構成兩個彎管的夾持區(qū),所述豎桿的上端部固定設置有安裝板,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一氣缸,第一氣缸可對第三橫板或橫桿產生向下的推力,第三橫板或橫桿可通過彈簧對第二橫板或橫桿產生推力,所述推拉機構包括有第二氣缸和彈簧,第二氣缸一端設置在轉盤上,另一端設置在夾持機構偏離轉動桿軸心的位置,所述彈簧一端設置在轉盤上,另一端設置在夾持機構偏離轉動桿軸心的位置,彈簧的拉力與第二氣缸的伸張力方向相反,第二氣缸與彈簧的配合構成夾持機構繞轉動桿軸心轉動設置。
[0008]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是對裝夾裝置的進一步細化,其中夾持區(qū)設置有兩個,這樣可以一次性的夾持兩個彎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當然我們也可以以上述的方式設置三個和四個,在理論上結構是一致的,另外上述方案中通過一個氣缸就可以實現(xiàn)對兩個彎管的夾持,這樣兩個彎管的受力也是一樣,所以非常具有實用性。
[0009]本發(fā)明的再進一步設置是:所述拋光磨頭組件設置有兩組,它們與兩個彎管夾持區(qū)對應設置,所述兩組拋光磨頭組件都設置在調心軸上,所述拋光磨頭組件包括有拋光頭軸座、拋光頭傳動軸和磨頭,其中拋光頭軸座固定設置在調心軸上,拋光頭傳動軸通過軸承設置在拋光頭軸座上,磨頭設置在拋光頭傳動軸的一端,拋光頭傳動軸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傳動輪,傳動輪與拋光電機之間通過皮帶帶動,所述裝夾裝置的第一和第二橫板或橫桿上可拆卸的設置有定位軸。
[0010]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是對打磨拋光裝置中的拋光磨頭組件進一步細化,這里特別要說明的是,由于彎管是彎曲的,在拋光過程中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并且還要保證兩組拋光磨頭組件的效果要一致,所以我們把兩組磨頭組件都設置同一調心軸上,另外拋光電機也為同一個。
[0011]本發(fā)明的最后設置是:所述打磨拋光裝置的支撐架與底盤之間設置有橫向和縱向導軌,打磨拋光裝置的支撐架可在橫向或縱向導軌上移動,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可對第二伺服電機進行升降調節(jié)的升降氣缸,所述第二伺服電機通過滑塊活動安裝在支撐架上,升降氣缸的伸縮端設置在滑塊,升降氣缸工作可帶動第二伺服電機在支撐架上滑移從而實現(xiàn)調心軸的位置擺動。
[0012]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對調心軸進行位置調整,因為在拋光的時候調心軸始終是傾斜的,這樣不方便彎管分離磨頭,所以可以通過升降氣缸對調心軸進行位置調整,從而方便彎管脫離磨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裝夾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裝夾裝置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打磨拋光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打磨拋光裝置左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
[0014]如圖1一圖6所不,一種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包括有底盤1、轉盤2、第一伺服電機
3、打磨拋光裝置4和裝夾裝置5,其中轉盤2通過軸承轉動設置在底盤I上,第一伺服電機3可帶動轉盤2轉動,所述轉盤2上至少設置有三組裝夾裝置5,所述底盤I上設置有打磨拋光裝置4,在本實施例中,打磨拋光裝置4設置的數(shù)量比裝夾裝置5少一組,打磨拋光裝置4與裝夾裝置5對應設置,每組打磨拋光裝置4工作完成后,轉盤轉動2帶動裝夾裝置5可夾持彎管轉動到下一組打磨拋光裝置4工作,最后一組打磨拋光裝置4工作完成的彎管可被裝夾裝置5送到空位后更換彎管,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打磨拋光裝置4與裝夾裝置5設置一樣多,在工作時選擇一組打磨拋光裝置4不工作或移開即可,所述裝夾裝置5包括有轉動桿51、夾持機構52和推拉機構53,所述夾持機構52設置在轉動桿51上,推拉機構53帶動夾持機構53沿轉動桿51的軸心轉動,所述打磨拋光裝置4設置包括有支撐架41、第二伺服電機42、調心軸43、調心軸承44、拋光電機45和拋光磨頭組件46,其中第二伺服電機42固定或活動安裝在支撐架41上,第二伺服電機42的輸出軸上與之同步轉動的設置有偏心輪421,調心軸43的一端通過軸承偏心設置在偏心輪421上,調心軸43的另一端上設置拋光磨頭組件46,拋光磨頭組件46的磨頭461由拋光電機45帶動,調心軸43的中部通過調心軸承44架設在支撐架41上,所述拋光電機45固定設置在調心軸43上,偏心輪421轉動可帶動調心軸43以調心軸承44為支點做圓周運動,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方便的對彎管管件的內壁進行自動拋光,另外,由于轉盤2上設置有多組裝夾裝置5,對應的在底座I上設置有比裝夾裝置5少一組的打磨拋光裝置4,這樣可以對彎管進行粗拋和精拋,使拋光效果更好,并且始終有一組裝夾裝置5是沒有對著打磨拋光裝置4的,這樣該組裝夾裝置5可以進行更換彎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彎管是彎曲的,所以在拋光的時候需要磨頭461進行圓周運動,所以采用偏心設置調心軸43和調心軸承44的配合,然后在調心軸43的端部設置拋光磨頭組件46,且調心軸43的轉動與拋光磨頭組件46的工作互相獨立,每當調心軸43轉動一圈或幾圈,拋光磨頭組件46在彎管內壁拋光完成一圈拋光工作,然后裝夾裝置5的推拉機構53把彎管在送進去一點,逐步在彎管內壁進行拋光。
[0015]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裝夾裝置5的夾持機構52至少包括有兩根豎桿521和三塊橫板或橫桿522,其中一根豎桿521與轉動桿51同軸一體設置或同軸固定設置,所述三塊橫板或橫桿522中的第一橫板或橫桿522固定設置在兩根豎桿521的底端,第二和第三橫板或橫桿522通過其兩端套設在豎桿521上,所述各橫板或橫桿522的端部之間通過套設在豎桿521上的彈簧523構成抵觸配合,三塊橫板或橫桿522與豎桿521之間構成兩個彎管的夾持區(qū)524,所述豎桿521的上端部設置有安裝板525,安裝板525上設置有第一氣缸526,第一氣缸526可對第三橫板或橫桿522產生向下的推力,第三橫板或橫桿522可通過彈簧523對第二橫板或橫桿522產生推力,所述推拉機構53包括有第二氣缸531和彈簧532,第二氣缸531 —端設置在轉盤2上,另一端設置在夾持機構52偏離轉動桿51軸心的位置,所述彈簧532 —端設置在轉盤2上,另一端設置在夾持機構52偏離轉動桿51軸心的位置,彈簧532的拉力與第二氣缸531的伸張力方向相反,第二氣缸531與彈簧532的配合構成夾持機構51繞轉動桿51軸心轉動設置,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是對裝夾裝置5的進一步細化,其中夾持區(qū)524設置有兩個,這樣可以一次性的夾持兩個彎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當然我們也可以以上述的方式設置三個和四個,在理論上結構是一致的,另外上述方案中通過一個氣缸就可以實現(xiàn)對兩個彎管的夾持,這樣兩個彎管的受力也是一樣,所以非常具有實用性。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更好的夾持彎管,所述裝夾裝置5的第一和第二橫板或橫桿522上可拆卸的設置有定位軸5221。
[0016]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拋光磨頭組件46設置有兩組,它們與兩個彎管夾持區(qū)524對應設置,所述兩組拋光磨頭組件46都設置在調心軸43上,所述拋光磨頭組件46包括有拋光頭軸座462、拋光頭傳動軸463和磨頭461,其中拋光頭軸座462固定設置在調心軸43上,拋光頭傳動軸463通過軸承設置在拋光頭軸座462上,磨頭461設置在拋光頭傳動軸463的一端,拋光頭傳動軸463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傳動輪464,傳動輪464與拋光電機45之間通過皮帶帶動,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是對打磨拋光裝置4中的拋光磨頭組件46進一步細化,這里特別要說明的是,由于彎管是彎曲的,在拋光過程中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并且還要保證兩組拋光磨頭組件46的效果要一致,所以我們把兩組磨頭組件46都設置同一調心軸43上,另外拋光電機45也為同一個。
[0017]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述打磨拋光裝置4的支撐架41與底盤I之間設置有橫向和縱向導軌48,打磨拋光裝置4的支撐架41可在橫向或縱向導軌48上移動,所述支撐架41上設置有可對第二伺服電機42進行升降調節(jié)的升降氣缸47,所述第二伺服電機42通過滑塊422活動安裝在支撐架41上,升降氣缸47的伸縮端設置在滑塊422上,升降氣缸47工作可帶動第二伺服電機42在支撐架41上滑移從而實現(xiàn)調心軸43的位置擺動,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對調心軸43進行位置調整,因為在拋光的時候調心軸43始終是傾斜的,這樣不方便彎管分離磨頭,所以可以通過升降氣缸47對調心軸43進行位置調整,從而方便彎管脫離磨頭461。
[0018]本發(fā)明所揭示,乃較佳實施例的一種,舉凡局部的變更或是修飾而源于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技術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脫本發(fā)明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盤、轉盤、第一伺服電機、打磨拋光裝置和裝夾裝置,其中轉盤通過軸承轉動設置在底盤上,第一伺服電機可帶動轉盤轉動,所述轉盤上至少設置有三組裝夾裝置,所述底盤上至少設置有兩組打磨拋光裝置,打磨拋光裝置設置的數(shù)量比裝夾裝置少一組或相同,打磨拋光裝置與裝夾裝置對應設置,所述裝夾裝置包括有轉動桿、夾持機構和推拉機構,所述夾持機構設置在轉動桿上,推拉機構帶動夾持機構沿轉動桿的軸心轉動,所述打磨拋光裝置設置包括有支撐架、第二伺服電機、調心軸、調心軸承、拋光電機和拋光磨頭組件,其中第二伺服電機固定或活動安裝在支撐架上,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與之同步轉動的設置有偏心輪,調心軸的一端通過軸承偏心設置在偏心輪上,調心軸的另一端上設置拋光磨頭組件,拋光磨頭組件的磨頭由拋光電機帶動,調心軸的中部通過調心軸承架設在支撐架上,所述拋光電機固定設置在調心軸上,偏心輪轉動可帶動調心軸以調心軸承為支點做圓周運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拋光裝置設置的數(shù)量比裝夾裝置少一組,每組打磨拋光裝置工作完成后,轉盤轉動帶動裝夾裝置可夾持彎管轉動到下一組打磨拋光裝置工作,最后一組打磨拋光裝置工作完成的彎管可被裝夾裝置送到空位后更換彎管。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夾裝置的夾持機構至少包括有兩根豎桿和三塊橫板或橫桿,其中一根豎桿與轉動桿同軸一體設置或同軸固定設置,所述三塊橫板或橫桿中的第一橫板或橫桿固定設置在豎桿的底端,第二和第三橫板或橫桿通過其兩端套設在豎桿上,所述各橫板或橫桿的端部之間通過套設在豎桿上的彈簧構成抵觸配合,三塊橫板或橫桿與豎桿之間構成兩個彎管的夾持區(qū),所述豎桿的上端部固定設置有安裝板,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一氣缸,第一氣缸可對第三橫板或橫桿產生向下的推力,第三橫板或橫桿可通過彈簧對第二橫板或橫桿產生推力,所述推拉機構包括有第二氣缸和彈簧,第二氣缸一 端設置在轉盤上,另一端設置在夾持機構偏離轉動桿軸心的位置,所述彈簧一端設置在轉盤上,另一端設置在夾持機構偏離轉動桿軸心的位置,彈簧的拉力與第二氣缸的伸張力方向相反,第二氣缸與彈簧的配合構成夾持機構繞轉動桿軸心轉動設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拋光磨頭組件設置有兩組,它們與兩個彎管夾持區(qū)對應設置,所述兩組拋光磨頭組件都設置在調心軸上,所述拋光磨頭組件包括有拋光頭軸座、拋光頭傳動軸和磨頭,其中拋光頭軸座固定設置在調心軸上,拋光頭傳動軸通過軸承設置在拋光頭軸座上,磨頭設置在拋光頭傳動軸的一端,拋光頭傳動軸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傳動輪,傳動輪與拋光電機之間通過皮帶帶動,所述裝夾裝置的第一和第二橫板或橫桿上可拆卸的設置有定位軸。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拋光磨頭組件設置有兩組,它們與兩個彎管夾持區(qū)對應設置,所述兩組拋光磨頭組件都設置在調心軸上,所述拋光磨頭組件包括有拋光頭軸座、拋光頭傳動軸和磨頭,其中拋光頭軸座固定設置在調心軸上,拋光頭傳動軸通過軸承設置在拋光頭軸座上,磨頭設置在拋光頭傳動軸的一端,拋光頭傳動軸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傳動輪,傳動輪與拋光電機之間通過皮帶帶動,所述裝夾裝置的第一和第二橫板或橫桿上可拆卸的設置有定位軸。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拋光裝置的支撐架與底盤之間設置有橫向和縱向導軌,打磨拋光裝置的支撐架可在橫向或縱向導軌上移動,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可對第二伺服電機進行升降調節(jié)的升降氣缸,所述第二伺服電機通過滑塊活動安裝在支撐架上,升降氣缸的伸縮端設置在滑塊,升降氣缸工作可帶動第二伺服電機在支撐架上滑移從而實現(xiàn)調心軸的位置擺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彎管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拋光裝置的支撐架與底盤之間設置有橫向和縱向導軌,打磨拋光裝置的支撐架可在橫向或縱向導軌上移動,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可對第二伺服電機進行升降調節(jié)的升降氣缸,所述第二伺服電機通過滑塊活動安裝在支撐架上,升降氣缸的伸縮端設置在滑塊,升降氣缸工作可帶動第二伺服電機在支撐架上滑移從`而實現(xiàn)調心軸的位置擺動。
【文檔編號】B24B29/08GK103506930SQ201310516951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朱生 申請人:溫州市博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