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鑄模冷卻水循環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澆鑄模冷卻水循環系統,包括封閉式蓄水池和清水泵,蓄水池頂部安裝有冷卻塔,冷卻塔與清水離心泵通過管道相通,引水器一端與清水離心泵相連,引水器的引水管伸入蓄水池底部;冷卻塔內的出水管伸入蓄水池內;清水泵通過管路與供給水箱相通,供給水箱冷卻水管與澆鑄模相連,澆鑄械下方設有排水槽,排水槽通過下水管與蓄水池相通;本發明能夠將水源進行循環利用,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澆鑄模冷卻水循環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環保節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澆鑄模的冷卻水循環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鋁圓片的生產工藝中,需要對熔融的鋁液進行澆鑄,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源作用熱交換的媒介,工業化生產所需的水量是相當大的,目前,多數企業還無法做到對澆鑄用的冷卻水進行往復循環利用,導致企業生產成本較高,影響長遠發展。
【發明內容】
[0003]本 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出澆鑄模冷卻水循環系統,其能夠將水源進行循環利用,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0004]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澆鑄模冷卻水循環系統,包括封閉式蓄水池和清水泵,蓄水池頂部安裝有冷卻塔,冷卻塔與清水離心泵通過管道相通,引水器一端與清水離心泵相連,引水器的引水管伸入蓄水池底部;冷卻塔內的出水管伸入蓄水池內;清水泵通過管路與供給水箱相通,供給水箱冷卻水管與澆鑄模相連,澆鑄械下方設有排水槽,排水槽通過下水管與蓄水池相通;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如下:
優選地,所述引水器的弓I水管靠近下水管一側。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過蓄水池用來收集澆鑄模使用的水源,再直接通過冷卻塔對澆鑄模利用的熱水進行冷卻,再由清水泵直接將冷卻的水源泵到高處的供給水箱,提供給澆鑄模使用,能夠將水源進行循環利用,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而且占地面積小。
[0006]【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7]【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封閉式蓄水池I和清水泵2,蓄水池I頂部安裝有冷卻塔3,冷卻塔3與清水離心泵4通過管道相通,引水器5 —端與清水離心泵4相連,引水器5的引水管12伸入蓄水池I底部;冷卻塔3內的出水管11伸入蓄水池I內;清水泵2通過管路6與供給水箱7相通,供給水箱7冷卻水管8與澆鑄模9相連,澆鑄械9下方設有排水槽13,排水槽13通過下水管14與蓄水池I相通,為了能夠達到將澆鑄模9排出的熱水盡快冷卻的目的,優選地,引水器5的引水管12靠近下水管14 一側;防止蓄水池I內的顆粒物對清水泵2造成不利影響,優選地,清水泵2的抽水管端部帶有過濾器10。
[0009]本發明的使用工作原理如下:從澆鑄模9循環排出的為熱水,沿著排水槽13通過下水管流入蓄水池I內,蓄水池I上方的引水器5的引水管12靠近下水管一側,可先將熱水引入其內,再由清水離心泵4泵入冷卻塔3內,熱水經冷卻塔3冷卻后,直接通過出水管11排入蓄水池I內,清水泵2通過通過管路6將蓄水池I內的冷卻水再次泵入高處的供給水箱7內,冷卻水源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澆鑄模9進行熱交換使用,為了防止清水泵2出現故障,影響正常使用,在泵房內安裝并列的兩臺清水泵2。
[0010]以上描述是對本發明的解釋,不是對發明的限定,本發明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澆鑄模冷卻水循環系統,包括封閉式蓄水池(I)和清水泵(2),其特征在于:蓄水池(I)頂部安裝有冷卻塔(3),冷卻塔(3)與清水離心泵(4)通過管道相通,引水器(5)—端與清水離心泵(4)相連,引水器(5)的引水管(12)伸入蓄水池(I)底部;冷卻塔(3)內的出水管(11)伸入蓄水池(I)內;清水泵(2 )通過管路(6 )與供給水箱(7 )相通,供給水箱(7 )冷卻水管(8)與澆鑄模(9)相連,澆鑄模(9)下方設有排水槽(13),排水槽(13)通過下水管(14)與蓄水池(I)相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鑄模冷卻水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引水器(5)的引水管(12)靠近下水管(14) 一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澆鑄模冷卻水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清水泵(2)的抽水管端部帶有過濾器(10)。
【文檔編號】B22D27/04GK103658610SQ201310550730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9日
【發明者】錢永明 申請人:無錫華玉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