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軋鋼工序冷卻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軋鋼輥道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軋鋼廠的輥道設備負責運送高溫板坯,出爐板坯溫度最高達1250℃,因此與其接觸的輥道溫升很快,必須對其進行冷卻,才能保證其輥面的強度和軸承座的安全溫度。國內類似生產線的輥道,一部分采用帶壓力的凈環水內冷的技術進行降溫,進出水接頭采用固定有壓式,回水靠回路中1.5-2.0bar壓力直接進入冷卻塔鐘,但是有壓力的回水和輥道的軸承直接接觸,容易被打入軸承里,稀釋潤滑油使潤滑不良,且軸承旋轉過程中泄露的潤滑油也會進入凈環水中,污染凈環水;此外這種冷卻裝置在具體使用時,很容易因輥道短時間內停止轉動后,輥身其中一部分直接接觸高溫軋件而受到局部不能冷卻,造成變形卡阻或表面損壞的問題,為此,我們設計一種新型的軋鋼輥道冷卻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的軋鋼輥道冷卻裝置。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的軋鋼輥道冷卻裝置,包括:軋鋼輥道組、滾動軸承、軸承座,所述軋鋼輥道組的兩端均轉動連接在滾動軸承的內圈上,所述滾動軸承的外圈過盈配合安裝在軸承座內,所述軋鋼輥道組的內部均設有通孔狀的輥道冷卻腔,所述輥道冷卻腔的左右兩端分別連通分水道、回水道,所述分水道、回水道分別連通軸承座外側設有的第一主水道、第二主水道,所述第一主水道通過進水管連接進水箱,所述第二主水道通過回水管連接回水箱,所述第二主水道上相對應回水道的一側壁上開設有放氣孔,所述放氣孔通過真空管連接負壓罐。
優選的,所述軸承座內部設有軸承冷卻腔,所述軸承冷卻腔包覆設置在滾動軸承的外側圓周方向上。
優選的,所述分水道與回水道上均設有分叉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連通設置在軸承冷卻腔的內部。
優選的,所述軸承冷卻腔的底部插設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分別與第一主水道、第二主水道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軸承座上設有與軸承冷卻腔相隔離的排油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新型的軋鋼輥道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新型的軋鋼輥道冷卻裝置的左側軸承座位置局部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新型的軋鋼輥道冷卻裝置的右側軸承座位置局部示意圖。
其中:1-軋鋼輥道組;2-滾動軸承;3-軸承座;4-輥道冷卻腔;5-分水道;6-第一主水道;7-進水管;8-進水箱;9-回水道;10-第二主水道;11-回水管;12-回水箱;13-放氣孔;14-真空管;15-負壓罐;16-軸承冷卻腔;17-出水孔;18-溢流管;19-排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的軋鋼輥道冷卻裝置,包括:軋鋼輥道組1、滾動軸承2、軸承座3,所述軋鋼輥道組1的兩端均轉動連接在滾動軸承2的內圈上,所述滾動軸承2的外圈過盈配合安裝在軸承座3內,使得軋鋼輥道組1在軸承座內的滾動軸承2內轉動,運送高溫板坯。
所述軋鋼輥道組1的內部均設有通孔狀的輥道冷卻腔4,所述輥道冷卻腔4的左右兩端分別連通分水道5、回水道9,所述分水道5、回水道9分別連通軸承座3外側設有的第一主水道6、第二主水道10,所述第一主水道6通過進水管7連接進水箱8,所述第二主水道10通過回水管11連接回水箱12。
所述第二主水道10上相對應回水道的一側壁上開設有放氣孔13,所述放氣孔13通過真空管14連接負壓罐15,負壓罐15通過真空管14與第二主水道10形成負壓,從而使得第二主水道10連通的回水道9上產生回路上的負壓,使得輥道冷卻腔4內的冷卻水可以快速回流至回水道9內。
所述軸承座3內部設有軸承冷卻腔16,所述軸承冷卻腔16包覆設置在滾動軸承2的外側圓周方向上,用于對滾動軸承2進行冷卻降溫,所述分水道5與回水道9上均設有分叉的出水孔17,所述出水孔17連通設置在軸承冷卻腔16的內部,所述軸承冷卻腔16的底部插設有溢流管18,所述溢流管18分別與第一主水道6、第二主水道10相連通,溢流管18用于把軸承冷卻腔16內冷卻后的水溢流至第一主水道6、第二主水道10,實現循環冷卻作用。
所述軸承座3上設有與軸承冷卻腔16相隔離的排油口19,排油口19用于排出滾動軸承2內長時間使用后的潤滑油,且排油口19與軸承冷卻腔16隔離設置,避免了潤滑油進入到軸承冷卻腔16內,污染冷卻水,同時減少了冷卻處理工序。
本發明是這樣實施的:通過進水箱8把冷卻水打入到第一主水道6內,第一主水道6把冷卻水分流至各個軸承座3內的分水道5內,分水道5與軋鋼輥道內的輥道冷卻腔4相連通,冷卻水充滿在輥道冷卻腔4內部,進行對軋鋼輥道組1進行冷卻處理,冷卻后的水通過右側軸承座3內的回水道9流入第二主水道10內,再回流至回水箱12內,這樣實現了對軋鋼輥道組1循環冷卻;在冷卻水通過分水道5沖入輥道冷卻腔4內時,負壓罐15通過真空管14與第二主水道10形成負壓,從而使得回水道9與輥道冷卻腔4右側連通的產生回路負壓,加快冷卻水充滿輥道冷卻腔4;此外軸承座3內設有軸承冷卻腔16,可以對傳遞到滾動軸承2的高溫熱量進行冷卻降溫,再通過溢流管18循環溢流至第一主水道6、第二主水道10內,對滾動軸承2的降溫,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采用本技術方案,分別通過輥道冷卻腔、軸承冷卻腔分別對軋鋼輥道組、滾動軸承進行循環冷卻水降溫,解決了傳統的內冷式輥道不能良好冷卻的目的,提高了冷卻效果,延長軸承座和輥道的壽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并非限制本發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發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