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3298206閱讀:188來源:國知局
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主要應用于等速萬向節鐘形殼的淬火,包括感應加熱裝置、冷卻裝置以及連接裝置,感應加熱裝置包括感應線圈,感應線圈包括圓線圈Ⅰ、圓線圈Ⅱ、桿部圓線圈Ⅰ、桿部圓線圈Ⅱ、直導體Ⅰ以及直導體Ⅱ,冷卻裝置包括兩根進水管和一根出水管,圓線圈Ⅱ、桿部圓線圈Ⅰ和桿部圓線圈Ⅱ各自的圓弧半徑均相等且均小于圓線圈Ⅰ的圓弧半徑,桿部圓線圈Ⅰ和桿部圓線圈Ⅱ之間有間隔。本發明將感應加熱裝置的加熱感應圈分成多段組合的非封閉結構,通過兩根進水管和一根出水管進行冷卻,在對工件桿部感應加熱時,散熱及冷卻效果顯著,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等速萬向節加熱淬火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
【背景技術】
[0002]淬火感應器是利用感應加熱原理對淬火工件進行加熱的終端設備,工件表面淬火質量及設備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感應器的結構設計及其制造質量,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的結構設計則直接關系到鐘形殼制造過程中的淬火質量和熱處理效率。現有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采用相對封閉的感應導體作為加熱裝置與一進一出兩根冷卻水管作為冷卻裝置的組合,完成對等速萬向節鐘形殼制造過程中加熱淬火的熱處理。上述現有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能夠滿足一般性的使用需求,但在結構設計和使用上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①工件與感應導體間距設計較小,感應器加熱工件時,工件受熱膨脹易觸及感應導體,造成感應導體損傷;②采用一進一出冷卻水管設計,水流量相對較小,冷卻效果差,水管常因得不到及時冷卻出現爆裂、扭曲、開裂等質量缺陷,感應器失效,使用壽命低因感應器冷卻效果差等因素,感應導體的發熱效率設計較低,淬火加熱工件所需時間較長,生產效率低;④加熱工件淬火層不均勻,工件應力集中區域淬火后常有燒融、開裂缺陷,淬火層深度不達標等質量缺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將感應加熱裝置的感應線圈分成多段`組合的非封閉結構,通過兩根進水管和一根出水管進行冷卻,在對工件桿部感應加熱時,散熱及冷卻效果顯著,使用壽命長。
[0004]為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方案: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包括用于加熱工件的感應加熱裝置、用于使感應加熱裝置冷卻的冷卻裝置以及用于安裝固定感應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的連接裝置,所述感應加熱裝置包括感應線圈,所述感應線圈包括圓線圈1、圓線圈I1、桿部圓線圈1、桿部圓線圈I1、直導體I以及直導體II,所述圓線圈1、圓線圈I1、桿部圓線圈1、桿部圓線圈I1、直導體I和直導體II均為中空結構,所述直導體I連接于圓線圈I和桿部圓線圈之間且與圓線圈I和桿部圓線圈連通,所述直導體II連接于桿部圓線圈II和圓線圈II之間并與桿部圓線圈II和圓線圈II相通,所述圓線圈I和圓線圈II電連接,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兩根進水管和一根出水管,所述桿部圓線圈I與一根進水管連通、所述桿部圓線圈II與另一根進水管連通,所述圓線圈I和圓線圈II均與出水管連通,所述圓線圈1、圓線圈I1、桿部圓線圈I和桿部圓線圈II均形成圓弧形線圈,所述圓線圈I1、桿部圓線圈I和桿部圓線圈II各自的圓弧半徑均相等且均小于圓線圈I的圓弧半徑,所述圓線圈I到桿部圓線圈I的距離大于圓線圈II到桿部圓線圈II的距離,所述桿部圓線圈I和桿部圓線圈II之間有間隔。
[0005]作為優選,所述圓線圈I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所述圓線圈II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II,所述桿部圓線圈I的外表面和桿部圓線圈II的外表面均設有導磁體V,所述直導體I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I,所述直導體II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V。
[0006]作為優選,所述進水管包括匯流管I和匯流管II,所述匯流管II底端與匯流管I連通、頂端與加熱感應圈連通,所述匯流管I上設有匯流管接頭組件。
[0007]作為優選,所述匯流管接頭組件包括匯流管接頭和接頭連接管,所述接頭連接管連接于匯流管I和匯流管接頭之間且與匯流管I和匯流管接頭連通。
[0008]作為優選,所述出水管包括附加冷卻水管,所述附加冷卻水管一端與感應線圈連通,另一端連接有冷卻水管,所述冷卻水管上設有冷卻水管接頭組件。
[0009]作為優選,所述冷卻水管接頭組件包括與冷卻水管連接的冷卻水管接頭管I和與冷卻水管接頭管I連接的冷卻水管接頭管II。
[0010]作為優選,所述冷卻裝置還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匯流板,兩個匯流板之間通過電極絕緣板絕緣,其中一條進水管設在一個匯流板背離電極絕緣板的一側,另一條進水管設在另一個匯流板背離電極絕緣板的一側。
[0011]作為優選,兩個匯流板以及電極絕緣板之間通過螺栓II和螺母II配合連接,所述螺栓II與至少一個匯流板 絕緣連接。
[0012]作為優選,所述連接裝置包括安裝連接板1、安裝連接板II和感應器線圈支撐架,所述電極絕緣板夾于安裝連接板I和安裝連接板II之間,其中一個匯流板安裝于安裝連接板I的頂部、另一個匯流板安裝于安裝連接板II的頂部,所述感應器線圈支撐架安裝在安裝連接板I和安裝連接板II的頂部,所述出水管固定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上,所述感應線圈固定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上。
[0013]作為優選,所述感應器線圈支撐架通過兩組固定件與感應線圈連接,每組固定件均包括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固定連接的螺栓I和設在螺栓I遠離感應器線圈支撐架一端的感應器線圈支撐架輔件,所述感應線圈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輔件固定連接。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感應加熱裝置的加熱線圈采用圓線圈1、圓線圈I1、桿部圓線圈1、桿部圓線圈I1、直導體I以及直導體II多段組合的結構,形成非封閉的加熱系統,同時附加至少二進一出的冷卻水管設計,在對工件桿部感應加熱時,散熱及冷卻效果顯著,使用壽命長;圓線圈1、圓線圈I1、桿部圓線圈I以及桿部圓線圈II采用與工件的周向輪廓相一致的弧形結構設計,直導體I以及直導體II采用與工件的軸向輪廓相一致的結構,制得的加熱線圈與工件桿部結構相匹配,淬火加熱工件時,工件受熱區域面積較傳統感應器有所提升,有效規避工件局部受熱出現燒融的現象;感應器的加熱效率高,單只工件加熱時間短,能量損耗低、生產效率高;加熱線圈表面設置結構與加熱線圈相匹配的導磁體,充分利用導磁體在線圈中的電流磁效應,有選擇性的對工件局部感應加熱,有效規避工件局部淬裂及淬火層不均勻的質量缺陷;采用電極絕緣板和安裝連接板加強整個裝置各部件的鏈接,有效降低感應器在加熱過程中變形的風險,裝置使用壽命提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0018]圖3為本發明的右視圖;
[0019]圖4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0020]圖5為本發明感應加熱裝置加熱工件時與工件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本發明直導體I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本發明直導體II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8為本發明附加冷卻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本發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10為本發明匯流管II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11為本發明圓線圈I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12為本發明導磁體I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3為本發明圓線圈II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4為本發明磁體III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15為本發明桿部圓線圈I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16為本發明導磁體V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7為本發明匯流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如圖1至4所示,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包括用于加熱工件的感應加熱裝置、用于使感應加熱裝置冷卻的冷卻裝置以及用于安裝固定感應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的連接裝置,其中,感應加熱裝置包括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桿部圓線圈II 262、直導體I 23以及直導體II 24,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桿部圓線圈II 262、直導體I 23和直導體II 24均為采用空心導電材料如銅等材料制成的中空管狀結構,直導體I 23連接于圓線圈I 19和桿部圓線圈261之間且與圓線圈I 19和桿部圓線圈261連通,直導體II 24連接于桿部圓線圈II 262和圓線圈II 20之間并與桿部圓線圈II 262和圓線圈II 20相通,圓線圈I 19和圓線圈II 20電連接,冷卻裝置包括兩根進水管和一根出水管,桿部圓線圈I 261與一根進水管連通、桿部圓線圈II 262與另一根進水管連通,圓線圈I 19和圓線圈II 20均與出水管連通,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均形成圓弧形線圈,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三者各自的圓弧半徑(即各自所形成的圓弧所在圓的半徑)均相等且均小于圓線圈I 19的圓弧半徑,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各自圓弧所在圓的圓心線重合,圓線圈I 19到桿部圓線圈I 261的距離大于圓線圈II 20到桿部圓線圈II 262的距離,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之間有間隔。圓線圈I 19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 18,圓線圈II 20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II21,桿部圓線圈I 261的外表面和桿部圓線圈II 262的外表面均設有導磁體V 27,直導體I 23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I 22,直導體II 24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V 25。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
I261、桿部圓線圈II 262、直導體I 23和直導體II 24相互之間可以為一體成型的一體結構,也可由各自制造完成后連接如焊接而成的結構,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
I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所形成圓弧所在圓的的圓心軸在同一直線上但四者的圓心之間有間距,整體上與萬向節鐘形殼的輪廓結構相吻合,便于加熱。由于實際生產時,由于難免存在誤差,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三者各自的圓弧半徑很難完全相等,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各自圓弧所在圓的圓心線也很難完全重合,因此,本實施例中的相等和重合僅在理論上而言,實際上存在的誤差而導致不相等、不重合的產品或者因規避本產品而刻意做出的產品均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34]本實施例中,每根進水管包括匯流管I I和匯流管II 28,匯流管II 28底端與匯流管I I連通、頂端向上延伸與加熱感應圈連通(一根進水管的匯流管II 28與桿部圓線圈I 261連通,另一根進水管的匯流管II 28與桿部圓線圈II 262連通),匯流管I I上設有用于與外接進水管路連接匯流管接頭組件,其中匯流管接頭組件包括匯流管接頭3和接頭連接管2,所述接頭連接管2連接于匯流管I I和匯流管接頭3之間且與匯流管I I和匯流管接頭3連通。出水管包括附加冷卻水管14,附加冷卻水管14 一端與感應線圈連通,另一端連接有冷卻水管15,冷卻水管15上設有用于連接外接出水管路的冷卻水管接頭組件,其中冷卻水管接頭組件包括與冷卻水管15連接的冷卻水管接頭管I 16和與冷卻水管接頭管I 16連接的冷卻水管接頭管II 17。
[0035]本實施例中,冷卻裝置還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匯流板9,兩個匯流板9之間通過電極絕緣板13絕緣,其中一條進水管設在一個匯流板9背離電極絕緣板13的一側,另一條進水管設在另一個匯流板9背離電極絕緣板13的一側。兩個匯流板9以及電極絕緣板13之間通過螺栓II 29和螺母II 6配合連接,螺栓II 29與至少一個匯流板9絕緣連接。優選螺栓II 29與每個匯流板9均通過一個絕緣墊圈8絕緣,螺母II 6和位于螺母II 6處的絕緣墊圈8之間通過墊圈7連接。
[0036]本實施例中,連接裝置包括安裝連接板I 30、安裝連接板II 31和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所述電極絕緣板夾于13安裝連接板I 30和安裝連接板II 31之間,其中一個匯流板9安裝于安裝連接板I 30的頂部、另一個匯流板9安裝于安裝連接板II 31的頂部,所述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安裝在安裝連接板I 30和安裝連接板II 31的頂部,所述出水管固定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上,所述感應線圈固定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上。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通過兩組固定件與感應線圈連接,每組固定件均包括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固定連接的螺栓I 12和設在螺栓I 12遠離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 —端的感應器線圈支撐架輔件10,感應線圈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輔件10固定連接,其中,螺栓I 12貫穿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兩側,螺栓I 12上螺紋連接有兩個螺母11,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夾于兩個螺母11之間,這樣,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通過螺栓I 12抵住感應線圈,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和感應線圈之間的力度可進行微調,可有效降低感應器在加熱過程中變形的風險。本實施例中,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底部設有使匯流板9穿過的深倒U型窄槽,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頂部設有一 U型寬槽,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與匯流板9之間通過螺釘4連接。
[0037]工作時,如圖5所示,圓線圈I 19和圓線圈II 20分別位于工件32的一個臺階處,加熱時,感應線圈通電,電磁感應使工件發熱;冷卻時,一個進水管通過其匯流管接頭3進水,再經其接頭連接管2、匯流管I 1、匯流管II 28流至桿部圓線圈I 261,然后再流經直導體I 23、圓線圈I 19至附加冷卻水管14,最后再經冷卻水管15、冷卻水管接頭管I 16和冷卻水管接頭管II 17流出。另一個進水管通過其匯流管接頭3進水,再經其接頭連接管2、匯流管I 1、匯流管II 28流至桿部圓線圈II 262,然后再流經直導體II 24、圓線圈II 20至附加冷卻水管14,最后再經冷卻水管15、冷卻水管接頭管I 16和冷卻水管接頭管II 17流出;采用二進一出的冷卻水管設計,冷卻效率高,結構合理,當然,也可以采用采用多進多出即多根進水管多根出水管的冷卻水管設計,但結構上相對冗雜。
[0038]本實施例中,直導體I 23的結構如圖6所示,在從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向感應線圈延伸的方向上,直導體I 23先直線延伸,在向外側彎曲,最后再沿從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向感應線圈延伸的方向延伸,以使直導體I 23的輪廓和鐘形殼的桿部和杯體結構更吻合;直導體II 24的結構如圖7所示,整體上沿從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向感應線圈延伸的方向延伸;附加冷卻水管14的結構如圖8所示,在自感應線圈向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延伸的方向上,附加冷卻水管14先沿垂直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的方向向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延伸,再沿平行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的方向向左延伸,然后再沿平行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的方向豎直向下延伸,最后再沿垂直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的方向水平向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延伸并最終與冷卻水管接頭組件連接;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的結構如圖9所示,其底部設有使匯流板9穿過的深倒U型窄槽,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頂部設有一 U型寬槽;圖10所示為匯流管II 28的結構示意圖,其底端從匯流板9的側部向上延伸并向另一個匯流管II 28傾斜最終與感應線圈連接;圖11所示為圓線圈I 19的結構示意圖,整體為中空結構,端部設有一個小尖端,便于與直導體I 23連接;圖12所示為導磁體I 18的結構示意圖,其整體為一個槽體,槽內輪廓與圓線圈I 19的外輪廓一致,便于包覆在圓線圈I 19外表面;圖13所示為圓線圈II 20的結構示意圖,整體上呈三角管型結構,其端部也設有小尖端,便于與直導體II 24連接;圖14所示為磁體III21的結構示意圖,其整體為一個槽體,槽內輪廓與圓線圈II 20的外輪廓一致,便于包覆在圓線圈II 20外表面;圖15所示為桿部圓線圈I 261的結構示意圖,與桿部圓線圈II 262的結構相同,裝置組裝完成后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為對稱結構,圖16所示為導磁體V 27的結構示意圖;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電極絕緣板13、安裝連接板I 30、安裝連接板II 31以及匯流板9均為板狀結構,圖17所示為匯流板9的結構示意圖,安裝連接板I 30和安裝連接板II 31在同一平面上,安裝連接板
II31底部設置有長槽,電極絕緣板13、匯流板9均垂直于安裝連接板I 30個安裝連接板
II31,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既垂直于安裝連接板I 30個安裝連接板II 31,又垂直于電極絕緣板13和匯流板9,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的結構和大小均相同,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到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的距離小于圓線圈I 19到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的距離,直導體I 23和直導體II 24朝向所加熱工件32 —側的輪廓結構應當與所加熱工件32的外輪廓結構相一致,且與所加熱工件32之間應當有一定間距,匯流管I I呈倒L型,桿部圓線圈I 261所在一側的匯流管II 28至下而上逐漸向另一側的連接座靠近后與桿部圓線圈I 261連 接,桿部圓線圈II 262所在一側的匯流管II 28至下而上逐漸向另一側的連接座靠近后與桿部圓線圈II 262連接,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對稱設置且二者之間有一定間距,本實施例在組裝完成后從其主視圖上看,感應線圈圍成一個半封閉結構;冷卻水管接頭組件固定在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上并穿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螺栓I 12的軸向垂直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 ;采用上述結構后,該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整個結構設計精巧、合理,且外形美觀。
[0039]本實施例中,感應加熱裝置采用桿部圓線圈I 261、桿部圓線圈II 262、圓線圈I 19和圓線圈II 20的半圓形圓線圈結構,采用直導體I 23和直導體II 24的直導體結構的組合方式,整體上與工件輪廓結構更加吻合,同時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之間有間隔,感應線圈整體上形成非封閉的加熱系統(即非繞制成一圈或若干圈),附加兩進一出的冷卻水管設計,在對工件桿部感應加熱時,散熱及冷卻效果顯著,使用壽命長;感應線圈表面設置導磁體,可充分利用導磁體在線圈中的電流磁效應,有選擇性的對工件局部感應加熱,有效規避工件局部淬裂及淬火層不均勻的質量缺陷;導磁體I 18、導磁體II 22、導磁體III 21、導磁體IV 25以及導磁體V 27均采用硅鋼制造而成,傳導性能和耐溫性能強,提高感應加熱裝置加熱工件的效率;桿部圓線圈I 261、桿部圓線圈II 262、圓線圈I 19和圓線圈II 20均為弧形結構,與工件32桿部結構相匹配,淬火加熱工件時,工件受熱區域面積較傳統感應器有所提升,有效規避工件局部受熱出現燒融的現象;感應加熱裝置的加熱效率高,單只工件加熱時間短,能量損耗低、生產效率高;為使感應線圈與工件相對位置距離設計合理科學,在確保加熱體和工件不受損傷的前提下,使加熱效率達到最高,感應線圈朝向工件一側的表面的與工件32桿部的間隙宜設計在2~IOmm之間,其中桿部圓線圈I 261、桿部圓線圈II 262、圓線圈I 19和圓線圈II 20處與工件間隙設計值宜在在3mm以內;該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通過將連接裝置包括連接座I和連接座II,連接座I和連接座II之間通過電極絕緣板連接加強整個裝置各部件的鏈接并通過電極絕緣板絕緣,可有效降低感應器在加熱過程中變形的風險,裝置使用壽命提升;電極絕緣板和絕緣墊圈8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電極絕緣板厚度為1.5~8mm,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采用電膠木,安裝連接板I 30、安裝連接板II 31、匯流板9以及螺栓II 29、螺母II 6、螺栓I 12等采用紫銅材料;當然安裝連接板I 30、安裝連接板II 31、匯流板9以及螺栓II 29、螺母II 6、螺栓I 12等也可采用絕緣材料制成,但是相對強度低,使用壽命較差;安裝連接板I 30、安裝連接板II 31和其上 的匯流板、匯流管之間優選采用焊接,當然也可為其他固定結構。
【權利要求】
1.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包括用于加熱工件的感應加熱裝置、用于使感應加熱裝置冷卻的冷卻裝置以及用于安裝固定感應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的連接裝置,所述感應加熱裝置包括感應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線圈包括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桿部圓線圈II (262)、直導體I (23)以及直導體II (24),所述圓線圈I(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桿部圓線圈II (262)、直導體I (23)和直導體II(24)均為中空結構,所述直導體I (23)連接于圓線圈I (19)和桿部圓線圈(261)之間且與圓線圈I (19)和桿部圓線圈(261)連通,所述直導體II (24)連接于桿部圓線圈II (262)和圓線圈II (20)之間并與桿部圓線圈II (262)和圓線圈II (20)相通,所述圓線圈I (19)和圓線圈II (20)電連接,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兩根進水管和一根出水管,所述桿部圓線圈I(261)與一根進水管連通、所述桿部圓線圈II (262)與另一根進水管連通,所述圓線圈I(19)和圓線圈II (20)均與出水管連通,所述圓線圈I (19)、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均為圓弧形線圈,所述圓線圈II (20)、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各自的圓弧半徑均相等且均小于圓線圈I (19)的圓弧半徑,所述圓線圈I (19)到桿部圓線圈I (261)的距離大于圓線圈II (20)到桿部圓線圈II (262)的距離,所述桿部圓線圈I (261)和桿部圓線圈II (262)之間有間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線圈I(19)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 (18),所述圓線圈II (20)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II (21),所述桿部圓線圈I (261)的外表面和桿部圓線圈II (262)的外表面均設有導磁體V (27),所述直導體I (23)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I (22),所述直導體II (24)的外表面設有導磁體IV (25)。
3.根據權利要 求1或2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包括匯流管I (I)和匯流管II (28),所述匯流管II (28)底端與匯流管I (I)連通、頂端與加熱感應圈連通,所述匯流管I(I)上設有匯流管接頭組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管接頭組件包括匯流管接頭(3)和接頭連接管(2),所述接頭連接管(2)連接于匯流管I (I)和匯流管接頭(3)之間且與匯流管I (I)和匯流管接頭(3)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附加冷卻水管(14),所述附加冷卻水管(14) 一端與感應線圈連通,另一端連接有冷卻水管(15),所述冷卻水管(15)上設有冷卻水管接頭組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水管接頭組件包括與冷卻水管(15)連接的冷卻水管接頭管I (16)和與冷卻水管接頭管I (16)連接的冷卻水管接頭管II (17)。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裝置還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匯流板(9),兩個匯流板(9)之間通過電極絕緣板(13)絕緣,其中一條進水管設在一個匯流板(9)背離電極絕緣板(13)的一側,另一條進水管設在另一個匯流板(9)背離電極絕緣板(13)的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兩個匯流板(9)以及電極絕緣板(13)之間通過螺栓II (29)和螺母II (6)配合連接,所述螺栓II (29)與至少一個匯流板(9)絕緣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包括安裝連接板I (30)、安裝連接板II (31)和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所述電極絕緣板夾于(13)安裝連接板I (30)和安裝連接板II (31)之間,其中一個匯流板(9)安裝于安裝連接板I (30)的頂部、另一個匯流板(9)安裝于安裝連接板II (31)的頂部,所述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安裝在安裝連接板I (30)和安裝連接板II (31)的頂部,所述出水管固定于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上,所述感應線圈固定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等速萬向節鐘形殼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通過兩組固定件與感應線圈連接,每組固定件均包括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固定連接的螺栓I (12)和設在螺栓I (12)遠離感應器線圈支撐架(5)—端的感應器線圈支撐架輔件(10) ,所述感應線圈與感應器線圈支撐架輔件(10)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C21D9/00GK103740895SQ201310690717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王立軍, 黃仁剛, 向軍, 王維凱 申請人:浙江歐迪恩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泊头市| 迭部县| 安龙县| 砀山县| 庆安县| 延寿县| 连城县| 华坪县| 锡林浩特市| 崇仁县| 四平市| 嵊泗县| 青阳县| 射洪县| 民乐县| 毕节市| 凤翔县| 新竹县| 西和县| 龙胜| 北宁市| 五寨县| 松潘县| 平顶山市| 新邵县| 宜黄县| 望都县| 清镇市| 巴南区| 广水市| 朝阳市| 玉龙| 绥阳县| 竹山县| 绥江县| 南康市| 嵊州市| 民勤县| 吉林省| 漳浦县| 洛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