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式冷室壓鑄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冷室壓鑄機,具體涉及一種能低成本、高質量進行薄壁件成型的臥式冷室壓鑄機。
背景技術:
目前,薄壁件產品在使用臥式冷室壓鑄機成型時,如圖1、2所示,熔融金屬合金液體經料勺澆入料管,通過料管中的沖頭將其壓入流道,經過搭橋、排氣、溢流槽輔助產品壓鑄成型,最終產品由熔融金屬液體充填到公模和母模構成的精密模具型腔成型而出,在短時間內冷卻凝固得到鑄件。成型方案一般包括上述流道、排氣、溢流槽、搭橋、產品五個部分,其中僅產品部分是有效的;其它均是為輔助產品壓鑄成型的,且因這些有離型劑污染、材料氧化等因素將作為廢料去除,或者需經過二次處理再使用。在成型出薄壁鑄件的整個工藝過程中,流道大約占整個鑄件原料使用量40% 70%的重量比,而最終所需的產品只約占10% 30%,原料浪費非常嚴重,增加產品成本。如圖3所示,現有的臥式冷室壓鑄機的流道包括依次料柄、豎流道、橫流道、緩沖區和進澆口,豎 流道連接料柄和橫流道,緩沖區連接進澆口和橫流道,進澆口連接在公模和母模組成的型腔內成型的產品邊緣。料管與流道之間設置模具組件,如湯口套和分流子,用于引導流道成型,其中湯口套與料管配合,防止料管配合處噴出湯液,但現有的湯口套的內徑有同流道斜度一致的斜度R,在壓鑄成型過程時,沖頭最多只能允許到達與湯口套接觸處,如果沖頭再不能沖到位,料柄很厚,浪費原材料;分流子也是壓鑄模具的進澆部分與湯口套進行實配,在整套模具中起到改變熔融金屬合金液體流動方向的作用。現有的解決方案是在壓鑄成型時保證流道的余料(biscuit)部分不要太厚,保證料管沖頭盡量沖到湯口套接觸處,通過設置壓鑄機內部參數保證,但限于湯口套結構限制,沖頭仍不能到達湯口套內部,不然液體就噴出了,由此可見,采用此方案材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材料浪費依然很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臥式冷室壓鑄機,通過對流道、分流子、湯口套的結構改進,成型出薄壁短流道,節省大量原材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臥式冷室壓鑄機,包括料管、沖頭、分流子、流道,所述料管內部設置沖頭,所述流道包括相互平行的料柄和橫流道,所述料柄上端與橫流道的下端相連。優先地,所述流道由料管和分流子限位構成。優先地,所述料管的一端設置湯口套,所述流道由湯口套和分流子限位構成。優先地,所述分流子與流道匹配。[0013]優先地,所述湯口套的內徑剖面包括相連的平段和斜段,所述平段直徑與沖頭匹配。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本實用新型在模具開發階段從成型方案設計上對流道進行改良,使得流道內存儲的原料大大減少,節省原材料,降低產品成本。2)本實用新型從模具結構上對分流子和湯口套進行結構變化,能成型出薄壁流道,使流道重量大幅減輕,從而大大減少原材料的浪費,降低產品成本。3)本實用新型湯口套和壓鑄機上的料管配合,前段斜面變直與沖頭匹配,可以使料管中的沖頭深入湯口套中,使沖頭沖到位,豎流道變短,節省材料,達到料柄變薄變短的目的。4)由于鑄品的體積、重量降低,可以使用冷室機較短的料管來保證料管充填率,由于型腔中空氣含量減少,故可以改善成型時的氣泡、縮松、氣蝕等缺陷,提高產品品質,提高模具壽命。5)本實用新型通過改進模具結構和流道成型,在生產0.8mm以上薄壁產品時,因不需要相對高的沖填速度和沖填壓力,可以不要湯口套,有料管直接和公模,分流子配合即可,節約模具成本。
圖1為臥式冷室壓鑄機的鑄造過程示意圖;圖2為現有臥式冷室壓鑄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 Ca)為現有技術成型方案示意圖;圖3 (b)為圖3 Ca)的右視圖及流道結構變化示意圖;圖4(a)為現有技術中分流子的結構示意圖;圖4(b)為圖4(a)的剖視圖;圖5(a)為本實施例分流子的結構示意圖;圖5 (b)為圖5 (a)的剖視圖;圖6(a)為現有技術中湯口套的結構示意圖;圖6 (b)為圖6 (a)的剖視圖;圖7(a)為本實施例湯口套的結構示意圖;圖7(b)為圖7(a)的剖視圖;圖7 (C)為圖7 (a)的側視圖;圖8 Ca)為現有技術中湯口套與沖頭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8 (b)為本實用新型湯口套與沖頭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如圖2、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料管1、分流子3、流道4、公模5和母模6,所述料管I內部設置沖頭,如 圖3(b)中(2)、(3)所示,所述流道4包括相互平行的料柄41和橫流道43,所述料柄41上端與豎流道42的下端相連。緩沖區44連接進澆口 45和橫流道43,進澆口 45連接在公模和母模組成的型腔內成型的產品邊緣。其中,L為料柄41到分型面(即公模5和母模6的接合面)PL面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省略如圖3 (b)中(I)的豎流道42,將現有技術中所示L約為40 50mm改為如圖3 (b)所示5 20mm,一般取5、10、15、20mm,方便模具設計加工;L 一般不取0,因為取O時不方便機械手取件。,如圖4 (a) ,4(b) ,5(a) ,5(b)所示,由于流道4縮短,分流子3也做對應的縮短。流道4對應改良后的分流子3頭部的長度H2比現有的Hl低,要和流道4 一致。如圖6 (a)、6 (b)、7 (a)、7 (b)、7 (c)所示,薄壁產品平均肉厚在0.4 0.8mm時,要求有很高的沖填速度和沖填壓力,流道4的L通常取如圖3 (b)中(2)所示的15、20mm,模具要有湯口套,防止料管配合處噴出湯液,壓鑄成型時,如圖8 (b)所示,料管I中的沖頭2伸入湯口套7,所述流道由湯口套7和分流子3限位構成,所述料管I靠近流道4的一端套設湯口套7,所述湯口套7的內徑剖面包括平段和斜段,湯口套的平段內徑D同料管直徑一致,H為沖頭理論可伸進湯口套距離,H視流道設計而定;斜段同流道斜度一致的斜度R。如圖8 (a),8(b)所示,所述湯口套7的平段直徑與沖頭匹配,沖頭推動熔融金屬液至模具型腔,改良前沖頭最多只能允許到達和湯口套接觸處,結構修改后,沖頭可以深入湯口套7內部,可以縮小流道的L值。當薄壁產品平均肉厚在0.8mm以上時,L取5、IOmm,視產品復雜程度,模具可以采用無湯口套結構,料管I直接和公模5配合,圖3 (b)中(3)為L=5mm時的流道設計;所述流道4由料管I和分流子3限位構成。熔融金屬合金液體進入料管1,通過料管I中的沖頭2將其壓入流道4,經過排氣、溢流槽、搭橋輔助產品壓鑄成型,最終產品由熔融金屬液體充填到公模和母模構成的精密模具型腔成型而出,在短時間內冷卻凝固得到鑄件。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專利較好的實施方式,凡采用本技術方案描述的構造、特征及在其精神原理上的變化、修飾均屬于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臥式冷室壓鑄機,包括料管、沖頭、分流子、流道,所述料管內部設置沖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相互平行的料柄和橫流道,所述料柄上端與橫流道的下端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冷室壓鑄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由料管和分流子限位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冷室壓鑄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的一端設置湯口套,所述流道由湯口套和分流子限位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臥式冷室壓鑄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子與流道匹配。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臥式冷室壓鑄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湯口套的內徑剖面包括相連的平段和 斜段,所述平段直徑與沖頭匹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臥式冷室壓鑄機,包括料管、沖頭、分流子、流道,所述料管內部設置沖頭,所述流道包括相互平行的料柄和橫流道,所述料柄上端與橫流道的下端相連。所述分流子與流道匹配。所述湯口套的內徑剖面包括平段和斜段,以便沖頭沖到位。本實用新型從模具結構上對分流子和湯口套進行結構變化,能成型出薄壁短流道,使流道重量大幅減輕,從而大大減少原材料的浪費,降低產品成本。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3124675SQ2013200735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6日
發明者譚道常 申請人: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