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霧口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排霧口,其包括:風筒,用于為氣流提供流動通道,上下傾斜設置;上積水積渣槽,截面呈U型,沿著所述風筒的寬度方向延伸,其前側壁豎直地固定于所述風筒的頂板下表面的上邊緣,后側壁和所述風筒的頂板下表面之間存在間隙,且其前側壁上設有多個沿著所述上積水積渣槽長度方向排列的通孔以利于氣流通過;水渣排出裝置,用于排出所述上積水積渣槽收集的水、渣,設于所述風筒的側面,與所述上積水積渣槽的端部連通。本實用新型的風筒能使霧氣產生設備排出的霧氣易于捕集,積水積渣槽能將水與蒸汽進行初步分離,并實現排水、排渣。并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不會對排霧風機形成不利影響。
【專利說明】排霧口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冶金建筑領域的排霧(或者說排風、排氣)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能夠實現雜物分離的排霧口。
【背景技術】
[0002]在冶金建筑中,一般都需要設置用于排出煙霧的排風口等,風機通過排風口將各類氣體或混有液體、固體顆粒的氣體排放至相應的風道中,例如在冶金連鑄機二冷室就設有排霧口以排出連鑄機扇形段產生的水蒸氣等。
[0003]目前,大多連鑄機排霧口設計不太合理,排霧機風口離扇形段距離近,并不帶防護罩,造成扇形段冷卻水、渣子、石棉布直接進入排霧風機的入風口中,使得排霧風機內部積水多、積渣多,造成排霧風機振動大,維修量大,設備維護費用高,故障時影響連鑄機正常使用。
[0004]鑒于此,業界也在探索克服上述部分或全部問題。例如,專利申請號為201110305515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提供一種連鑄機排蒸汽脫水器,以解決排蒸汽過程中出現的積水導致冬季結冰的問題。其包括有一個圓筒狀外殼,外殼的兩邊分別為圓錐形變徑管,在圓錐形變徑管兩端邊緣安裝有法蘭盤,所述的圓筒狀外殼的內部,沿進風口至出風口方向,依次安裝有翼型擋水板、檢修平臺和不銹鋼過濾網,翼型擋水板和不銹鋼過濾網之間形成過濾室,翼型擋水板和進風口之間形成進風室,不銹鋼過濾網和出風口之間形成出風室,在翼型擋水板和不銹鋼過濾網的下方均設置有集水槽和排水管,在檢修平臺兩側的外殼上,還開有檢修門。
[0005]上述脫水器可以直接安裝在排蒸汽管道上,具有占地面積小、設備重量輕、阻力低、效率高、投資低、設備維護量小等優點。
[0006]但是,該脫水器在風道內設置有太多的裝置,例如翼型擋水板、檢修平臺、不銹鋼過濾網等,這樣會增大進風口阻力,影響排霧風機的能力或者說是風機負荷大。另外,該脫水器亦無排洛功能。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排霧口,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含有較多雜質氣流對排霧風機產生不利影響的問題。
[000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排霧口,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9]一種排霧口,其包括:風筒,用于為氣流提供流動通道,上下傾斜設置;上積水積渣槽,截面呈U型,沿著所述風筒的寬度方向延伸,其前側壁豎直地固定于所述風筒的頂板下表面的上邊緣,后側壁和所述風筒的頂板下表面之間存在間隙,且其前側壁上設有多個沿著所述上積水積渣槽長度方向排列的通孔以利于氣流通過;水渣排出裝置,用于排出所述上積水積渣槽收集的水、渣,設于所述風筒的側面,與所述上積水積渣槽的端部連通。
[0010]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所述風筒截面呈矩形。[0011 ] 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所述風筒的側面包括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水渣排出裝置包括:清渣盒,位于所述風筒的第一側面,并與所述上積水積渣槽通過所述風筒的第一側面連通,且所述清渣盒具有可打開的上蓋;排水管,連接于所述清渣盒的下部。
[0012]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所述水渣排出裝置還包括:擋板,設于所述風筒的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所述風筒的第二側面與所述上積水積渣槽端部對應的位置設有開口,所述擋板則是可活動地覆蓋于所述開口上。
[0013]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所述上積水積渣槽端部上方的所述風筒的第一側面上固定有擋塊,所述上蓋為平板狀結構,且所述上蓋的一邊緣搭接在所述擋塊上。
[0014]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所述風筒的下端口安裝有用于阻擋雜物的格柵板。
[0015]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還包括:下排渣槽,設于所述風筒的底板上并沿著所述風筒的寬度方向延伸,開口向上。
[0016]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所述下排渣槽的開口和所述風筒的底板平齊。
[0017]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所述排霧口為用于冶金連鑄機二冷室的排霧口。
[0018]優選地,在上述排霧口中,所述風筒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
[0019]由上可知,在本實用新型中,風筒為下傾斜結構,風筒能使霧氣產生設備排出的霧氣易于捕集,積水積渣槽能將水與蒸汽進行初步分離,并實現排水、排渣。并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不會對排霧風機形成不利影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圖1中沿A-A線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本優選實施例主要包括風筒2、上積水積渣槽3、下排渣槽4、格柵板5以及水渣排出裝置。本優選實施為冶金廠連鑄生產中二冷室排霧口。風筒2的出口端邊緣與混凝土通風風道本體連接,例如圖1所示,風筒2的出口端邊緣向通風風道本體I的表面平展延伸大約100mm,延伸部分21利用膨脹螺栓固定。風筒2的進口端則與連鑄機的扇形段等對應,以接收氣流。
[0024]具體而言,風筒2用于為氣流提供流動通道,上下傾斜設置。在本優選實施例中,風筒2的截面呈矩形,與水平面的夾角大約為20°以形成傾斜設置,傾斜的風筒可以使蒸汽上揚,水向下自行排出。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夾角的具體值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應用時,風筒2距離扇形段的間距大約為1.5m,該間距可以減少冷卻水直接進入通風風道本體1,或者是進入后因水的自重大于引風機的引力可以直接排出。當然,該間距需要根據連鑄機二冷配水噴濺的角度適度調整,以二冷水不直接進入排霧口為宜。
[0025]上積水積渣槽3截面呈U型或者說呈蝸牛型、鉤形。其沿著風筒2的寬度方向延伸,其前側壁31豎直地固定于風筒2的頂板下表面的上邊緣,后側壁和風筒2的頂板下表面之間存在間隙,且其前側壁31上設有多個沿著上積水積渣槽3長度方向排列的矩形通孔30以利于氣流通過。上積水積渣槽3可以用DN100的鋼管制作,在鋼管的1/4處縱向剖開,拉直,在前側壁31上設置多個矩形的通孔30,然后將前側壁31最上方焊在風筒2的頂板下表面,借此,可以使蒸汽從上方通孔30排出,水、渣則落入槽中。
[0026]水渣排出裝置用于排出上積水積渣槽3收集的水、渣,設于風筒2的側面(該側面包括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與上積水積渣槽3的端部連通。本優選實施例的水渣排出裝置包括清渣盒8、排出管9、擋板6。在與上積水積渣槽3對應的風筒2的兩側面上分別設有開口 201、202。在圖2中,清渣盒8位于風筒2的右側面(第一側面),通過開口 202與上積水積渣槽3的槽型空間連通。為了便于打開清渣盒8以進行檢修,清渣盒8上方設有可打開的上蓋81。排水管9則是連接于清渣盒8的下部,以便于及時排出液態水。擋板6可活動地設于風筒2左側面(第二側面)的開口 201上。平時,擋板6和上蓋81均為關閉狀態,防止蒸汽泄漏。檢修時,則打開二者,從開口 201操作將上積水積渣槽3中的水渣雜物驅逐至清渣盒8。
[0027]在本優選實施例中,上蓋81為平板狀結構,為了防止上蓋81的邊緣泄漏蒸汽,風筒2的右側面開口 202上方固定有擋塊7,上蓋81的一邊緣搭接在擋塊7上。
[0028]為了更徹底的收集水渣雜物,本優選實施例還包括位于靠近通風風道本體I的下排渣槽4,其設于風筒2底板上并沿著風筒2的寬度方向延伸,開口向上并和風筒2的底板上表面平齊。該下排渣槽4可以采用DN100鋼管縱向平均剖開制成。
[0029]為了擋住檢修時落下的雜物,風筒2的下端的進風口(圖1右側所示的下端口)安裝有用于阻擋雜物的格柵板5,格柵板5優選為合金材質。
[0030]綜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優選應用于連鑄機二冷室內的排霧口,上下傾斜的風筒能使二冷室的霧氣易于捕集,格柵板能擋住雜物,上積水積渣槽可以將水與蒸汽進行初步分離、實現排渣排水功能。并且氣流流動路徑上基本無阻擋結構,風機功率無影響,同時,由上面描述也可得知,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特點。
[0031]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
【權利要求】
1.一種排霧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風筒,用于為氣流提供流動通道,上下傾斜設置; 上積水積渣槽,截面呈U型,沿著所述風筒的寬度方向延伸,其前側壁豎直地固定于所述風筒的頂板下表面的上邊緣,后側壁和所述風筒的頂板下表面之間存在間隙,且其前側壁上設有多個沿著所述上積水積渣槽長度方向排列的通孔以利于氣流通過; 水渣排出裝置,用于排出所述上積水積渣槽收集的水、渣,設于所述風筒的側面,與所述上積水積渣槽的端部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筒截面呈矩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筒的側面包括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 所述水渣排出裝置包括: 清渣盒,位于所述風筒的第一側面,并與所述上積水積渣槽通過所述風筒的第一側面連通,且所述清渣盒具有可打開的上蓋; 排水管,連接于所述清渣盒的下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渣排出裝置還包括: 擋板,設于所述風筒的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所述風筒的第二側面與所述上積水積渣槽端部對應的位置設有開口,所述擋板則是可活動地覆蓋于所述開口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積水積渣槽端部上方的所述風筒的第一側面上固定有擋塊,所述上蓋為平板狀結構,且所述上蓋的一邊緣搭接在所述擋塊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筒的下端口安裝有用于阻擋雜物的格柵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下排渣槽,設于所述風筒的底板上并沿著所述風筒的寬度方向延伸,開口向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渣槽的開口和所述風筒的底板平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霧口為用于冶金連鑄機二冷室的排霧口。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排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筒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
【文檔編號】B22D11/14GK203578716SQ201320745171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文漢云 申請人:湖北新冶鋼特種鋼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