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以解決現有一臺混合爐為多臺鑄造機供鋁時,由于混合爐到多臺鑄造機的溜槽的長度不同,不好控制進入鑄造機內的鋁液的溫度,使鑄造出的鋁錠不穩定,鋁錠質量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包括混合爐、鑄造機、主溜槽和支路溜槽,主溜槽上設置有閥門,混合爐的出鋁端與主溜槽的一端連通,鑄造機和支路溜槽都至少有兩個,且二者的數量相同,每個支路溜槽的一端一一對應地與一個鑄造機的進料端連通,每個支路溜槽的另一端均與主溜槽的另一端相連通,每個支路溜槽的長度均相同。本實用新型用于鑄造鋁錠。
【專利說明】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具體涉及一種連通混合爐與鑄造機的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對電解鋁廠鑄造車間的配置中,由于原鋁產能越來越大,鑄造車間的混合爐一般會并列多臺,使其與鑄造機配合進行生產,考慮到互為備用及提高設備利用率,幾臺混合爐的出鋁溜槽都相互連通,生產過程中,可以一對一或者一對二進行鑄造,所述一對一為一臺混合爐為一臺鑄造機提供鋁液;所述一對二為一臺混合爐為兩臺鑄造機提供鋁液。傳統鑄造車間溜槽設計一般情況都是將混合爐所有出鋁溜槽用一條主溜槽連通,各個鑄造機澆鑄溜槽再分別與主溜槽連通。在此種情況下,一臺混合爐為一臺鑄造機提供鋁液鑄造沒有任何問題,而一臺混合爐為兩臺鑄造機提供鋁液就會出現由于混合爐到兩臺鑄造機溜槽的長度不一樣不好控制進入鑄造機內的鋁液的溫度,使鑄造出的鋁錠不穩定,鋁錠質量得不到保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以解決現有一臺混合爐為多臺鑄造機供鋁時,由于混合爐到多臺鑄造機的溜槽的長度不同,不好控制進入鑄造機內的鋁液的溫度,使鑄造出的鋁錠不穩定,鋁錠質量得不到保障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包括混合爐、鑄造機、主溜槽和支路溜槽,主溜槽上設置有閥門,混合爐的出鋁端與主溜槽的一端連通,鑄造機和支路溜槽都至少有兩個,且二者的數量相同,每個支路溜槽的一端一一對應地與一個鑄造機的進料端連通,每個支路溜槽的另一端均與主溜槽的另一端相連通,每個支路溜槽的長度均相同。
[0005]所述混合爐也至少有兩個,每個混合爐的出料端均分別與一個主溜槽的一端連通,所有主溜槽的另一端均連通在一起,且與支路溜槽的一端連通。
[0006]每個主溜槽的長度均相同。
[0007]每個鑄造機的進料端還通過附加溜槽與混合爐的出料端相連通,附加溜槽上設置
有閥門。
[0008]每個鑄造機與混合爐之間的附加溜槽的長度與該鑄造機進料端到該混合爐出料端的距離相同。
[0009]每個支路溜槽上也都設置有閥門。
[001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優點是在混合爐同時為至少兩臺鑄造機進行澆鑄時,保證混合爐到每臺鑄造機的距離都相同,從而,根據工作的溜槽長度可以很容易確定并控制進入鑄造機內的鋁液的溫度,從而保證了鋁錠的鑄造質量;每個鑄造機的進料端通過附加溜槽與混合爐的出料端相連通,使得某個鑄造機需要單獨供鋁時更加方便,且使工作的溜槽長度較短,便于確定和控制進入鑄造機的鋁液的溫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照附圖1,所述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包括混合爐1、鑄造機2、主溜槽3和支路溜槽4,主溜槽3上設置有閥門6,混合爐I的出鋁端與主溜槽3的一端連通,鑄造機2和支路溜槽4都至少有兩個,且二者的數量相同,每個支路溜槽4的一端一一對應地與一個鑄造機2的進料端連通,每個支路溜槽4的另一端均與主溜槽3的另一端相連通,每個支路溜槽4的長度均相同。所述混合爐I也至少有兩個,每個混合爐I的出料端均分別與一個主溜槽3的一端連通,所有主溜槽3的另一端均連通在一起,且與支路溜槽4的一端連通。
[0013]實施例1:
[0014]參照附圖1,所述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包括混合爐1、鑄造機2、主溜槽3和支路溜槽4,主溜槽3上設置有閥門6,混合爐I的出鋁端與主溜槽3的一端連通,鑄造機2和支路溜槽4都各有兩個,每個支路溜槽4的一端一一對應地與一個鑄造機2的進料端連通,每個支路溜槽4的另一端均與主溜槽3的另一端相連通,每個支路溜槽4的長度均相同,每個支路溜槽4上還設置有閥門6。所述混合爐I有兩個,每個混合爐I的出料端均分別與一個主溜槽3的一端連通,所有主溜槽3的另一端均連通在一起,且與支路溜槽4的一端連通。每個主溜槽3的長度均相同。每個鑄造機2的進料端還通過附加溜槽5與混合爐I的出料端相連通,附加溜槽5上設置有閥門6。每個鑄造機2與混合爐I之間的附加溜槽5的長度與該鑄造機2進料端到該混合爐I出料端的距離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包括混合爐(I)、鑄造機(2 )、主溜槽(3 )和支路溜槽(4 ),主溜槽(3 )上設置有閥門(6 ),混合爐(I)的出鋁端與主溜槽(3 )的一端連通,鑄造機(2)和支路溜槽(4)都至少有兩個,且二者的數量相同,每個支路溜槽(4)的一端一一對應地與一個鑄造機(2)的進料端連通,其特征在于:每個支路溜槽(4)的另一端均與主溜槽(3)的另一端相連通,每個支路溜槽(4)的長度均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爐(I)也至少有兩個,每個混合爐(I)的出料端均分別與一個主溜槽(3)的一端連通,所有主溜槽(3)的另一端均連通在一起,且與支路溜槽(4)的一端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其特征在于:每個主溜槽(3)的長度均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其特征在于:每個鑄造機(2)的進料端還通過附加溜槽(5)與混合爐(I)的出料端相連通,附加溜槽(5)上設置有閥門(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其特征在于:每個鑄造機(2)與混合爐(I)之間的附加溜槽(5)的長度與該鑄造機(2)進料端到該混合爐(I)出料端的距離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混合爐與鑄造機之間鋁液溜槽的結構配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支路溜槽(4)上也都設置有閥門(6)。
【文檔編號】B22D35/04GK203541517SQ201320765114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李璉 申請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