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承載鞍鑄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330506閱讀:192來源:國知局
一種承載鞍鑄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承載鞍鑄造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芯盒(3),所述上模(1)具有與承載鞍整體外形相一致的形狀;所述芯盒(3)的內腔與承載鞍芯子的整體形狀相一致,所述承載鞍芯子對應于承載鞍的整個鞍面區域;所述下模(2)位于所述上模(1)底部,其形狀與所述承載鞍芯子底部的芯頭形狀相一致。該模具能夠滿足產品批量生產需求,保證鑄造產品質量,減少產品鑄造缺陷,提高生產效率和節約工裝成本,降低勞動強度,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承載鞍鑄造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是用于鑄造生產承載鞍的鑄造模具。
【背景技術】
[0002]鑄鋼件承載鞍是貨運列車轉向架的關鍵零部件之一,正常工作時,被安裝在貨車的滾動軸承和轉向架側架的導框之間,起著連接軸承與側架、定位和傳遞各種載荷的作用。
[0003]從整體來看,承載鞍的外形如馬鞍,其上具有頂面、頂面溝槽、鞍面、鞍面溝槽、推力擋肩、端面、導框擋邊、導框溝槽、導框底面等部位,通常采用澆鑄的方法加工制造而成,因此澆鑄是生產承載鞍非常重要的環節。
[0004]現有技術中,承載鞍的澆鑄模具設計不合理,不能很好的滿足產品批量生產的需求,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缺陷率較高。
[0005]此外,模具組裝和拆卸不便,生產效率較低,勞動強度較大,模具使用壽命較短。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承載鞍鑄造模具。該模具能夠滿足產品批量生產需求,保證鑄造產品質量,減少產品鑄造缺陷,提高生產效率和節約工裝成本,降低勞動強度,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承載鞍鑄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芯盒,所述上模具有與承載鞍整體外形相一致的形狀;
[0008]所述芯盒的內腔與承載鞍芯子的整體形狀相一致,所述承載鞍芯子對應于承載鞍的整個鞍面區域;
[0009]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底部,其形狀與所述承載鞍芯子底部的芯頭形狀相一致。
[0010]優選地,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上均具有格狀減重槽;所述上模減重槽內的連接柱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沉頭螺栓孔,所述下模減重槽內的連接柱上設有相應的螺栓孔,所述上模和下模通過螺栓定位。
[0011]優選地,進一步包括冒口 ;所述冒口位于所述上模頂部中央位置,其底部與所述上模頂部的冒口安裝槽相吻合,頂部設有排氣針。
[0012]優選地,所述芯盒包括芯盒框及位于其內部以組合的方式形成其內腔的活塊。
[0013]優選地,所述芯盒框呈方形,其四周和底部設有鏤空的減重孔。
[0014]優選地,所述芯盒框的外側設有雙吊軸。
[0015]優選地,所述活塊包括:
[0016]第一活塊,數量為兩塊,位于所述芯盒框的框口內側,對應于所述承載鞍芯子的芯頭相對的兩個側面;
[0017]第二活塊,數量為兩塊,位于所述芯盒框的框口內側,其兩端支撐于所述第一活塊,對應于所述承載鞍芯子的芯頭相對的另兩個側面;[0018]第三活塊,數量為一塊,其嵌套于所述芯盒框內部的中央位置,對應于所述承載鞍芯子頂面的中間部位;
[0019]第四活塊,數量為四塊,分別嵌套于所述芯盒框內部的四角處;各所述第四活塊分別對應于所述承載鞍芯子頂面的四角部位;
[0020]第五活塊,數量為兩塊,嵌套于同一側的所述第四活塊與芯盒框內壁之間。
[0021]優選地,所述第一活塊和第二活塊呈長條形;所述第三活塊呈直角“U”形;所述第四活塊呈直角形;所述第五活塊呈等腰梯形。
[0022]優選地,各所述活塊均設有減重槽。
[0023]優選地,各所述活塊的背部均設有便于手工抓取的圓孔。
[0024]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承載鞍鑄造模具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為上模、下模和芯盒,在造型時,上模用于形成型腔的外輪廓,芯盒用于制作形成型腔內輪廓的砂芯,下模用于形成型腔的芯座,當砂芯的芯頭放入芯座后,砂芯與上模形成的外輪廓之間便形成澆鑄腔體。由于型腔的外輪廓和砂芯可一次成形,因此通過該模具的使用,能夠滿足產品批量生產的需求,并保證鑄造產品質量穩定,減少產品鑄造缺陷,提高生產效率和節約工裝成本,降低勞動強度,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
[0025]在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芯盒包括芯盒框及位于其內部以組合的方式形成其內腔的活塊。將芯盒設計為活塊組合結構,便于砂芯的取出和活塊的組裝拆卸,使砂芯能夠由一個整體芯盒一次加工成形,從而保證了鑄造精度和產品質量,其結構簡單,便于制造和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上模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圖1所示上模的側視圖;
[0028]圖3為圖1所示上模的俯視圖;
[0029]圖4為圖1所示上模的仰視圖;
[0030]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下模結構示意圖;
[0031]圖6為圖5所示下模的剖視圖;
[0032]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芯盒框結構示意圖;
[0033]圖8為圖7所示芯盒框的側視圖;
[0034]圖9為圖7所示芯盒框的仰視圖;
[0035]圖10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第一活塊結構示意圖;
[0036]圖11為圖10所示第一活塊的俯視圖;
[0037]圖1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第三活塊結構示意圖;
[0038]圖13為圖12所示第三活塊的剖視圖;
[0039]圖14為圖12所示第三活塊的俯視圖;
[0040]圖15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第四活塊結構示意圖;
[0041]圖16為圖15所示第四活塊的A向視圖;
[0042]圖17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第五活塊結構示意圖;
[0043]圖18為圖17所示第五活塊的側視圖;[0044]圖19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芯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45]圖20為圖19所示芯盒的B向透視圖;
[0046]圖21為圖19所示芯盒的俯視圖。
[0047]圖中:
[0048]1.上模11.減重槽12.連接柱13.螺栓孔14.冒口 15.排氣針2.下模21.減重槽22.連接柱23.螺栓孔3.芯盒30.芯盒框301.雙吊軸31.第一活塊32.第二活塊33.第三活塊34.第四活塊35.第五活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49]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50]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承載鞍鑄造模具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為上模1、下模2和芯盒3,上模I和下模2均為外皮金屬型模,在造型時,上模I用于形成型腔的外輪廓,芯盒3用于制作形成型腔內輪廓的砂芯,下模2用于形成型腔的芯座,當砂芯的芯頭放入芯座后,砂芯與上模I形成的外輪廓之間便形成澆鑄腔體。
[0051]請參考圖1至圖4,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上模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上模的側視圖;圖3為圖1所示上模的俯視圖;圖4為圖1所示上模的仰視圖。
[0052]上模I具有與承載鞍整體外形(含頂面、側面和端面)相一致的形狀,其分型面上均具有格狀減重槽11,減重槽11內的連接柱12上設有八個上下貫通的沉頭螺栓孔13。
[0053]由于承載鞍整體尺寸小,這里只設計一個冒口 14來補縮和清渣,冒口 14位于上模I頂部中央位置,與上模I通過螺栓定位,其底部與上模I頂部的冒口安裝槽相吻合,使冒口 14安裝后更加穩定,定位準確,不會產生松動和脫落,并且只設計一個排氣針15放在冒口 14上方,排氣針15的根部螺紋與冒口 14連接。
[0054]請參考圖5、圖6,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下模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下模的剖視圖。
[0055]下模2位于上模I底部,其形狀與承載鞍芯子底部的芯頭形狀相一致,用于砂芯組裝和定位,下模2的分型面設有格狀減重槽21,減重槽21之間的隔斷形成拉筋,增加了下模2的強度,其減重槽21內的連接柱22上設有與上模I相對應的八個螺栓孔23,用于與上模I通過螺栓定位。
[0056]下模2對應于砂芯的芯頭部分,可以使砂芯具有很好的定位精度,保證了產品的
質量和壁厚。
[0057]芯盒3主要由芯盒框30及位于其內部以組合的方式形成其內腔的十一塊活塊構成。
[0058]請參考圖7、8、9,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芯盒框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芯盒框的側視圖;圖9為圖7所示芯盒框的仰視圖。
[0059]芯盒框30設計方形,這樣做有利于承載鞍砂芯出型,而且外形簡單實用,加工制作方便,另外,考慮到工人勞動強度問題,四周和底部進行了減重處理,底面上的方孔除了具有減重作用外,還起到漏砂作用(方便清理芯盒框底部積砂),雙吊軸301也方便了工人的操作使用。
[0060]請參考圖10、11,圖10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第一活塊結構示意圖;圖11為圖10所示第一活塊的俯視圖。
[0061]第一活塊31呈長條形,其數量為兩塊,位于芯盒框30的框口內側,對應于承載鞍芯子的芯頭相對的兩個側面,為了能夠與芯盒框30內側的圓角相吻合,其端部設計成弧形,第二活塊32的數量也為兩塊,同樣位于芯盒框30的框口內側,與第一活塊31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其兩端為平面并支撐在第一活塊31內側,其對應于承載鞍芯子的芯頭相對的另兩個側面,第一活塊31和第二活塊32在用于形成砂芯芯頭的同時還能起到固定作用,使其他活塊安裝后位置穩定,不至于傾斜或者倒塌。
[0062]請參考圖12、13、14,圖12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第三活塊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2所示第三活塊的剖視圖;圖14為圖12所示第三活塊的俯視圖。
[0063]第三活塊33呈直角“U”形,其數量為一塊,其嵌套于芯盒框30內部的中央位置,對應于承載鞍芯子頂面的中間部位,其形狀雖然較為復雜,但設計成為一個活塊,減少了活塊數量,方便組裝和拆卸,并可整料加工,減少了裝配過程中的累積誤差,也提高了整體形狀的精度。
[0064]請參考圖15、16,圖15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第四活塊結構示意圖;圖16為圖15所示第四活塊的A向視圖。
[0065]第四活塊34呈直角形,其數量為四塊,分別嵌套于芯盒框30內部的四角處,各第四活塊34分別對應于承載鞍芯子頂面的四角部位,位于同一側的兩個第四活塊34的端部
對合在一起。
[0066]請參考圖17、18,圖17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第五活塊結構示意圖;圖18為圖17所示第五活塊的側視圖。
[0067]第五活塊35呈等腰梯形,其數量為兩塊,嵌套于同一側的第四活塊34與芯盒框30內壁之間。
[0068]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所有活塊均進行減重處理。另外在活塊的背部均設計圓孔,主要目的為了方便手工抓取活塊。
[0069]請參考圖19、圖20、圖21,圖19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承載鞍鑄造模具的芯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0為圖19所示芯盒的B向透視圖;圖21為圖19所示芯盒的俯視圖。
[0070]如圖所示,芯盒3組裝成型并裝砂形成砂芯后,在取出砂芯時,首先將芯盒框30向上取出,然后將第五活塊35 (分左右共兩塊)依次向兩側取出,接著將第四活塊34 (分左右共四塊)向上拔出,再向上取出第三活塊33,最后將第一活塊31和第二活塊32依次向四個方向撤出,中間所剩部分即為砂芯,組裝方法正好與其相反,就不再重復描述。
[0071]當然,上述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具體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實際需要作出具有針對性的調整,從而得到不同的實施方式。例如,將減重孔設計成其他形狀等等。由于可能實現的方式較多,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說明。
[0072]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承載鞍鑄造模具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承載鞍鑄造模具,包括上模(I)、下模(2)和芯盒(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具有與承載鞍整體外形相一致的形狀; 所述芯盒(3)的內腔與承載鞍芯子的整體形狀相一致,所述承載鞍芯子對應于承載鞍的整個鞍面區域; 所述下模(2)位于所述上模(I)底部,其形狀與所述承載鞍芯子底部的芯頭形狀相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和下模(2)的分型面上均具有格狀減重槽;所述上模減重槽內的連接柱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沉頭螺栓孔,所述下模減重槽內的連接柱上設有相應的螺栓孔,所述上模(I)和下模(2)通過螺栓定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冒口(14);所述冒口(14)位于所述上模(I)頂部中央位置,其底部與所述上模(I)頂部的冒口安裝槽相吻合,頂部設有排氣針(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盒(3)包括芯盒框(30)及位于其內部以組合的方式形成其內腔的活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盒框(30)呈方形,其四周和底部設有鏤空的減重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盒框(30)的外側設有雙吊軸(301)。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塊包括: 第一活塊(31),數量為兩塊,位于所述芯盒框(30)的框口內側,對應于所述承載鞍芯子的芯頭相對的兩個側面; 第二活塊(32),數量為兩塊,位于所述芯盒框(30)的框口內側,其兩端支撐于所述第一活塊(31),對應于所述承載鞍芯子的芯頭相對的另兩個側面; 第三活塊(33),數量為一塊,其嵌套于所述芯盒框(30)內部的中央位置,對應于所述承載鞍芯子頂面的中間部位; 第四活塊(34),數量為四塊,分別嵌套于所述芯盒框(30)內部的四角處;各所述第四活塊(34)分別對應于所述承載鞍芯子頂面的四角部位; 第五活塊(35),數量為兩塊,嵌套于同一側的所述第四活塊(34)與芯盒框(30)內壁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塊(31)和第二活塊(32)呈長條形;所述第三活塊(33)呈直角“U”形;所述第四活塊(34)呈直角形;所述第五活塊(35)呈等腰梯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活塊均設有減重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承載鞍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活塊的背部均設有便于手工抓取的圓孔。
【文檔編號】B22C9/22GK203817292SQ201420246823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明者】張國欣, 魏星, 李林杰, 勾興業 申請人:齊齊哈爾齊車集團方圓工模具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阳曲县| 衡阳县| 肇州县| 额敏县| 灵宝市| 吉木萨尔县| 祁连县| 嘉义县| 鹤壁市| 左权县| 德庆县| 女性| 泸西县| 庆云县| 文成县| 拜城县| 依兰县| 巴南区| 南郑县| 湟中县| 米脂县| 嘉黎县| 英吉沙县| 富川| 靖西县| 高邑县| 深水埗区| 长垣县| 阿尔山市| 呼伦贝尔市| 体育| 黄平县| 开封县| 遵化市| 雷州市| 潜山县| 永登县| 来凤县| 依兰县|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