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爐風口檢漏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爐風口檢漏系統,包括進液流量計、出液流量計、計算機、顯示器、打印機和報警器,所述進液流量計、出液流量計、顯示器、打印機、報警器分別與計算機連接;所述進液流量計安裝在風口小套進水管上,所述出液流量計安裝在風口小套出水管上,所述進液流量計和出液流量計為智能電磁流量計。通過本實用新型,看水工可在室內隨時掌握風口冷卻水流量情況,減輕了看水工勞動強度,使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其直接、間接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及時發現漏水事故,可有效降低冷卻系統漏水給高爐造成的危害,為高爐生產的穩定、順行提供保障。
【專利說明】—種高爐風口檢漏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口破損檢測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爐風口檢漏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高爐風口冷卻系統對于高爐生產起著重要作用,如何使風口吹管冷卻系統適應高爐現代化管理,強化冶煉等,是鋼鐵行業普遍關心的課題。在新高爐建成投產時,高爐各種設備齊全,冷卻元件完好,冷卻系統運行良好,與之配套的冷卻水系統設備性能優良。隨著生產的進行,高爐熱風吹管因為高溫慢慢將會被燒損,冷卻系統內可能發生氣塞、漏水等現象,輕者使得高爐能耗增加、產量降低,重者會導致停爐,甚至發生高爐爆炸的情況。對冷卻系統進行檢漏,可視泄漏情況,對高爐操作及時指導,避免嚴重事故的發生,因此對高爐風口冷卻系統進行檢漏是非常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反應迅速、靈敏度高、重復性、穩定性好、可靠性高的高爐風口檢漏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高爐風口檢漏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液流量計、出液流量計、計算機、顯示器、打印機和報警器,所述進液流量計、出液流量計、顯示器、打印機、報警器分別與計算機連接;所述進液流量計安裝在風口小套進水管上,所述出液流量計安裝在風口小套出水管上,所述進液流量計和出液流量計為智能電磁流量計;所述智能電磁流量計包括流量傳感器和轉換器,所述轉換器包括信號輸入模塊、勵磁信號模塊、CPU核心模塊、信號接口模塊、信號隔離模塊和人機交互模塊;所述流量傳感器與信號輸入模塊連接,所述信號輸入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流傳感器與勵磁信號模塊連接,所述勵磁信事情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人機交互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CPU核心模塊、信號接口模塊、信號隔離模塊和計算機依次連接。
[0005]進一步,所述信號輸入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放大模塊、濾波模塊和A/D采樣模塊,所述放大模塊與流量傳感器連接,所述A/D采樣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
[0006]進一步,所述勵磁信號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勵磁信號功率放大模塊和D/A信號產生模塊,所述勵磁信號功率放大模塊與流量傳感器連接,所述D/A信號產生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
[0007]進一步,所述人機交互模塊包括分別與CPU核心模塊連接的鍵盤和顯示屏。
[0008]有益技術效果:
[0009]看水工可在室內隨時掌握風口冷卻水流量情況,減輕了看水工勞動強度,使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其直接、間接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及時發現漏水事故,可有效降低冷卻系統漏水給高爐造成的危害,為高爐生產的穩定、順行提供保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0011]圖1為高爐風口檢漏系統的結構框圖;
[0012]圖2為電極結構圖;
[0013]圖3為電磁流量計中的傳感器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15]如圖1所示一種高爐風口檢漏系統,包括進液流量計、出液流量計、計算機、顯示器、打印機和報警器,所述進液流量計、出液流量計、顯示器、打印機、報警器分別與計算機連接;所述進液流量計安裝在風口小套進水管上,所述出液流量計安裝在風口小套出水管上,所述進液流量計和出液流量計為智能電磁流量計。
[0016]所述智能電磁流量計包括流量傳感器和轉換器,所述轉換器包括信號輸入模塊、勵磁信號模塊、CPU核心模塊、信號接口模塊、信號隔離模塊和人機交互模塊;所述流量傳感器與信號輸入模塊連接,所述信號輸入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流傳感器與勵磁信號模塊連接,所述勵磁信事情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人機交互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CPU核心模塊、信號接口模塊、信號隔離模塊和計算機依次連接。
[0017]流量計傳感器:測量流體的流量,并將測量電信號上傳至信號輸入模塊。
[0018]信號輸入模塊:對傳感器送來的電信號進行轉換送至CPU模塊
[0019]勵磁信號模塊:向流量傳感器發送勵磁信號,使得傳感器開始進行檢測。
[0020]CPU核心模塊:向勵磁信號模塊發送啟動信號,對輸入信號進行運算和判斷,根據設定的參數判斷信號是否有效,并將有效信號轉換成標準的4?20mA信號送至信號接口模塊。
[0021]人機交互模塊:用于顯示流量數據,通過鍵盤設定CPU運算參數。
[0022]信號接口模塊:將4?20mA信號送至信號隔離器,對現場智能操作器的通訊信號送至CPU模塊。
[0023]信號隔離模塊:對4?20mA信號進行隔離傳送,防止信號干擾。
[0024]計算機:采集并顯示不同流量計的輸入信號,通過編制的程序,判斷進、出流量趨勢是否在設定誤差范圍內,并進行報警功能。
[0025]所述信號輸入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放大模塊、濾波模塊和A/D采樣模塊,所述放大模塊與流量傳感器連接,所述A/D采樣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
[0026]所述勵磁信號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勵磁信號功率放大模塊和D/A信號產生模塊,所述勵磁信號功率放大模塊與流量傳感器連接,所述D/A信號產生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
[0027]所述人機交互模塊包括分別與CPU核心模塊連接的鍵盤和顯示屏。
[0028]在進行智能電磁流量計安裝上,要滿足儀表上游直管段長度要求,規范儀表的安裝,選擇遠離熱源的安裝場所,合理使用管道流速,選用光潔度高的襯里。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或減小旋渦和氣體分離的發生。
[0029]如圖3所示,所述智能電磁流量計為雙管電磁流量計,所述雙管電磁流量計包括傳感器,所述傳感器包括襯管4、線圈5、電極6和外殼,所述襯管4的兩端分別設有法蘭盤7,所述線圈5和電極6安裝在襯管4上,所述外殼包括兩塊相同的圓環形側板、橫截面均為半圓形的第一半殼體10和第二半殼體11,兩塊圓形側板套設在襯管4上,各圓環形側板8、9的內圓周與襯管4的外壁之間密封焊接,第一半殼體10與第二半殼體11相互合攏并密封焊接成一圓筒體,該圓筒體位于兩塊圓環形側板之間,所述線圈和電極均位于圓筒體中,所述圓筒體的兩端口分別與兩塊圓環形側板塊密封焊接。采用本實施例的傳感器,避免了傳感器外殼中的線圈和電極受潮,使得測量信號保持穩定,提高了電磁流量計的測量精度。
[0030]如圖2所示,所述電極為T形電極,所述T形電極包括T形結構體I和保護膜層2,所述保護膜層2將T形結構體I上的接液面3全部覆蓋。將本實施例中的電極用于電磁流量計的制作,可以減少耐腐蝕金屬材料的用量,降低電磁流量計中的電極成本。
[0031 ] 同一風口進、出水流量計配對標定。在標定管道上對兩臺流量計同時進行標定,分別設定其流量系數,使得兩臺流量計在標定管道上檢測的數據相同,然后在現場安裝時嚴格要求將配對好的流量計安裝在同一風口的進、出水管道上,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0032]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檢漏系統,看水工可在室內隨時掌握風口冷卻水流量情況,減輕了看水工勞動強度,使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其直接、間接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及時發現漏水事故,可有效降低冷卻系統漏水給高爐造成的危害,為高爐生產的穩定、順行提供保障。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爐風口檢漏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液流量計、出液流量計、計算機、顯示器、打印機和報警器,所述進液流量計、出液流量計、顯示器、打印機、報警器分別與計算機連接;所述進液流量計安裝在風口小套進水管上,所述出液流量計安裝在風口小套出水管上,所述進液流量計和出液流量計為智能電磁流量計;所述智能電磁流量計包括流量傳感器和轉換器,所述轉換器包括信號輸入模塊、勵磁信號模塊、CPU核心模塊、信號接口模塊、信號隔離模塊和人機交互模塊;所述流量傳感器與信號輸入模塊連接,所述信號輸入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流傳感器與勵磁信號模塊連接,所述勵磁信事情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人機交互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所述CPU核心模塊、信號接口模塊、信號隔離模塊和計算機依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爐風口檢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輸入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放大模塊、濾波模塊和A/D采樣模塊,所述放大模塊與流量傳感器連接,所述A/D采樣模塊與(PU核心模塊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爐風口檢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勵磁信號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勵磁信號功率放大模塊和D/A信號產生模塊,所述勵磁信號功率放大模塊與流量傳感器連接,所述D/A信號產生模塊與CPU核心模塊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爐風口檢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機交互模塊包括分別與CPU核心模塊連接的鍵盤和顯示屏。
【文檔編號】C21B7/24GK203855599SQ201420296772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5日
【發明者】李玉才, 蔡海峰, 鄧勇, 封帆, 蔣豐, 齊文剛, 羅玉紅 申請人:重慶鋼鐵集團電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