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333497閱讀:316來源:國知局
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包括機架、導軌架、滑動架、旋轉架、下砂箱、上砂箱、模板、料斗裝置、壓實裝置、壓實推出裝置、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第三驅動裝置、模板驅動裝置、料斗驅動裝置;模板設在下砂箱和上砂箱之間;料斗裝置滑動的設在機架上;壓實裝置和壓實推出裝置設在機架上;第一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滑動架之間;第二驅動裝置設在滑動架與旋轉架之間;第三驅動裝置設在旋轉架與上下砂箱之間;模板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模板之間;料斗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料斗裝置之間。該結構能實現自動化成型砂型,提高成型砂型的效率。
【專利說明】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指將固態金屬溶化為液態倒入特定形狀的鑄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鑄金屬有:銅、鐵、鋁、錫、鉛等,普通鑄型的材料是粘土砂、黏土、水玻璃、樹脂及其他輔助材料。
[0003]其中采用粘土砂材料作為普通鑄型又稱為砂型鑄造,所謂的粘土砂即為原砂加入粘土。砂型鑄造是在砂型中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鑄造方法獲得。由于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鑄型制造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長期以來,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工藝。
[0004]而目前的砂型鑄造因大型機械化鑄造成本極高,難推廣使用,幾乎仍是通過人工來實現,因此,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5]為了能實現自動化成型砂型,提高成型砂型的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導軌架、滑動架、旋轉架、下砂箱、上砂箱、模板、料斗裝置、壓實裝置、壓實推出裝置、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第三驅動裝置、模板驅動裝置及料斗驅動裝置;所述的導軌架安裝在機架內;滑動架滑動的設在導軌架上,旋轉架可旋轉的設在移動架上;下砂箱和上砂箱設在旋轉架內,模板設在下砂箱和上砂箱之間;料斗裝置滑動的設在機架上,且料斗裝置位于滑動架的上方;壓實裝置設在機架上,且位于導軌架的下方;壓實推出裝置安裝在機架上;第一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滑動架之間,且驅動滑動架滑動;第二驅動裝置設在滑動架與旋轉架之間,且驅動旋轉架旋轉;第三驅動裝置設在旋轉架與上下砂箱之間,且驅動下砂箱和上砂箱上下運動;模板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模板之間,且驅動模板運動;料斗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料斗裝置之間,且驅動料斗裝置運動。
[0007]上述結構,不需要人工參入就能成型砂型,因此,能實現自動化生產,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0008]進一步的,所述的料斗裝置包括料斗和設在料斗下端的出料口,出料口為長方形,出料口的前后長度與上砂箱的尺寸相當;在料斗的前后兩側分別安裝了第二輪組件。這樣,當成型砂經料斗從出料口落入到上砂箱或下砂箱時,成型砂能均勻的落入到上砂箱或下砂箱,避免了成型砂落入到上砂箱或下砂箱后出現厚度不均的現象,影響砂型質量。
[0009]進一步的,所述的壓實裝置包括支承座、高壓液壓缸及液壓缸活塞板,高壓液壓缸設在支承座上,液壓缸活塞板設在高壓液壓缸的活塞桿上;壓實推出裝置包括壓實推出支架、設在壓實推出支架上的壓實推出塊和設在壓實推出支架上的壓實推出滑輪以及壓實推出驅動裝置;壓實推出驅動裝置包括橫向驅動裝置和縱向驅動裝置;所述的橫向驅動裝置包括第六氣缸,第六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機架上,第六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在壓實推出塊上;所述的縱向驅動裝置包括縱向固定架、固定在縱向固定架上的第七氣缸、連接在第七氣缸活塞桿上的壓實推出板及壓實推出導桿,壓實推出導桿的下端連接在壓實推出板上,壓實推出導桿的上端穿過縱向固定架。
[0010]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氣缸及第一推塊;所述的第二驅動裝置包括馬達、減速機,馬達的輸出軸與減速機相連接,減速機的輸出軸與旋轉軸相連接,減速機固定在第一推塊上;第三驅動裝置包括第三氣缸及第三支架,第三氣缸的缸體連接一第三支架,連接在第三氣缸缸體上的第三支架固定在下砂箱上,第三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第三支架,連接在第三氣缸活塞桿上的第三支架固定在上砂箱上;模板驅動裝置包括第四氣缸、模板驅動固定架、模板驅動板、磁鐵安裝板、磁鐵、模板導桿及模板導套;第四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模板驅動固定架上,第四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在模板驅動板上,模板驅動固定架固定在機架上,模板驅動板與磁鐵安裝板固定,在磁鐵安裝板上固定有所述的磁鐵。
[0011]進一步的,在料斗裝置上設有料斗出口開合裝置,料斗出口開合裝置包括第八氣缸、齒條、齒輪、驅動軸及開合板;第八氣缸通過殼體固定在料斗裝置上,齒條連接在第八氣缸的活塞桿上,齒輪安裝在驅動軸上,齒條與齒輪相嚙合,驅動軸通過軸承及支承板安裝在料斗裝置上,開合板連接在驅動軸上,且開合板位于出料口內。這樣,能很好的控制料斗內的砂料是否落入到砂箱內,便于進行進一步的自動化控制。
[0012]進一步的,在料斗裝置上位于其左側設有預壓料裝置;所述的預壓料裝置包括預壓料架、預壓料塊、預壓料馬達、預壓料減速機、凸輪、預壓料導桿及復位彈簧;預壓料架固定在料斗裝置上,預壓料塊通過復位彈簧連接在料斗裝置上,預壓料馬達固定在預壓料架上,預壓料減速機的輸入端與預壓料馬達的輸出端相連接,凸輪設在預壓料減速機的輸出端上,凸輪作用在預壓料塊上。該預壓料裝置一方面使上砂箱內的砂料厚度進一步的均勻化,另一方面對型砂進行預壓緊實,增加砂箱中型砂分量。
[0013]進一步的,還包括澆注成型裝置;澆注成型裝置包括澆注固定架、縱向移動架、橫向移動架、第九氣缸、第十氣缸、澆注口成型桿、澆注縱向導桿及澆注橫向導桿;澆注固定架固定在機架上;縱向移動架與第九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接,在縱向移動架上設有第一滑槽,澆注固定架的下端伸入到第一滑槽內;橫向移動架與第十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接,在橫向移動架上設有第二滑槽;第九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澆注固定架上;第十氣缸的缸體固定在縱向移動架上;澆注口成型桿的上端設在第二滑槽內;澆注縱向導桿的下端固定在縱向移動架上,澆注縱向導桿的上端穿過澆注固定架;澆注橫向導桿的一端連接在橫向移動架上,另一端穿過縱向移動架。該結構便于成型澆注系統內相互協調動作,同時利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還便于調節澆注口成型桿的位置即澆注口的位置。
[0014]進一步的,還包括接砂型裝置;接砂型裝置包括接砂型機架、設在接砂型機架上的第十一氣缸、設在第十一氣缸活塞桿上的接砂型板及起到導向作用的一端與接砂型板連接另一端穿過接砂型架的接砂型導桿。該結構防止接砂型板轉向,便于將砂型可靠地定向落在接砂型板的上面。
[0015]進一步的,還包括砂型推出驅動裝置,所述的砂型推出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在導軌架上的第十二氣缸、連接在第十二氣缸上的推板及對推板進行導向的推砂型導桿。該結構便于將砂型推出到砂型輸送線上進行澆注工序。
[0016]進一步的,在旋轉架上設有上下設置的兩對定位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定位馬達、固定在定位馬達上的殼體及設在殼體內通過定位馬達、小齒輪和齒條驅動的定位滑塊。該結構能確保在壓實裝置不壓實型砂時,模板、上砂箱、下砂箱位于中部;但在壓實裝置要進行壓實型砂時,模板、上砂箱、下砂箱沿旋轉架內的四條導柱作上、下的壓實運動,便于各個相關機構的有效地自動聯動工作,成型砂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的示意圖。
[0018]圖2為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的分解圖。
[0019]圖3為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的另一分解圖。
[0020]圖4為滑動架的示意圖。
[0021]圖5為滑動架的分解圖。
[0022]圖6為旋轉架、下砂箱、上砂箱、模板、導柱的示意圖。
[0023]圖7為旋轉架、下砂箱、上砂箱、模板、導柱的分解圖。
[0024]圖8為旋轉架、下砂箱、上砂箱、模板、導柱的另一分解圖。
[0025]圖9為模板驅動裝置的示意圖。
[0026]圖10為模板驅動裝置的分解圖。
[0027]圖11為料斗裝置、料斗驅動裝置的立體圖。
[0028]圖12為料斗裝置、料斗驅動裝置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0029]圖13為料斗裝置、料斗驅動裝置的分解圖。
[0030]圖14為壓實裝置、壓實驅動裝置的示意圖。
[0031]圖15為壓實裝置、壓實驅動裝置的分解圖。
[0032]圖16為澆注成型裝置的示意圖。
[0033]圖17為澆注成型裝置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5]如圖1至圖3所示,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包括機架1、導軌架2、滑動架3、旋轉架4、下砂箱5、上砂箱6、雙面模板7、料斗裝置8、壓實裝置200、壓實推出裝置9、第一驅動裝置10、第二驅動裝置11、第三驅動裝置12、模板驅動裝置13、料斗驅動裝置14、壓實推出驅動裝置15、料斗出口開合裝置16、澆注成型裝置17及接砂型裝置18。
[0036]如圖3所示,所述的導軌架2包括導軌架體201及設在導軌架體201兩側的導軌202,導軌的前端伸出導軌架體201。在導軌架體201的下端設有所述的壓實裝置200,所述的壓實裝置200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支承座2001、高壓液壓缸2002及液壓缸活塞板2003,高壓液壓缸2002設在支承座2001上,液壓缸活塞板2003設在高壓液壓缸2002的活塞桿上。
[0037]如圖4和圖5所示,滑動架3包括滑動架體301、第一輪組件302、支承臂303。所述的第一輪組件302包括第一支架3021、第一滑輪3022及第一導向輪3023 ;第一支架3021安裝在滑動架體301上,第一滑輪3022安裝在第一支架3021上,第一導向輪3023安裝在位于第一滑輪3022下方的第一支架3021上;第一滑輪3022能在導軌202上滑動,導軌的側邊位于第一滑輪3022與第一導向輪3023之間,第一導向輪3023起著導向的作用,可防止滑動架3脫離導軌202。支承臂303分別位于滑動架體301的兩端。
[0038]如圖6至圖8所示,旋轉架4為箱型結構,在旋轉架4的兩端分別設有防旋轉機構40,如圖5所示,所述的防旋轉機構40包括防旋轉馬達4001、防旋轉殼體4002及防旋轉滑塊4003,防旋轉馬達4001安裝在防旋轉殼體4002上,防旋轉殼體4002固定在支承臂303上,防旋轉滑塊4003滑動的設在防旋轉殼體4002上,防旋轉馬達4001通過齒輪和齒條驅動防旋轉滑塊4003在防旋轉殼體4002內滑動,當防旋轉滑塊4003伸出防旋轉殼體4002時,防旋轉滑塊4003抵擋住旋轉架4對應擋位,可防止旋轉架4旋轉,同時也能保證旋轉架4在旋轉后處于水平狀態。在旋轉架4的兩端通過螺栓固定有旋轉軸401。在旋轉架4內設有二根以上的導柱402,在本實施方式中,導柱402的數量為四根。
[0039]如圖6至圖8所示,下砂箱5通過導套501可滑動的設在導柱402上,上砂箱6通過導套601可滑動的設有在導柱402上,上砂箱6位于下砂箱5的上方。當旋轉架4旋轉180度后,上砂箱6與下砂箱5的上、下位置相反。
[0040]如圖8所示,在下砂箱5和上砂箱6之間設有模板架71,模板架71通過導套711可滑動的套在導柱402上。在模板架71上設有模板滑輪712。在本實施方式中,模板7為雙面模板,所述的雙面模板設在兩模板架71之間,并利用模板滑輪712導向滑動。
[0041]如圖11至圖13所示,所述的料斗裝置8包括料斗801和設在料斗801下端的出料口 802,出料口 802為長方形,出料口 802的前后長度與上砂箱的尺寸相當,這樣,當成型砂經料斗801從出料口 802落入到上砂箱6或下砂箱5時,成型砂能均勻的落入到上砂箱6或下砂箱5,避免了成型砂落入到上砂箱6或下砂箱5后出現厚度不均的現象。在料斗的前后兩側分別安裝了第二輪組件803,第二輪組件可在相應的三角導軌上運行移動,所述的第二輪組件803包括第二支架8031、第二滑輪8032及第二導向輪8033 ;第二支架8031安裝在料斗801上,第二滑輪8032安裝在第二支架8031上,第二導向輪8033安裝在位于第二滑輪8032下方的第二支架8031上;第二滑輪8032能在機架的導軌上滑動,該機架I的導軌的側邊位于第二滑輪8032與第二導向輪8033之間,第二導向輪8033起著導向的作用,可防止料斗裝置8脫離機架I。
[0042]如圖14和圖15所示,壓實推出裝置9包括壓實推出支架901、設在壓實推出支架901上的壓實推出塊902和設在壓實推出支架901上的壓實推出滑輪903以及推出驅動裝置15。壓實推出驅動裝置15包括橫向驅動裝置和縱向驅動裝置。所述的橫向驅動裝置包括第六氣缸1501,第六氣缸1501的缸體固定在機架I上,第六氣缸1501的活塞桿連接在壓實推出塊902上。所述的縱向驅動裝置包括縱向固定架1502、固定在縱向固定架1502上的第七氣缸1503、連接在第七氣缸1503活塞桿上的壓實推出板1504及壓實推出導桿1505,壓實推出導桿1505的下端連接在壓實推出板1504上,壓實推出導桿1505的上端穿過縱向固定架1502。當第六氣缸1501工作時,第六氣缸1501帶動壓實推出塊902沿著機架上的導軌橫向運動;當第七氣缸1503工作時,第七氣缸1503驅動壓實推出板1504上下運動,且壓實推出導桿1505對壓實板的運動具有導向作用,從而提高壓實推出板1504的運動精度。縱向固定架1502、第七氣缸1503、壓實推出板1504、壓實推出導桿1505與壓實推出塊902組成壓實塊結構主體,并與機架1、支承座2001、高壓液壓缸2002、液壓缸活塞板2003構成壓實型砂的高壓液壓系統結構。
[0043]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10包括第一氣缸1001及第一推塊1002。第一氣缸1001的缸體固定在機架I上,第一氣缸1001的活塞桿連接在第一推塊1002上,第一推塊1002固定在其中一支承臂303。當第一氣缸1001工作時,第一氣缸1001的活塞桿推動滑動架3在導軌202上運動。
[0044]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第二驅動裝置11包括馬達1101、減速機1102,馬達1101的輸出軸與減速機1102相連接,減速機1102的輸出軸與旋轉軸401相連接,減速機1102固定在第一推塊1002上。當馬達1101工作時,馬達1101通過減速機1102驅動旋轉軸401旋轉,從而能帶動旋轉架4旋轉。
[0045]如圖7和圖8所示,第三驅動裝置12包括第三氣缸1201及第三支架1202,第三氣缸1201的缸體連接一第三支架1202,連接在第三氣缸1201缸體上的第三支架1202固定在下砂箱5上,第三氣缸1201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第三支架1202,連接在第三氣缸1201活塞桿上的第三支架1202固定在上砂箱6上。在旋轉架內安裝了四個第三驅動裝置12,且同步工作。當第三氣缸1201工作時,能推動上、下砂箱張開或閉合。
[0046]如圖9和圖10所示,模板驅動裝置13包括第四氣缸1301、模板驅動固定架1302、模板驅動板1303、磁鐵安裝板1304、磁鐵1305、模板導桿1306及模板導套1307。第四氣缸1301的缸體固定在模板驅動固定架1302上,第四氣缸1301的活塞桿連接在模板驅動板1303上,模板驅動固定架1302固定在機架I上,模板驅動板1303與磁鐵安裝板1304固定,在磁鐵安裝板1304上固定有所述的磁鐵1305,在設置磁鐵1305時,根據其與模板的吸附能力,可設置多個磁鐵。模板導桿1306的一端連接在模板驅動板1303上,模板導套1307固定在模板驅動固定架1302上,模板導桿1306滑動的設在模板導套1307上。在模板7上設有吸附部分701。
[0047]如圖11至圖13所示,料斗驅動裝置14包括固定在機架I上的料斗驅動固定架1401及固定在料斗驅動固定架1401上的第五氣缸1402,第五氣缸1402的活塞桿連接在料斗上。
[0048]如圖12和圖13所示,料斗出口開合裝置16包括第八氣缸1601、齒條1602、齒輪1603、驅動軸1604及開合板1605。第八氣缸1601通過殼體1606及支架1608固定在料斗裝置上,齒條1602連接在第八氣缸1601的活塞桿上,齒輪1603安裝在驅動軸1604上,齒條1602與齒輪1603相嚙合,驅動軸通過支承板1607及軸承安裝在料斗裝置上,開合板1605連接在驅動軸1604上,且開合板1605位于出料口內,當第八氣缸1601工作時,第八氣缸1601驅動齒條1602直線運動,從而帶動齒輪1603旋轉,齒輪1603帶動驅動軸1604旋轉,驅動軸1604帶動開合板1605翻轉,從而實現對出料口的打開和閉合。
[0049]如圖12和圖13所示,在料斗裝置8上位于其左側設有預壓料裝置19。所述的預壓料裝置19包括預壓料架1901、預壓料塊1902、預壓料馬達1903、預壓料減速機1904、凸輪1905、預壓料導桿1906及復位彈簧1907。預壓料架1901固定在料斗裝置上,預壓料塊1902通過復位彈簧1907連接在料斗裝置上,預壓料馬達1903固定在預壓料架1901上,預壓料減速機1904的輸入端與預壓料馬達1903的輸出端相連接,凸輪1905設在預壓料減速機1904的輸出端上,凸輪1905作用在預壓料塊1902上。當預壓料馬達1903工作時,預壓料馬達1903通過預壓料減速機1904帶動凸輪1905旋轉,由于設置了復位彈簧1907,因此,預壓料塊1902在凸輪1905的作用下能上下運動,為了提高預壓料塊1902的運動精度,在預壓料塊1902上設有穿過預壓料架1901的預壓料導桿1906。
[0050]如圖16和圖17所示,澆注成型裝置17包括澆注固定架1701、縱向移動架1702、橫向移動架1703、第九氣缸1704、第十氣缸1705、澆注口成型桿1706、澆注縱向導桿1707及澆注橫向導桿1708。澆注固定架1701固定在機架I上;縱向移動架1702與第九氣缸1704的活塞桿相連接,在縱向移動架上設有第一滑槽17021,澆注固定架1701的下端接近第一滑槽,可調整縱向移動架1702相對于澆注固定架1701的上、下相對位置;橫向移動架1703與第十氣缸1705的活塞桿相連接,在橫向移動架1703上設有第二滑槽17031 ;第九氣缸1704的缸體固定在澆注固定架1701上;第十氣缸1705的缸體固定在縱向移動架1702上;澆注口成型桿1706的上端設在第二滑槽17031內,且調節時可相對于橫向移動架運動;澆注縱向導桿1707的下端固定在縱向移動架1702上,澆注縱向導桿1707的上端穿過澆注固定架1701,當縱向移動架1702運動時,可起到導向的作用;澆注橫向導桿1708的一端連接在橫向移動架1703上,另一端穿過縱向移動架1702,當橫向移動架1703運動時,起到導向的作用。上述結構,當第九氣缸1704工作時,第九氣缸1704的活塞桿帶動縱向移動架1702、橫向移動架1703和澆注口成型桿1706上下運動,當第十氣缸1705工作時,第十氣缸1705帶動橫向移動架1703和澆注口成型桿1706橫向移動。
[0051]如圖3所示,接砂型裝置18包括接砂型機架1801、設在接砂型機架1801上的第i^一氣缸1802、設在第i^一氣缸1802活塞桿上的接砂型板1803及起到導向作用的一端與接砂型板1803連接另一端穿過接砂型架1801的接砂型導桿1804。其中,接砂型裝置18位于導軌架的右側。
[0052]如圖3所示,在導軌架上設有砂型推出驅動裝置500,砂型推出驅動裝置500包括固定在導軌架上的第十二氣缸5001、連接在第第十二氣缸5001上的推板5002及對推板5002進行導向的推砂型導桿5003。當第十二氣缸5001工作時,第十二氣缸5001帶動推板5002運動,從而使下落到接砂型板1803上的砂型推出到澆注輸送線上進行澆注。
[0053]本實施方式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的工作原理是。
[0054](I)在造型前,料斗裝置8位于旋轉架4的左側,壓實推出裝置9位于旋轉架4的右側,澆注成型裝置17位于旋轉架4的后側。其中下砂箱5和上砂箱6夾持住模板7,模板7位于旋轉架4的中間,模板驅動裝置13與模板7脫離,高壓液壓缸2002及液壓缸活塞板2003位于原始位置,這里的原始位置是指高壓液壓缸未頂出狀態的位置。
[0055](2)通過馬達1101帶動旋轉架4旋轉180度,讓下砂箱5位于上砂箱6的上方。
[0056](3)啟動第五氣缸1402帶動料斗裝置8向下砂箱5方向水平運動,當出料口 802運動到下砂箱5的上方時,第八氣缸1601工作,開合板1605打開,料斗801內的砂料經出料口 802落入到下砂箱5內,此時,預壓料裝置19工作,通過預壓料塊1902對下砂箱5內的砂料進行預壓實;當出料口 802運動到下砂箱5的末端時,第八氣缸1601控制開合板1605關閉,此時,料斗裝置繼續向前運動,通過預壓料塊1902對下砂箱5后段的砂料繼續進行預壓實;當預壓料塊1902運動到下砂箱5的末端時,完成下砂箱5第一次的加砂及緊實型砂過程,通過第五氣缸1402帶動料斗裝置返回復位,復位過程的動作與上述一樣,完成緊實后的第二次加砂過程。
[0057](4)利用壓實推出驅動裝置中的橫向驅動裝置帶動壓實推出塊902沿著機架的導軌向下砂箱方向水平運動,當壓實推出塊902運動到下砂箱5的正上方,并且壓實推出塊902中心與下砂箱5中心及高壓液壓缸2002中心重合時,高壓液壓缸2002工作,高壓液壓缸2002帶動液壓缸活塞板2003向上運動并頂升上砂箱6的邊緣,讓上砂箱6、模板7和下砂箱5向上運動一定的距離,對下砂箱5內的砂料進行高壓預先壓實,以滿足下砂箱5內的砂型具有足夠的硬度進行上、下砂箱翻轉,使上砂箱6裝入型砂。
[0058](5)利用橫向驅動裝置帶動壓實推出塊902復位,同時,高壓液壓缸2002帶動液壓缸活塞板2003復位。上砂箱6、模板7和下砂箱5也向下移動一定距離,恢復到原來的旋轉架4中間位置。
[0059](6)利用馬達1101帶動旋轉架4旋轉,讓下砂箱5位于上砂箱6的下方。
[0060](7)利用第十氣缸1705帶動澆注口成型桿1706向上砂箱6方向水平運動,且控制澆注口成型桿1706位于預定澆注口的上方,然后,利用第九氣缸1704驅動澆注口成型桿1706垂直向下運動,讓澆注口成型桿1706位于上砂箱6內預定澆注口位置。在此過程中,由于設置了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因此,根據澆注系統對澆注口位置的需求,可調節澆注口成型桿的橫向位置和縱向位置。
[0061](8)啟動第五氣缸1402帶動料斗裝置8向上砂箱6方向水平運動,當出料口 802運動到上砂箱6的上方時,第八氣缸1601工作,開合板1605打開,料斗801內的砂料經出料口 802落入到上砂箱6內,此時,預壓料裝置19工作,通過預壓料塊1902對上砂箱6內的砂料進行預壓緊動作;當出料口 802運動到上砂箱6的末端時,第八氣缸1601控制開合板1605關閉,此時,料斗裝置繼續向前運動,通過預壓料塊1902對上砂箱6后段的砂料繼續進行預壓實;當預壓料塊1902也運動到上砂箱6的末端時,則完成上砂箱6第一次的加砂及預壓實型砂過程,通過第五氣缸1402帶動料斗裝置返回復位。復位過程的動作與上述一樣,完成預壓實后的第二次加砂過程。在此過程中,當預壓料塊1902運動到靠近澆注口成型桿1706時,預壓料馬達1903控制預壓料塊1902自動復位,短暫停止預壓實動作,當越過澆注口成型桿1706時,預壓料馬達1903控制預壓料塊1902繼續運動,利用預壓料塊對砂料繼續進行預壓實過程。
[0062](9)利用壓實推出驅動裝置中的橫向驅動裝置帶動壓實塊902沿著機架的相應導軌向上砂箱方向水平運動,當壓實推出塊902運動到上砂箱6的正上方并且壓實推出塊902中心與上砂箱6中心及高壓液壓缸2002中心重合時,高壓液壓缸2002工作,高壓液壓缸2002帶動液壓缸活塞板2003向上運動并頂升下砂箱5內的砂型,讓模板7、下砂箱5和上砂箱6、向上運動一定的距離,對下砂箱5內的砂料進行高壓壓實。這次壓實是在上砂箱6、下砂箱5都含有砂型,其壓力達到最高的造型壓力。高壓壓實后,上、下砂箱內的砂型達到9(Γ95右左的造型硬度要求,當然,砂型的硬度可根據工藝要求選擇。
[0063]在進行型砂壓實時,其力的傳遞過程是:高壓液壓缸2002驅動液壓缸活塞板2002伸進下砂箱5內部,進一步壓實箱內砂型,其砂型依次壓實模板7的下方,進而使模板7的上方壓實上砂箱6內型砂,其箱內型砂把壓力傳遞到壓實推出板1504及壓實推出塊902的組合裝置上,最后到達機架I及支承座2001承受高壓壓力,達到制造砂型目的。制造好壓實砂型后,高壓液壓缸2002、液壓缸活塞板2003下降復位。
[0064](10)利用橫向驅動裝置帶動壓實推出塊902移到一定的位置,但還未復原位。
[0065](11)利用澆注成型裝置17的工作原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從上砂箱6中移出澆注口成型桿1706至原位。之后再利壓實推出裝置9把壓實推出塊902移到高壓液壓缸2002中心重合的位置達到避讓目的,為后面的取出模板7工序讓出空間。
[0066](12)利用第一驅動裝置10的第一氣缸1001活塞桿推動滑動架3到接砂型裝置18的接砂型板1803上方,使下砂箱5、上砂箱6、模板7與接砂型板1803的中心重合。
[0067](13)模板驅動裝置13的第四氣缸1301驅動模板驅動板1302和磁鐵安裝板1304及磁鐵1305向旋轉架4方向水平運動,當磁鐵靠近模板的吸附部分701時,磁鐵1305與吸附部分701吸合。
[0068](14)利用第三驅動裝置12帶動下砂箱5、上砂箱6打開,模板7表露在模板架上71中間。之后,利用第四氣缸1301帶動模板7向外側水平運動,模板7在運動過程中,模板滑輪712對模板的運動具有導向作用,且模板架71伸出旋轉架4,因此,模板7被拉出后還有一部分位于兩模板架之間。
[0069](15)當下砂箱5、上砂箱6打開而且模板7向外側水平運動后,可以放置砂芯。
[0070](16)利用第三驅動裝置12帶動上下砂箱合攏,此時是在模板7抽出后,上、下砂型的水平分型面合并為單一平面,使上、下砂型及砂芯組合為一體,至此完成了粘土砂的砂型制造全過程。
[0071](17)利用壓實推出驅動裝置15把壓實推出裝置9復位使壓實推出塊902、壓實推出板1504的中心與接砂型板1803中心重合。
[0072](18)利用第i^一氣缸1802帶動接砂箱板1803向上運動,并接住下砂箱5內的砂型,利用壓實推出驅動裝置的縱向驅動裝置帶動驅動壓實推出板1504向下運動,并與上砂箱的砂型接觸,此時,第十一氣缸1802帶動接砂箱板1803逐漸下降復位,同時,壓實推出板1504下壓,將砂型從砂箱內推出到接砂箱板1803上面。接著,壓實催出裝置的壓實推出板1504復位。
[0073](19)利用砂型推出驅動裝置500推動組合為一體的上、下砂型及砂芯進入砂型輸送生產線進一步完成澆注過程。
[0074](20)再利用第三驅動裝置12帶動下砂箱5、上砂箱6打開,并利用模板驅動裝置13把模板7送入下砂箱5、上砂箱6所打開空間,之后其雙箱閉合,夾緊模板7,接著模板驅動裝置13的磁鐵安裝板1304脫開夾緊模板7實現復位。
[0075](21)利用第一驅動裝置10帶動滑動架3復位。
[0076](22)重復上述步驟(2)至步驟(21)進行下一次的砂型成型。
[0077]利用上述結構的設備,不需要人工參入就能實現砂型成型,因此,能實現自動化砂型成型,從而提高了成型效率。
[0078]為了讓模板定位在中部,如圖8所示,在旋轉架4上設有上下設置的兩個定位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定位馬達4011、殼體4012及定位滑塊4013,馬達4011通過齒輪、齒條結構帶動定位滑塊4013伸出和縮入,當兩定位裝置的定位滑塊伸出后,剛好夾持在模板架,防止模板7因重力下掉。在型砂壓實過程中,當下砂箱5、上砂箱6和模板7要同時上升一定距離時,定位裝置之定位滑塊縮入;否則定位滑塊都保持伸出狀態,使模板架保持在旋轉架4的中位。
[0079]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旋轉架4、下砂箱5、上砂箱6和模板7非常的重,因此,為了在旋轉過程中起到緩沖的作用,在旋轉架4上設有凸耳405,在支撐臂上設有緩沖器700。
[0080]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模板驅動裝置13,采用本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當需要拉出模板7時,利用氣缸1301與磁鐵1305的配合即可,當將模板7推入并要實施旋轉架4旋轉時,由于上下砂箱能將模板4緊緊的夾持住,而模板驅動裝置13與模板7是通過磁鐵1305連接,因此,模板驅動裝置13能從模板7中分離,使得模板驅動裝置13不會跟隨旋轉架4旋轉,從而減小了旋轉的空間,同時,不僅能拉出模板7,而且能順利將模板7推入。
【權利要求】
1.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導軌架、滑動架、旋轉架、下砂箱、上砂箱、模板、料斗裝置、壓實裝置、壓實推出裝置、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第三驅動裝置、模板驅動裝置及料斗驅動裝置;所述的導軌架安裝在機架內;滑動架滑動的設在導軌架上,旋轉架可旋轉的設在移動架上;下砂箱和上砂箱設在旋轉架內,模板設在下砂箱和上砂箱之間;料斗裝置滑動的設在機架上,且料斗裝置位于滑動架的上方;壓實裝置設在機架上,且位于導軌架的下方;壓實推出裝置安裝在機架上;第一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滑動架之間,且驅動滑動架滑動;第二驅動裝置設在滑動架與旋轉架之間,且驅動旋轉架旋轉;第三驅動裝置設在旋轉架與上下砂箱之間,且驅動下砂箱和上砂箱上下運動;模板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模板之間,且驅動模板運動;料斗驅動裝置設在機架與料斗裝置之間,且驅動料斗裝置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裝置包括料斗和設在料斗下端的出料口,出料口為長方形,出料口的前后長度與上砂箱的尺寸相當;在料斗的前后兩側分別安裝了第二輪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實裝置包括支承座、高壓液壓缸及液壓缸活塞板,高壓液壓缸設在支承座上,液壓缸活塞板設在高壓液壓缸的活塞桿上;壓實推出裝置包括壓實推出支架、設在壓實推出支架上的壓實推出塊和設在壓實推出支架上的壓實推出滑輪以及壓實推出驅動裝置;壓實推出驅動裝置包括橫向驅動裝置和縱向驅動裝置;所述的橫向驅動裝置包括第六氣缸,第六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機架上,第六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在壓實推出塊上;所述的縱向驅動裝置包括縱向固定架、固定在縱向固定架上的第七氣缸、連接在第七氣缸活塞桿上的壓實推出板及壓實推出導桿,壓實推出導桿的下端連接在壓實推出板上,壓實推出導桿的上端穿過縱向固定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氣缸及第一推塊;所述的第二驅動裝置包括馬達、減速機,馬達的輸出軸與減速機相連接,減速機的輸出軸與旋轉軸相連接,減速機固定在第一推塊上;第三驅動裝置包括第三氣缸及第三支架,第三氣缸的缸體連接一第三支架,連接在第三氣缸缸體上的第三支架固定在下砂箱上,第三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第三支架,連接在第三氣缸活塞桿上的第三支架固定在上砂箱上;模板驅動裝置包括第四氣缸、模板驅動固定架、模板驅動板、磁鐵安裝板、磁鐵、模板導桿及模板導套;第四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模板驅動固定架上,第四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在模板驅動板上,模板驅動固定架固定在機架上,模板驅動板與磁鐵安裝板固定,在磁鐵安裝板上固定有所述的磁鐵。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料斗裝置上設有料斗出口開合裝置,料斗出口開合裝置包括第八氣缸、齒條、齒輪、驅動軸及開合板;第八氣缸通過殼體固定在料斗裝置上,齒條連接在第八氣缸的活塞桿上,齒輪安裝在驅動軸上,齒條與齒輪相嚙合,驅動軸通過軸承及支承板安裝在料斗裝置上,開合板連接在驅動軸上,且開合板位于出料口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料斗裝置上位于其左側設有預壓料裝置;所述的預壓料裝置包括預壓料架、預壓料塊、預壓料馬達、預壓料減速機、凸輪、預壓料導桿及復位彈簧;預壓料架固定在料斗裝置上,預壓料塊通過復位彈簧連接在料斗裝置上,預壓料馬達固定在預壓料架上,預壓料減速機的輸入端與預壓料馬達的輸出端相連接,凸輪設在預壓料減速機的輸出端上,凸輪作用在預壓料塊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澆注成型裝置;澆注成型裝置包括澆注固定架、縱向移動架、橫向移動架、第九氣缸、第十氣缸、澆注口成型桿、澆注縱向導桿及澆注橫向導桿;澆注固定架固定在機架上;縱向移動架與第九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接,在縱向移動架上設有第一滑槽,澆注固定架的下端伸入到第一滑槽內;橫向移動架與第十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接,在橫向移動架上設有第二滑槽;第九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澆注固定架上;第十氣缸的缸體固定在縱向移動架上;澆注口成型桿的上端設在第二滑槽內;澆注縱向導桿的下端固定在縱向移動架上,澆注縱向導桿的上端穿過澆注固定架;澆注橫向導桿的一端連接在橫向移動架上,另一端穿過縱向移動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接砂型裝置;接砂型裝置包括接砂型機架、設在接砂型機架上的第十一氣缸、設在第十一氣缸活塞桿上的接砂型板及起到導向作用的一端與接砂型板連接另一端穿過接砂型架的接砂型導桿。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砂型推出驅動裝置,所述的砂型推出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在導軌架上的第十二氣缸、連接在第十二氣缸上的推板及對推板進行導向的推砂型導桿。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水平分型無箱造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旋轉架上設有上下設置的兩對定位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定位馬達、固定在定位馬達上的殼體及設在殼體內通過定位馬達、小齒輪和齒條驅動的定位滑塊。
【文檔編號】B22C15/08GK203956029SQ201420402521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1日
【發明者】張煥濤 申請人:張煥濤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平罗县| 勃利县| 洞口县| 伽师县| 阿拉善右旗| 静乐县| 攀枝花市| 边坝县| 连云港市| 大埔县| 蒙山县| 长岭县| 桃源县| 沁水县| 罗定市| 瑞金市| 孟津县| 眉山市| 三台县| 宁武县| 汉源县| 甘德县| 图片| 蒙城县| 长治市| 浮山县| 射洪县| 桑日县| 五台县| 贺兰县| 台东市| 罗田县| 琼海市| 新宁县| 云安县| 汉川市| 九龙坡区| 玉树县| 林周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