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線拋光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銅線拋光機,包括底座、固定板以及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電機包括轉軸,所述轉軸上設有拋光機構;所述銅線拋光機還包括固定環,所述固定環上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包括保護管以及端蓋;所述保護管內設有內螺紋,所述固定環上設有外螺紋,所述保護管與固定環螺紋連接;所述端蓋上設有與所述拋光機構的送線口。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防止工作人員因為誤操作而傷到手。
【專利說明】銅線拋光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機【技術領域】,它涉及一種銅線拋光機。
【背景技術】
[0002]電機中的定子線圈繞阻是由銅線繞成的,并有若干引線,引線是銅線繞制后的首、尾線頭,在制造過程中,需要對引線(也就是銅線)進行拋光處理,在現在的技術中,提供了一種簡易的銅線拋光機,如圖1所示,包括底座1、固定板2以及驅動電機3,驅動電機3安裝在固定板2上,所述驅動電機3的轉軸上31設有拋光機構4,該拋光機構4包括支桿42、卡線環41以及刀頭43,支桿42有兩根,卡線環41設置在兩根支桿42之間,兩根支桿42的端頭上分別設有刀頭43,卡線環41是用來在拋光過程中限定引線的位置,防止其發生較大的偏移。
[0003]其拋光過程為:將引線放進卡線環41內,然后啟動驅動電機3,所述刀頭43就能夠在驅動電機3的帶動下高速旋轉,當刀頭43接觸到引線時,就能夠將引線的表面拋光。
[0004]但是,從圖1中可以看到,所述拋光機構是裸露的,這樣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由于需要用手拿著引線,所以手有可能會碰到調整旋轉的拋光機構(尤其是刀頭),這樣會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所以有必要針對這一缺陷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銅線拋光機,能夠防止工作人員因為誤操作而傷到手。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銅線拋光機,包括底座、固定板以及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電機包括轉軸,所述轉軸上設有拋光機構;所述銅線拋光機還包括固定環,所述固定環上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包括保護管以及端蓋;所述保護管內設有內螺紋,所述固定環上設有外螺紋,所述保護管與固定環螺紋連接;所述端蓋上設有與所述拋光機構的送線口。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保護管將所述拋光機構包裹在其內,工作人員只需通過所述的送線口將引線送入所述保護管內,然后進行拋光加工,這樣一來,工作人員的手就不會碰到所述拋光機構,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護管上設有出屑管,所述出屑管垂直固定在所述保護管上,所述出屑管與所述保護管內部相通。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拋光過程中會產生銅屑,銅屑會堆積在保護管內,通過設置出屑管,就能讓銅屑排出所述保護管,防止銅屑在保護管內大量堆積,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護管與所述出屑管連通處為斜面設置。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增大了所述出屑管與所述保護管連通處的面積,這樣使銅屑更容易排出去。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端蓋由透明材料制成。
[0013]通過通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作人員就能夠通過端蓋觀察到所述保護管內的加工過程。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座上設有與所述出屑管配合的收集槽。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銅屑掉出所述出屑管后就直接進入所述收集槽,當收集槽內的銅屑積累到一定量后,就倒掉,這樣就方便了銅屑的統一處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改進前的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改進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保護裝置的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保護裝置的剖視圖。
[0020]附圖標注:1、底座,2、固定板,21、螺釘,2 2、螺孔,3、驅動電機,31、轉軸,4、拋光機構,41、卡線環,42、支桿,43、刀頭,5、保護裝置,51、保護管,511、內螺紋,512、卡槽,513、斜槽,52、端蓋,521、送線口,522、卡塊,53、出屑管,6、收集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參照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22]一種銅線拋光機,包括底座、固定板以及驅動電機,驅動電機安裝在固定板上,電機包括轉軸,轉軸上設有拋光機構;從圖2中可以看到,銅線拋光機還包括固定環,固定環上設有保護裝置5,保護裝置5包括一根保護管51以及與保護管51配合的端蓋52 ;保護管51內設有內螺紋511,固定環上設有外螺紋,這樣一來保護管51與固定環就能夠實現螺紋連接;為了不妨礙拋光過程,在端蓋52上設有與拋光機構的送線口 521。
[0023]通過上述設置,保護管51就將拋光機構包裹在其內部,這樣一來工作人員只需通過的送線口 521將引線送入保護管51內,進行拋光加工,本實施例中,送線口 521的尺寸盡可能的比較小,從而工作人員的手就不會碰到拋光機構,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安全,另外也能增強保護管51的封閉性,保證銅屑盡量不會從送線口 521中飛出來。
[0024]一個優選方案是:在保護管51上設置一個出屑管53,出屑管53垂直固定在保護管51上,兩者之間的內部是相通的。這樣的設置是由于在拋光過程中會產生銅屑,銅屑會堆積在保護管51內,通過設置出屑管53,就能讓銅屑排出保護管51,防止銅屑在保護管51內大量堆積,影響拋光過程。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為了增大了出屑管53與保護管51連通處的面積,使銅屑更容易排出去,保護管51與出屑管53連通采用斜面設置,形成一個斜槽 513。
[0025]本實施例中,對所述端蓋52的一個改進為,端蓋52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這樣工作人員就能夠通過端蓋52觀察到保護管51內的加工過程;另外,端蓋52與保護管51的固定方式可以從圖3中看到,保護管51上設有兩個對稱的卡槽512,相應的在端蓋52上設有兩個卡塊522,在安裝端蓋52時,只需要將卡塊522卡進卡槽512內,就可以了。
[0026]本實施例中,為了統一處理銅屑,特別的在底座上設有與出屑管53配合的收集槽6,當銅屑掉出出屑管53后就直接進入收集槽6,這樣收集槽6內的銅屑積累到一定量后,就一起倒掉,從而達到了目的。
[0027]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保護管51通過螺紋安裝在所述固定環上后,所述出屑管53能夠基本保持豎直于水平面,可以對設置的螺紋的圈數進行限定,這樣就能夠確定保護管51的旋轉圈數,但是這樣的方式對工藝要求比較高。另一種方法是,在安裝保護管51時,記住出屑管53的角度,如果在保護管51旋緊后,出屑管53能夠第一次處于豎直狀態時,那就分別在固定板與保護管51上做好標記,以表明最初出屑管53的角度位置,這種方式屬于嘗試法,需要多次嘗試,比較麻煩,但是一但確定后,后期拆裝就比較方便了,而且對工藝要求低。
【權利要求】
1.一種銅線拋光機,包括底座、固定板以及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電機包括轉軸,所述轉軸上設有拋光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銅線拋光機還包括固定環,所述固定環上設有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包括保護管以及端蓋; 所述保護管內設有內螺紋,所述固定環上設有外螺紋,所述保護管與固定環螺紋連接; 所述端蓋上設有與所述拋光機構的送線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線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管上設有出屑管,所述出屑管垂直固定在所述保護管上,所述出屑管與所述保護管內部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銅線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管與所述出屑管連通處為斜面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線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由透明材料制成。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銅線拋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有與所述出屑管配合的收集槽。
【文檔編號】B24B55/04GK203945265SQ201420407936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3日
【發明者】于江磊, 王勝利 申請人:臺州市突突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