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觸摸屏修復工具及觸摸屏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設備設計制造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逐漸取代使用鍵盤的手機,觸摸屏取代了原始的機械鍵盤,由于觸摸屏操作簡單、美觀大方,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青睞,其通過借由液晶顯示畫面制造出生動的影音效果。觸摸屏作為一種最新的電腦輸入設備,它是目前最簡單、方便、自然的一種人機交互方式。但由于觸摸屏單價略高、外觀損傷后難以修復還原等缺陷造成了企業原料采購成本和材料損耗費用的增加,進而影響了企業利潤。
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沾有清潔劑的無塵布反復擦拭觸摸屏損傷處,以清除輕微損傷,但此種方法修復合格率低、效率慢,且對于嚴重劃傷無能為力。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修復合格率高、效率高,且能修復觸摸屏嚴重劃傷的觸摸屏修復工具及觸摸屏修復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觸摸屏修復工具,包括驅動組件和轉動件,所述驅動組件驅動所述轉動件轉動,用于在觸摸屏的待修復表面反復打磨。
其中,所述轉動件為羊毛輪。
其中,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馬達和設于所述馬達上的轉動軸安裝部,轉動軸固定于所述轉動軸安裝部。
其中,所述轉動軸與所述轉動件一體連接。
或者,所述轉動軸與所述轉動軸安裝部一體連接。
其中,所述轉動件外表面涂覆有拋光材料。
其中,所述的觸摸屏修復工具還包括箱體,所述驅動組件、所述轉動件和 所述觸摸屏設于所述箱體內。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觸摸屏修復方法,包括:
S01、將轉動件安裝在驅動組件末端;
S02、在所述的待修復表面涂抹液體或膠體的拋光材料;
S03、控制所述轉動件在觸摸屏的待修復表面反復打磨。
其中,所述步驟S03還包括根據劃痕大小調整打磨時間。
其中,所述步驟S03還包括檢查所述轉動件表面的拋光材料是否耗盡,并在拋光材料耗盡后添加拋光材料。
本發明的觸摸屏修復工具利用驅動組件驅動轉動件在觸摸屏的表面反復打磨以修復待修復表面,修復合格率高且效率高,并能修復觸摸屏嚴重劃傷的部位。另外,在轉動件表面涂覆有液體或膠體的拋光材料,打磨效果更好。同時,本發明的觸摸屏修復方法修復效率高,修復效果好,能夠修復嚴重損傷的觸摸屏表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觸摸屏修復工具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觸摸屏修復工具的結構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參閱圖1,本發明的觸摸屏修復工具包括驅動組件10和轉動件20,驅動組件10驅動轉動件20轉動,用于在觸摸屏100的待修復表面反復打磨。
驅動組件10包括馬達(圖未示)和設于馬達上的轉動軸安裝部11,轉動軸1固定于轉動軸安裝部11。
轉動軸1與轉動件20一體連接或與轉動軸安裝部11一體連接。當轉動件20使用壽命達到后可以方便地進行更換。
修復處理過程中,轉動件20外表面或觸摸屏損傷部位涂覆有拋光材料,該 拋光材料可以選用拋光膏或拋光粉溶液,拋光粉溶液優選采用純凈水與拋光粉進行配置,以避免普通水的雜質在打磨過程中對觸摸屏造成二次損傷。
優選地,轉動件20為羊毛輪,即使在打磨過程中拋光材料用盡,轉動件20與觸摸屏100直接接觸也不會損傷觸摸屏100。
進一步地,結合圖2,該觸摸屏修復工具還包括箱體30,箱體30內形成密閉腔體將驅動組件10、轉動件20和觸摸屏100容納于其中,可以防止在利用拋光粉進行打磨工藝時拋光粉溶液在打磨高溫下蒸發,形成粉塵發生濺射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在觸摸屏的修復過程中,包括如下步驟:
S01、將轉動件20安裝在驅動組件10末端;
S02、在轉動件20表面沾有液體或膠體的拋光材料;
S03、控制轉動件20在觸摸屏100的待修復表面反復打磨。
其中,在步驟S03進行時還需要根據劃痕大小調整打磨時間;以及實時檢查轉動件20表面的拋光材料是否耗盡、待修復表面是否修復完成,并在拋光材料耗盡后及時補充拋光材料,保證羊毛輪始終處于濕潤狀態,以免轉動件20直接摩擦觸摸屏100影響修復效果。
同時,如果待打磨修復的部位離受話器孔等部位較近,可以在受話器孔部位貼付一層膠紙封住,避免拋光材料進入影響產品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者可以根據待觸摸屏的修復表面的損傷情況實施調節轉動件20與觸摸屏100的接觸壓力以及轉動件20的旋轉速度,保證觸摸屏表面平整度的一致性,通過這樣的修復處理,損傷后的觸摸屏表面可以被修復得完整如初,修復效果好。
本發明使用羊毛輪作為拋光材料摩擦部,并利用驅動組件帶動羊毛輪轉動以在觸摸屏損傷部位利用拋光材料均勻打磨,觸摸屏損傷部位的修復效果好,并且相比現有的修復方法修復效率更改,有利于批量操作。
以上僅是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