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降溫工藝曲線控制結構。
背景技術:
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的主要結構為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通過滾輪在導軌上開合,爐臺位于兩個爐罩內。鋼廠冷軋線上的穩定輥在熱噴涂后必須執行熱封閉工藝,熱封閉工藝執行520℃保溫2h后以≤50℃/h降溫至≤150℃出爐的降溫工藝曲線。
現行的穩定輥熱封閉工藝有兩種方式執行:
一、輥子垂直懸掛在井式爐內加熱冷卻,其優點是輥子變形小,但輥子在進爐時須安裝在專用吊架上,吊架起吊時氧化皮及灰塵會散落并粘貼在涂好封閉液的潮濕輥面上,導致輥面變臟,在熱封閉工藝結束后,輥面必須進行擦拭,輥面擦拭不妥,會傷及噴涂層,產生質量缺陷,而且擦拭輥面時產生的粉塵污染對操作工人健康影響很大;另外執行降溫工藝曲線時,必須采用手動方式打開爐底底蓋,讓冷空氣從爐底向上竄風達到降溫冷卻,底蓋打開的開度小,降溫速率<50℃/h,底蓋打開的開度大,爐溫直線下降,冷速太快便會產生噴涂層剝落的嚴重質量事故。因此手動打開爐底底蓋無法將爐溫控制在合理、有效的范圍。
二、輥子橫置在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的爐臺上加熱冷卻,其優點是輥面干凈,無須擦拭,但缺點是輥子無法按降溫工藝曲線的冷卻速率正確執行。全纖維爐保溫性能好,通常520℃降溫至350℃后爐溫便不會下降,此時,需局部打開全纖維爐罩繼續冷卻。該冷卻方式冷卻速率無法控制,溫度會直線下降。尤其由于是只能在兩個全纖維爐罩的中間局部打開爐罩,便會產生輥子局部冷速過大,導致輥子中間冷,兩邊熱。在冷卻不均勻的狀態下,輥子變形量便會增大。此外,局部冷速過快極易產生噴涂層剝落的嚴重質量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降溫工藝曲線控制結構,本結構在實施穩定輥熱封閉工藝時,無需打開爐罩,依據熱封閉工藝規定的降溫工藝曲線準確控制降溫速率,避免了傳統工藝導致的穩定輥熱處理缺陷,提高了輥子熱處理質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降溫工藝曲線控制結構包括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左右兩根方管、兩塊擋板、兩個排氣風機、兩根底端開口的U形管、兩個出氣閥、若干進氣管、若干出氣管和若干進氣閥,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的頂面兩側分別間隔開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若干出氣管設于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兩根U形管設于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的頂面并且連通所述若干出氣管,所述兩個出氣閥和兩個排氣風機分別依次設于所述兩根U形管的開口端,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的側面下部間隔開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若干進氣管設于所述第二通孔內,所述左右兩根方管分別設于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的側面內壁下部并且連通所述若干進氣管,所述兩塊擋板間隔開有若干第三通孔并且設于所述左右兩根方管內,所述左右兩根方管的底板上開有若干第四通孔,所述若干進氣閥設于所述若干進氣管的管口并且位于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外側。
進一步,所述兩塊擋板的若干第三通孔呈一排布置,所述若干第三通孔的直徑為¢20mm。
進一步,所述左右兩根方管底板上的若干第四通孔呈三排布置,所述若干第四通孔的直徑為¢15mm。
進一步,所述若干進氣管的直徑為¢80mm,所述若干出氣管的直徑為¢100mm。
進一步,所述若干出氣管是十二根并且對稱布置于所述兩個全纖維爐罩的頂面兩側,所述若干進氣管是八根并且對稱布置于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的側面下部,所述若干進氣閥是八個。
進一步,本結構還包括左右離心風機,所述左右離心風機分別設于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頂面并且風口位于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內。
由于本發明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降溫工藝曲線控制結構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即本結構的左右兩個爐罩的頂面兩側分別間隔開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出氣管設于第一通孔內,兩根U形管設于左右兩個爐罩的頂面并且連通若干出氣管,兩個出氣閥和兩個排氣風機依次設于兩根U形管的開口端,左右兩個爐罩的側面下部間隔開有若干第二通孔,若干進氣管設于第二通孔內,左右兩根方管分別設于左右兩個爐罩的側面內壁下部并且連通若干進氣管,兩塊擋板間隔開有若干第三通孔并且設于左右兩根方管內,左右兩根方管的底板上開有若干第四通孔,若干進氣閥設于若干進氣管的管口并且位于左右兩個爐罩外。本結構在實施穩定輥熱封閉工藝時,無需打開爐罩,依據熱封閉工藝規定的降溫工藝曲線準確控制降溫速率,避免了傳統工藝導致的穩定輥熱處理缺陷,提高了輥子熱處理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降溫工藝曲線控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結構中底端開口U形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結構中方管及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結構中擋板開有第三通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結構中方管的底板開有第四通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降溫工藝曲線控制結構包括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左右兩根方管21、22、兩塊擋板31、32、兩個排氣風機41、42、兩根底端開口的U形管51、52、兩個出氣閥61、62、若干進氣管7、若干出氣管8和若干進氣閥9,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的頂面兩側分別間隔開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若干出氣管8設于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兩根U形管51、52設于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的頂面并且連通所述若干出氣管8,所述兩個出氣閥61、62和兩個排氣風機41、42分別依次設于所述兩根U形管51、52的開口端,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的側面下部間隔開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若干進氣管7設于所述第二通孔內,所述左右兩根方管21、22分別設于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的側面內壁下部并且連通所述若干進氣管8,所述兩塊擋板31、32間隔開有若干第三通孔33并且設于所述左右兩根方管21、22內,所述左右兩根方管21、22的底板23上開有若干第四通孔24,所述若干進氣閥9設于所述若干進氣管7的管口并且位于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外側。
優選的,如圖4所示,所述兩塊擋板31、32的若干第三通孔33呈一排布置,所述若干第三通孔33的直徑為¢20mm。
優選的,如圖5所示,所述左右兩根方管底板23上的若干第四通孔24呈三排布置,所述若干第四通孔24的直徑為¢15mm。
優選的,所述若干進氣管7的直徑為¢80mm,所述若干出氣管8的直徑為¢100mm。
優選的,所述若干出氣管8是十二根并且對稱布置于所述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的頂面兩側,所述若干進氣管7是八根并且對稱布置于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的側面下部,所述若干進氣閥9是八個。
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結構還包括左右離心風機91、92,所述左右離心風機91、92分別設于所述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頂面并且風口位于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11、12內。離心風機用于均勻爐膛內的溫度,避免整個爐膛的溫度誤差較大,從而確保爐膛內穩定輥的受熱均勻性。
在穩定輥進行熱處理作業時,打開全纖維爐罩移動式熱風循環退火爐的左右兩個全纖維爐罩,穩定輥通過擱架橫置于爐臺上,然后進行熱處理,在熱處理后續熱封閉工藝過程中,采用本結構實施降溫工藝曲線控制,其主要包括:
1、冷空氣均勻進入爐膛,冷空氣進爐形式根據需要打開進氣閥,冷空氣通過進氣管進入方管的空腔,冷空氣遇到方管內設置的中間擋板,冷空氣即由擋板分流,分流的冷空氣從擋板上的一排第三通孔流向方管底部并且由方管底板的第四通孔均勻地進入爐膛。此時,橫置在爐臺擱架上的穩定輥處于均勻冷卻的狀態,避免受熱不勻。
2、爐膛冷卻溫度速率受控,穩定輥保溫結束后,執行降溫工藝曲線,通過本結構使爐膛溫度的降溫速率處于受控狀態,當爐膛溫度冷卻速率<50℃/時,打開進氣閥,冷空氣均勻進入爐膛,期間,兩個爐罩頂面的排氣風機根據降溫速率的要求適時打開排風,此時出氣閥打開,爐膛內的熱空氣經出氣管進入U形管,并且由設于U形管開口端的排氣風機排出爐膛外;當爐膛溫度冷卻速率大于降溫曲線要求時,排氣風機和/或進氣閥適時關閉,退火爐的加熱系統啟動,以保障爐膛溫度冷卻速率不會>50℃/時。
在整個爐膛溫度的控制過程中,根據熱封閉工藝要求,進氣閥、出氣閥以及排氣風機可作選擇打開和關閉并可調節開度,以使爐膛溫度精確受控,滿足穩定輥熱封閉工藝規定的降溫工藝曲線要求,從而提高穩定輥的熱處理質量。
任何一種工業系統都需通過特殊設計來完成其需要的功能,以實現生產工藝的高質高效,本結構也是如此,通過在爐罩上的特殊設計,可在不打開爐罩的狀態下滿足熱封閉降溫速率工藝曲線的要求,極大地減少了熱噴涂穩定輥在熱封閉工藝處理后的變形量,變形量可控制在≤0.5mm,并且輥面噴涂層脫落的風險消除。本結構形式和設計思路可應用于其他各類熱處理爐,如臺車式加熱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