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表面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拉絲處理高效的SIM卡托架拉絲機。
背景技術:
SIM卡托架是一種用在手機上,用于安放SIM卡的小型框形加工件。其安裝在手機上時只有一個很窄的面露在外,所以為了使露出面適合手機殼體的外觀,這個露出面有時候需要經過拉絲處理。以往拉絲是放在平板形的治具上手工操作的,效率不高,而且拉絲質量容易不穩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拉絲機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絲處理高效的SIM卡托架拉絲機。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SIM卡托架拉絲機,包括機體、設于機體臺面上的托載裝置和位于托載裝置上方的拉絲裝置;所述托載裝置包括載塊,載塊上直線排列著若干細長的空穴;所述托載裝置包括載塊,載塊上直線排列著若干細長的空穴;所述拉絲裝置包括兩個拉絲輪和繞于兩個拉絲輪外圍呈圈形的拉絲帶,拉絲帶的下段能壓迫于空穴上。
具體的,所述托載裝置還包括固定于機體上的推進氣缸和由推進氣缸驅動的滑塊,所述載塊可拆卸地設于滑塊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機體上設有用來限制滑塊滑動方向的導軌。
進一步的,所述載塊的下部呈矩形,所述滑塊上表面設有一個后擋體和一個側擋體。
具體的,所述載塊包括位于下方的平板部以及橫臥于平板部上方的弓形部,弓形部的上部呈弧形,所述空穴開設于弓形部的頂端。
進一步的,所述平板部上設有至少兩道平行的弓形部。
具體的,所述拉絲輪上設有凸圈,拉絲帶轉動時被限位于凸圈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拉絲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拉絲機能讓多個產品呈直線狀排列在載塊上并接受同一條拉絲帶的拉絲處理,產品質量穩定,處理速度快。
2、推進氣缸能讓載塊在工作位置和換料位置轉換,方便連續化操作。
3、載塊放上滑塊是依靠平板部的長寬邊分別靠在后擋體和側擋體上來完成的,工人對其初始定位操作簡單,節省時間。
4、空穴開設于弓形部弧形的頂部,所以產品的加工面可以很好地暴露在外,更好地接受拉絲帶的拉絲處理。
5、多道弓形部使載塊在長度不變的情況下一塊上可以設置更多的空穴,提高加工效率。
6、凸圈會讓拉絲帶呈現中部外凸的弧形,這樣拉絲過程中能更好地確保拉絲帶中部接觸產品加工面,使加工出來的產品加工面更接近平面。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拉絲機在工作狀態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面圖;
圖3為實施例拉絲機在換料狀態下的左視圖;
圖4為圖3中的B視角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拉絲輪的半剖視圖。
圖中數字表示:
1-機體,
11-導軌;
2-托載裝置,
21-推進氣缸,
22-滑塊,
221-后擋體,
222-側擋體,
23-載塊,
231-平板部,
232-弓形部,
2321-空穴;
3-拉絲裝置,
31-拉絲輪,
311-凸圈,
32-拉絲帶,
33-壓帶機構,
331-壓帶氣缸,
332-壓塊,
3321-壓槽;
4-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3所示,一種SIM卡托架拉絲機,包括機體1、設于機體1臺面上的托載裝置2和位于托載裝置2上方的拉絲裝置3。產品4被定位于托載裝置2上,然后表面再經過拉絲裝置3拉絲成所需外觀。
如圖1至圖4所示,托載裝置2包括固定于機體1上的推進氣缸21、由推進氣缸21驅動的滑塊22和可拆卸地設于滑塊22上方的載塊23,機體1上設有用來限制滑塊22滑動方向的導軌11,載塊23包括位于下方并用來與滑塊22定位的平板部231以及橫臥于平板部231上方的弓形部232,弓形部232的上部呈弧形,弓形部232的頂端開設有若干呈直線排列的細長空穴2321??昭?321用來定位多個產品4,多個產品4都會呈直線狀排列在載塊23上,這樣就能接受同一條拉絲帶32的拉絲處理,處理速度快。當推進氣缸21后縮時,攜帶產品4的載塊23運動到與拉絲帶32接觸的位置,此時為工作狀態。因為空穴2321開設于弓形部232弧形的頂部,所以產品4的加工面可以很好地暴露在外,更好地接受拉絲帶32的拉絲處理,產品質量更穩定。當推進氣缸21前推時,載塊23隨滑塊22離開拉絲裝置3下方,此時為換料狀態,這樣能方便工人取放載塊23。實際工作中,載塊23一般設置多個,一個載塊23在進行拉絲定位時,其他載塊23能由其他工人碼放或取出產品4,方便連續化操作。
如圖4所示,平板部231呈矩形,滑塊22上表面設有一個后擋體221和一個側擋體222。載塊23放上滑塊22是依靠平板部231的長寬邊分別靠在后擋體221和側擋體222上來完成的,工人對其初始定位操作簡單,節省時間。
如圖1、圖3和圖5所示,拉絲裝置3包括兩個拉絲輪31和繞于兩個拉絲輪31上呈圈形的拉絲帶32,拉絲帶32的下段能拉絲到位于空穴2321內的產品4,拉絲輪31上設有凸圈311,拉絲帶32轉動時被限位于凸圈311上。當拉絲輪31轉動時,拉絲帶32持續快速掠過產品4露出的加工面,起到拉絲效果。凸圈311會讓拉絲帶32呈現中部外凸的弧形,這樣拉絲過程中能更好地確保拉絲帶32中部接觸產品4加工面,使加工出來的產品4加工面更接近平面。
如圖1和圖2所示,兩個拉絲輪31的中間設置有壓帶機構33,壓帶機構33包括固定于機體1上的壓帶氣缸331和由壓帶氣缸331驅動的壓塊332,壓塊332能將拉絲帶32的下段壓迫于空穴2321上。壓帶氣缸331在工作中能間歇性伸縮。當壓帶氣缸331伸出時,壓塊332被壓帶氣缸331驅動下行,隨后接觸拉絲帶32,然后帶動拉絲帶32靠到空穴2321內的產品4上,這樣拉絲帶32運動的時候能更好地確保處理到產品4的加工面;當壓帶氣缸331縮回時,拉絲帶32脫離產品4加工面,有利于拉絲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散發。
如圖2所示,壓塊332的底部設有避讓弓形部323的壓槽3321,拉絲帶32的下段通過壓槽3321。壓槽3321不光限制了拉絲帶32的活動方位,還能對產品4起到精確定位作用,因為壓塊332下壓時,弓形部323只能適應壓槽3321的運動軌跡,因此即使載塊23的初始定位略有偏差,壓槽3321也能讓載塊23自動調整到適當位置,保證空穴2321內的產品4接受同位于壓槽3321內的拉絲帶32的拉絲作業。
如圖2、圖4和圖5所示,平板部231上設有至少兩道平行的弓形部232。與之對應的,拉絲裝置3也會包括至少兩條平行的拉絲帶32,壓塊332上也設有至少兩條壓槽3321。這樣在載塊23長度不變的情況下一塊上可以設置更多的空穴2321,提高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