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磨床,具體是一種立式雙軸數(shù)控磨床。
背景技術:
磨床是利用磨具對工件表面進行磨削加工的機床,大多數(shù)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轉的砂輪進行磨削加工,少數(shù)的是使用油石、砂帶等其他磨具和游離磨料進行加工,如珩磨機、超精加工機床、砂帶磨床、研磨機和拋光機等。
目前,數(shù)控磨床設備安裝方法一般是:將機床放置于基礎上,應在自由狀態(tài)下找平,然后將地腳螺栓均勻地鎖緊,安裝后的數(shù)控磨床不能進行移位和整體高度調整,這樣給數(shù)控磨床操作工人帶來了一定的不便,由于操作工的身高不一樣,高者在使用數(shù)控磨床時,身體需一直處于彎曲狀態(tài),極易導致腰椎和頸椎,低者在使用數(shù)控磨床時,身體需一直處于拉伸狀態(tài),容易使身體疲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式雙軸數(shù)控磨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立式雙軸數(shù)控磨床,包括支架、側向鎖緊裝置、工作臺、驅動機構和打磨裝置,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四個液壓缸和凸臺座,底座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凸臺座,且凸臺座上設置有安裝孔,液壓缸分別對稱安裝在底座四側,且液壓缸底端與底座之間固連,液壓缸頂端與工作臺之間通過螺栓相連接;所述支架后部設有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設在沿前后方向設在工作臺上的水平橫向導軌和橫向伺服電機,水平橫向導軌上滑動連接有水平縱向導軌,橫向伺服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水平縱向導軌傳動連接,水平縱向導軌上固定設有縱向伺服電機和滑動連接有動力頭,縱向伺服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動力頭傳動連接,動力頭上設有打磨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四邊均設置有限位擋板。
進一步的,所述側向鎖緊裝置分別對稱位于工作臺兩側;所述側向鎖緊裝置包括耳座、絲桿、卡盤和手柄。
進一步的,所述耳座上設置有螺紋孔,絲桿穿過耳座上的螺紋孔,且絲桿一端與卡盤固連,其另一端與手柄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與工作臺后端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打磨裝置包括基座,基座內設有主電機和兩根從動軸,兩根從動軸設置于主電機的兩側,主電機的軸端向上貫穿基座并通過齒輪組驅動連接從動軸,從動軸末端設有打磨輪。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工作時,首先將底座通過地腳螺栓固定在地基基礎上,然后通過吊裝將工件安置在工作臺上,再通過轉動手柄帶動絲桿的轉動,從而帶動卡盤的左右移動,達到了鎖緊工件的功能,最后通過加液壓油和放液壓油來控制液壓缸的升降從而控制工作臺的升降,進而實現(xiàn)了整體高度的調節(jié),保證了磨削精度,結構新穎、加工速度快、加工數(shù)量多、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加工質量既統(tǒng)一又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為立式雙軸數(shù)控磨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立式雙軸數(shù)控磨床中側向鎖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立式雙軸數(shù)控磨床,包括支架1、側向鎖緊裝置2、工作臺3、驅動機構4和打磨裝置6,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1、四個液壓缸12和凸臺座13,底座11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凸臺座13,且凸臺座13上設置有安裝孔,液壓缸12分別對稱安裝在底座11四側,且液壓缸12底端與底座11之間固連,液壓缸12頂端與工作臺3之間通過螺栓相連接,通過控制液壓缸12的升降從而控制工作臺3的升降,進而實現(xiàn)了工件整體高度的調節(jié);所述工作臺3四邊均設置有限位擋板,限位擋板用于工件安裝時的四周限位,防止工件的移動,所述側向鎖緊裝置2分別對稱位于工作臺3兩側;所述側向鎖緊裝置2包括耳座21、絲桿22、卡盤23和手柄24,耳座21上設置有螺紋孔,絲桿22穿過耳座21上的螺紋孔,且絲桿22一端與卡盤23固連,其另一端與手柄24相連,通過轉動手柄24帶動絲桿22的轉動,從而帶動卡盤23的左右移動,達到了鎖緊工件的功能;工作時,首先將底座11通過地腳螺栓固定在地基基礎上,然后通過吊裝將工件安置在工作臺3上,再通過轉動手柄24帶動絲桿22的轉動,從而帶動卡盤23的左右移動,達到了鎖緊工件的功能,最后通過加液壓油和放液壓油來控制液壓缸12的升降從而控制工作臺3的升降,進而實現(xiàn)了整體高度的調節(jié);所述支架1后部設有驅動機構4,驅動機構4包括設在沿前后方向設在工作臺3上的水平橫向導軌41和橫向伺服電機42,水平橫向導軌41上滑動連接有水平縱向導軌43,橫向伺服電機42的動力輸出端與水平縱向導軌43傳動連接,水平縱向導軌43上固定設有縱向伺服電機44和滑動連接有動力頭45,縱向伺服電機44的動力輸出端與動力頭45傳動連接,動力頭45上設有打磨裝置6;所述打磨裝置6包括基座61,基座61內設有主電機62和兩根從動軸63,兩根從動軸63設置于主電機62的兩側,主電機62的軸端向上貫穿基座61并通過齒輪組34驅動連接從動軸63,從動軸63末端設有打磨輪64。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