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造機座的壓鑄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滑塊芯流道成型的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影響機座質量的主要因素是來自于模具的結構,模具流道設計的結構合理,能夠大大降低機座的不合格率,能避免機座產生氣泡、冷割等缺陷。為了確保模具能夠生產結構較為復雜的機座,需要設計合理的流道結構以及渣包設置點來完成機座的成型,確保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應用滑塊芯流道成型的壓鑄模具,具有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保證機座質量、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等特點。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應用滑塊芯流道成型的壓鑄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芯和下模芯,所述的上模座的下端安裝有下模座,該下模座與上模座之間安裝有呈疊放安裝的下模芯和上模芯,所述的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圍繞著上模芯和下模芯均勻布置有若干個抽芯結構,所述的抽芯結構包括油缸、滑塊座和滑塊芯,所述的油缸通過支架與下模座固定,該油缸的活塞桿與滑動安裝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的滑塊座相連,所述的滑塊座靠近上模芯的一端安裝有滑塊芯,該滑塊芯與上模芯、下模芯組成模腔,所述的滑塊芯一側的模腔面豎直設置有若干個流道,該流道與上模芯對應布置的澆注通道相連,所述的澆注通道與上模座內安裝的料筒相連。鋁液從澆注通道流向流道,從產品的頂部流向產品的全部,這樣得到產品比較結實,不會產生氣孔、氣泡等缺陷,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上模座與下模座之間位于上模芯和下模芯的前后左右位置布置有四個抽芯結構。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座下端兩側豎直安裝有兩個模腳,兩個模腳下端之間安裝有頂板,所述的頂板上豎直安裝有上端插入模腔的頂桿。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模腳內側側壁上位于頂板下端安裝有限位塊。該限位塊限制了頂板下滑的最低高度,起到保護頂板的作用。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其中一個滑塊座位于料筒下方豎直安裝有分流錐,該分流錐與澆注通道相連。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四個角落均安裝有相互配合的導套和導柱。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座的上端面位于每個滑塊座的兩側均對稱布置有壓條。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上模芯下端面中部豎直布置有成型凸起柱,該上模芯下端面圍繞著成型凸起柱布置有澆注通道。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芯底部中間位置豎直布置有成型凸起柱,該下模芯底部圍繞著成型凸起柱均勻布置有若干個渣包。下模芯底部開設渣包,該渣包位置是鋁液最后到達的地方,這里開設渣包效果比較好,起到了儲存廢料的作用,而且還有防止產品產生冷滆的效果。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座位于每個滑塊座的下端均布置有摩擦塊,所述的滑塊座沿著摩擦塊滑動。該摩擦塊起到導向的作用,還有防止滑塊座磨損的效果。
有益效果: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滑塊芯流道成型的壓鑄模具,鋁液從澆注通道流向流道,從產品的頂部流向產品的全部,這樣得到產品比較結實,不會產生氣孔、氣泡等缺陷,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下模芯底部開設渣包,該渣包位置是鋁液最后到達的地方,這里開設渣包效果比較好,起到了儲存廢料的作用,而且還有防止產品產生冷滆的效果。本實用還具有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保證機座質量、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抽芯結構處的全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料筒處的全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去掉上模座和上模芯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的上模座和上模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所述的下模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所述的滑塊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示:1、上模座,2、上模芯,3、導套,4、導柱,5、下模芯,6、頂板,7、頂桿,8、模腳,9、下模座,10、抽芯結構,11、澆注通道,12、料筒,13、分流錐,14、渣包,15、油缸,16、滑塊座,17、滑塊芯,18、壓條,19、支架,20、成型凸起柱,21、流道,22、摩擦塊,23、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應用滑塊芯流道成型的壓鑄模具,如圖1-6所示,包括上模座1、上模芯2和下模芯5,所述的上模座1的下端安裝有下模座9,該下模座9與上模座1之間安裝有呈疊放安裝的下模芯5和上模芯2,所述的上模座1與下模座9之間圍繞著上模芯2和下模芯5均勻布置有若干個抽芯結構10,所述的抽芯結構10包括油缸15、滑塊座16和滑塊芯17,所述的油缸15通過支架19與下模座9固定,該油缸15的活塞桿與滑動安裝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9之間的滑塊座16相連,所述的滑塊座16靠近上模芯2的一端安裝有滑塊芯17,該滑塊芯17與上模芯2、下模芯5組成模腔,所述的滑塊芯17一側的模腔面豎直設置有若干個流道21,該流道21與上模芯2對應布置的澆注通道11相連,所述的澆注通道11與上模座1內安裝的料筒12相連。
所述的上模座1與下模座9之間位于上模芯2和下模芯5的前后左右位置布置有四個抽芯結構10。
所述的下模座9下端兩側豎直安裝有兩個模腳8,兩個模腳8下端之間安裝有頂板6,所述的頂板6上豎直安裝有上端插入模腔的頂桿7。
所述的模腳8內側側壁上位于頂板6下端安裝有限位塊23。
其中一個滑塊座16位于料筒12下方豎直安裝有分流錐13,該分流錐13與澆注通道11相連。
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9的四個角落均安裝有相互配合的導套3和導柱4。
所述的下模座9的上端面位于每個滑塊座16的兩側均對稱布置有壓條18。
所述的上模芯2下端面中部豎直布置有成型凸起柱20,該上模芯2下端面圍繞著成型凸起柱20布置有澆注通道11。
所述的下模芯5底部中間位置豎直布置有成型凸起柱20,該下模芯5底部圍繞著成型凸起柱20均勻布置有若干個渣包14。
所述的下模座9位于每個滑塊座16的下端均布置有摩擦塊22,所述的滑塊座16沿著摩擦塊22滑動。
實施例
當需要生產機座的時候,首先將整副模具安裝在壓鑄機上,之后進行調試,調試完成之后,先將上模座1和下模座9以及上模芯2和下模芯5進行合攏,若干個滑塊芯17與上模芯2和下模芯5并攏,完成之后對模腔內注入熔融狀態的鋁液,鋁液從料筒12處進入到模具內,并通過分流錐13分流,然后從澆注通道11流向流道21(從產品的頂部流向產品的全部,這樣得到產品比較結實,不會產生氣孔、氣泡等缺陷,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鋁液會將模腔填滿,并通過壓鑄機在模具內保壓,完成后打開模具,上模座1和上模芯2上移,控制抽芯結構10移動,滑塊座16通過油缸15使得滑塊芯17與產品能夠脫離,之后啟動推板6,頂桿7將產品從模腔內頂出。
模具四個滑塊座16采用四個油缸15分別推動,油缸15的推力比較均衡,在產品接線處不會產生飛邊,減少后續加工的工作量,產品也比較美觀。
本發明鋁液從澆注通道11流向流道21,從產品的頂部流向產品的全部,這樣得到產品比較結實,不會產生氣孔、氣泡等缺陷,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下模芯5底部開設渣包14,該渣包14位置是鋁液最后到達的地方,這里開設渣包14效果比較好,起到了儲存廢料的作用,而且還有防止產品產生冷滆的效果。本實用還具有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保證機座質量、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