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它包括伸入鋅鍋爐體抹拭腔內的耙手本體,耙手本體的有齒端沿寬度方向水平設置有若干耙齒,耙手本體的無齒端通過與其垂直連接的連接板與耙柄的傳動端連接,耙柄的驅動端與驅動組件連接;它還包括設置在鋅鍋爐體抹拭腔兩側用于檢測耙手本體工作位置的若干光電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PLC控制器的控制信號輸出端與機械傳動組件的控制端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可以快速、準確地將鍍鋅生產線電磁抹拭系統抹拭腔體內鋅液面的氧化鋅膜打撈出來,避免了氧化鋅膜堆積造成鍍鋅鋼絲鋅層重量不夠以及表面質量問題,提高了產品成材率。
【專利說明】
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打撈清理鍍鋅生產線電磁抹拭系統抹拭腔體內鋅液表面氧化鋅膜的工具,具體地指一種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鋼鐵生產企業,鍍鋅生產線電磁抹拭系統抹拭腔體內一般充滿高純度的氮氣,氮氣的作用是保證電磁抹拭腔體內處于非氧化氣氛,防止鋅液面產生高熔點低密度的氧化鋅膜。但是,氮氣中不可避免的還是存在微量的氧氣,造成抹拭腔體內鋅液表面生成氧化鋅膜,氧化鋅膜堆積后會圍繞在鍍鋅鋼絲的四周,一方面強行刮去鋼絲上尚未完全凝固的鋅,使得鋅層重量減少,另一方面氧化鋅膜被鋼絲帶出抹拭系統后就會附著在鍍鋅鋼絲表面,形成鋅疤、鋅瘤等表面質量缺陷。因此,定時清理抹拭腔體內鋅液表面氧化鋅膜,有利于減少或消除其對產品質量產生的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鍍鋅爐體中抹拭腔體內液態鋅表面生成氧化鋅膜影響鍍鋅鋼絲表面質量的現象,提供一種能夠避免因氧化鋅膜堆積造成鍍鋅鋼絲表面質量缺陷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殊之處在于,它包括伸入鋅鍋爐體抹拭腔內的耙手本體,所述耙手本體的有齒端沿寬度方向水平設置有若干耙齒,所述耙手本體的無齒端通過與其垂直連接的連接板與耙柄的傳動端連接,所述耙柄的驅動端與驅動組件連接;它還包括設置在鋅鍋爐體抹拭腔兩側用于檢測耙手本體工作位置的若干光電傳感器;所述光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號輸出端與機械傳動組件的控制端連接。
[0005]優選地,所述耙手本體包括耙體水平板、耙齒豎立板和耙齒內側翻邊板。該結構可以有效地將鋅鍋抹拭部位所存在的氧化鋅膜聚集在一起。
[0006]優選地,所述耙齒內側翻邊板與水平面夾角為40?60°。這樣,當鋅液表面氧化鋅膜過多時,可防止氧化鋅膜漏出耙齒。
[0007]優選地,所述把手本體的有齒端為七齒結構,采用6mm厚不銹鋼板制成,進一步地所述耙齒寬度為25mm(兩邊部耙齒寬度為12.5mm)、相鄰耙齒間距為5mm。這樣,可以適應鍍鋅生產線電磁抹拭系統內鍍鋅鋼絲的直徑<5mm以及間距30mm的尺寸;耙齒可穿過抹拭系統內鍍鋅鋼絲的間隙,盡量將液面的氧化鋅膜撈出。
[0008]優選地,所述耙體水平板的長度為180mm,所述耙齒豎立板的高度為100mm;所述連接板高度為250?270mm,其采用6mm厚不銹鋼板制成;所述耙柄采用直徑為25mm的普通鋼管,沿耙手本體寬度方向水平布置有三根,其長度為550?650mm。
[0009]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可以快速、準確地將鍍鋅生產線電磁抹拭系統抹拭腔體內鋅液面的氧化鋅膜打撈出來,避免了氧化鋅膜堆積造成鍍鋅鋼絲鋅層重量不夠以及表面質量問題,提高了產品成材率。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安裝在鋅鍋爐體抹拭腔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圖1中耙手本體、連接板以及耙柄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圖3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耙手本體1(耙體水平板1.1、耙齒豎立板1.2、耙齒內側翻邊板1.3);連接板2 ;耙柄3;驅動組件4;光電傳感器5 ;鋅鍋6 ;鍍鋅鋼絲7 ;電磁抹拭系統8。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6]圖1?4中所示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它包括伸入鋅鍋爐體抹拭腔內的耙手本體I,耙手本體I包括耙體水平板1.1、耙齒豎立板1.2和耙齒內側翻邊板1.3,耙齒內側翻邊板1.3與水平面夾角為45°,耙體水平板1.1的長度為180mm,耙齒豎立板1.2的高度為I OOmm。把手本體I的有齒端沿寬度方向水平設置有七根把齒,采用6mm厚不銹鋼板制成,耙齒寬度為25mm(兩邊部耙齒寬度為12.5mm)、相鄰耙齒間距為5mm。耙手本體I的無齒端通過與其垂直焊接的連接板2與耙柄3的傳動端連接,耙柄3的驅動端與驅動組件4連接;連接板2高度為260mm,其采用6mm厚不銹鋼板制成。耙柄3采用直徑為25mm的普通鋼管,沿耙手本體I寬度方向水平布置有三根,其長度為600mm。
[0017]本設計還包括設置在鋅鍋爐體抹拭腔兩側用于檢測耙手本體I工作位置的若干光電傳感器5;光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PLC控制器的控制信號輸出端與驅動組件4的控制端連接,PLC控制器通過電氣回路控制驅動組件4,使其驅動耙手本體I進行撈耙動作。
[0018]所設計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9]按動啟動按鈕,通過編制好的PLC程序控制,使一臺變頻器驅動機械傳動裝置內傳動機構,使其開始以垂直向下方向推行耙柄3,當其阻擋光電行程開關A發射的射線后,驅動裝置4停止垂直向下推行動作,此時耙體I浸入鋅鍋6;
[0020]5秒鐘后,驅動裝置4開始以水平方向前推動的耙柄3,當其阻擋光電行程開關B發射的射線后,驅動裝置4停止水平推行動作,此時耙手本體I的齒間空擋均對準鍍鋅鋼絲7,且完成從電磁抹拭系統8裙體下側進入電磁抹拭腔體前端的動作;
[0021]5秒鐘后,驅動裝置4開始以垂直向上方向推行耙柄3,當其阻擋光電行程開關C發射的射線后,驅動裝置4停止垂直向上推行動作,此時耙手本體I提升到一定高度,其齒的前端露出鋅液面;
[0022]5秒鐘后,驅動裝置4開始以順延氮氣抹拭系統的內壁方向拖動耙柄3,當其阻擋光電行程開關D發射的射線后,驅動裝置4停止拖行動作,此時耙手本體I運動到電磁抹拭腔體的尾端;
[0023]2秒鐘后,變頻電動機按照PLC控制器程序設定,驅動驅動裝置4內傳動機構,使傳動裝置壓低撈耙的耙柄3,將耙手本體I降低到一定高度,此時耙手本體I脫離電磁抹拭系統裙體;
[0024]2秒鐘后,變頻電動機按照PLC控制器程序設定,驅動驅動裝置4內傳動機構,使傳動裝置拉動撈耙的耙柄3,將耙手本體I拖動一定距離,此時耙手本體I與電磁抹拭系統裙體距離變大;
[0025]2秒鐘后,變頻電動機按照PL控制器C程序設定,驅動驅動裝置4內傳動機構,使傳動裝置推動撈耙的耙柄3,將耙手本體I提高一定距離,此時耙手本體I及附著其上的氧化鋅膜離開鍍鋅溶液液面;
[0026]2秒鐘后,變頻電動機按照PLC控制器程序設定,驅動驅動裝置4內傳動機構,使傳動裝置拉動撈耙的耙柄3,將耙手本體I及附著其上的氧化鋅膜拖動到合適位置,并通過人工清掃氧化鋅膜到專用收集裝置;
[0027]最后,按下復位按鈕,電控柜內的PLC控制器按照設定程序,驅動變頻器控制驅動裝置4,使其帶動撈耙的耙柄3動作,促使連接件2阻擋光電行程開關E發射的射線,最終使機械把手恢復到起始位置。
[0028]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應認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伸入鋅鍋爐體抹拭腔內的耙手本體(I),所述耙手本體(I)的有齒端沿寬度方向水平設置有若干耙齒,所述耙手本體(I)的無齒端通過與其垂直連接的連接板(2)與耙柄(3)的傳動端連接,所述耙柄(3)的驅動端與驅動組件(4)連接;它還包括設置在鋅鍋爐體抹拭腔兩側用于檢測耙手本體(I)工作位置的若干光電傳感器(5);所述光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PLC控制器的控制信號輸出端與驅動組件(4)的控制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手本體(I)包括耙體水平板(1.1)、耙齒豎立板(1.2)和耙齒內側翻邊板(1.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齒內側翻邊板(1.3)與水平面夾角為40?6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手本體(1)的有齒端為七齒結構,采用6mm厚不銹鋼板制成。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齒寬度為25mm、相鄰把齒間距為5mm。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體水平板(1.1)的長度為180mm,所述耙齒豎立板(1.2)的高度為100mm。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2)高度為250?270_,其采用6_厚不銹鋼板制成。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鋅鍋抹拭部位氧化鋅膜清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柄(3)采用直徑為25mm的普通鋼管,沿耙手本體(I)寬度方向水平布置有三根,其長度為550?650mmo
【文檔編號】C23C2/06GK205710879SQ20162055954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明人】李建華, 陶華國, 詹學明, 康國樑, 余海明
【申請人】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