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件拋光研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流動光飾機。
背景技術:
當前,各行業中的金屬、部分非金屬材料的沖壓件、機械加工件、鑄鍛件、熱處理等工件處理,都可能涉及去毛刺、倒角、去氧化皮、拋光等工序;這些工序的處理一般采用光飾機,特別是去毛刺工序處理;目前的光飾機加工工件時,需要額外補充水,且一般由人工添加,這樣較為繁瑣工,工人勞動強度大,效率較慢且不利于工件加。
基于上述流動光飾機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尚未有相關的解決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尋求有效方案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流動光飾機,旨在解決現有光飾機不能自動加水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流動光飾機,包括機座、托盤以及備料箱;托盤設置于機座上,托盤內還設有研磨桿,備料箱與托盤相連接;其中還包括有細管以及水箱,水箱通過細管與托盤連通。
進一步地,托盤內設有研磨腔,研磨腔外壁設有連通細管的側孔。
進一步地,研磨腔內壁設有多個連通側孔的縫隙,縫隙分別均勻設置于內壁的四周。
進一步地,還包括有水泵,水泵設置于水箱內,用于抽水供給托盤內。
進一步地,研磨腔的底面為傾斜面,傾斜面較低一側設有排水縫,排水縫小于縫隙。
進一步地,研磨腔內壁為聚氨酯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還包括調速電機,調速電機用于帶動托盤沿水平方向轉動。
進一步地,調速電機通過電磁調速器或者變頻器調整工作速度。
通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能夠有效自動供水、降低工人的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并且能夠簡化供水輸送裝置、提高供水的穩定性,體積也相對較小,而且方便拆卸維修,降低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 1 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流動光飾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座;2、電器盒;3、托盤;4、研磨桿;5、出料口;6、振動篩;7、進料口;8、備料箱;9、連桿;10、傳動軸;11、傳動箱;12、轉動電機;13、細管;14、水箱;15、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 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流動光飾機包括機座1、托盤3以及備料箱8;托盤3設置于機座1上,托盤3內設有研磨腔,研磨腔中心位置設有研磨桿4,備料箱8設置于機座1上端并與托盤3相連接,主要用于為研磨腔備料;其中還包括有細管13、水箱14、控制器15以及水泵,水泵設置于水箱14內,主要用于抽水供給托盤3內的研磨腔;水箱14通過細管13與托盤3連通;其中研磨腔外壁設有連通細管的側孔,側孔主要用于連接細管13,使得水箱14中的水能夠通過側孔進入研磨腔中,有助于研磨;通過采用上述方案,能保證研磨過程中水箱的水通過細管透過內外壁進入研磨腔中,提高研磨效果;并且通過控制器控制水泵的開關能有達到自動供水的目的,避免人工不定時加水麻煩、水量添加不適當的問題。
優選地,為便于水能夠均勻進入研磨腔中,在研磨腔內壁四周均勻設有多個與外壁側孔連通的縫隙,水從外壁的側孔進入并透過縫隙從而進入研磨腔中,當研磨桿研磨工件時能夠及時有效供水,提高研磨效果;同時為了便于排水,研磨腔的底面設為傾斜面,傾斜面較低一側設有排水縫,便于排水;較佳滴,一般傾斜面的最低面偏向于研磨桿一側,這樣有利于水的充分利用;并且排水縫小于研磨腔內壁上的縫隙。
優選地,為提高研磨腔的研磨效果,避免工件與內壁間的摩擦損壞工件,研磨腔內壁的材料為聚氨酯制成。
結合上述方案,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流動光飾機,包括機座 1 ,機座 1 上設有托盤 3 ,托盤 3 的一側設有電氣盒 2 ,電氣盒 2 內設有調速電機,調速電機用于帶動托盤3沿水平方向轉動;調速電機通過電磁調速器或者變頻器調整工作速度,且調速電機的輸出端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托盤 3 內的研磨桿 4 ,利用調速電機帶動研磨桿 4 轉動,從而達到研磨的目的;托盤 3 的上方設有備料箱 8 ,備料箱 8 的上下方分別設有進料口 7 和出料口 5 ,且備料箱 8上設有振動篩 6 ,且振動篩 6 的料口與備料箱8 內部相通;備料箱8的兩側外壁通過固定桿 9 連接托盤 3 ;托盤 3 的兩側通過轉軸 10 連接齒輪箱 11 ,且傳動箱11傳動連接轉動電機 12 。
以下進一步介紹本實用新型流動光飾機的工作過程:
出料過程,通過轉動電機 12 轉動,從而使得托盤 3 翻轉,此時托盤 3 內的物料從備料箱8的進料口7 處進入備料箱8 ,并從備料箱8 的出料口5進入研磨腔;水箱14通過水泵開始供水。
加料過程,通過轉動電機 12 轉動,從而使得振動篩 6 處于平放位置,將物料灑在振動篩 6 上,此時利用振動篩 6 振動,達到篩選的目的,篩選過后的物料進入備料箱8內,然后轉動電機 12 轉動,使得備料箱8內的物料從出料口 5 處流動到托盤 3 內,即可完成加料過程,然后電氣盒 2 開始運作,利用調速電機帶動研磨桿 4 轉動,從而達到研磨的目的。
通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能夠有效自動供水、降低工人的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并且能夠簡化供水輸送裝置、提高供水的穩定性,體積也相對較小,而且方便拆卸維修,降低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屬于本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