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具,尤其是一種蝸輪軸研磨的夾具。
背景技術:
蝸輪軸是一個肩負120000 至160000rpm 轉動及超高溫的精密零件,因此對其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通常都會記性精研磨,但是由于精研磨是手工操作,由于操作人員在掌握用力過程中很難把握力度,造成合金頂尖與中心孔受力不均衡,而軸徑小的蝸輪軸很容易發生彎曲現象,影響產品品質,甚至造成廢品的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上下具有支撐纖維避免蝸輪軸發生彎曲的精研磨夾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蝸輪軸研磨夾具,包括偏擺儀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帶有頂針的頂針架,在底座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滑動立柱,在滑動立柱上滑動設置有上支撐板,在上支撐板的上方設置有氣缸,在上支撐板的下方設置有數個上支撐柱,在每個上支撐柱的下方設置有上半圓軸承,在底座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滑動槽,在前后兩端的滑動槽內分別滑動設置有數個下支撐柱,在下支撐柱的上端設置有下半圓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在上支撐板上設置有位移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偏擺儀的結構,在原有的偏擺儀的基礎上增加了上下限位支撐裝置,并且增加了位移傳感器,一旦蝸輪軸發生彎曲產生位置的變化即通過位移傳感器發出信號告知工作人員進行及時調整,不僅提高了研磨效率,還保證了研磨的精度,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上半圓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底座,2-頂針架,3-滑動立柱,4-上支撐板,5-氣缸,6-上半圓軸承,7-位移傳感器,8-滑動槽,9-下支撐柱,10-下半圓軸承,11-上支撐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蝸輪軸研磨夾具,包括偏擺儀底座1和設置在底座上的帶有頂針的頂針架2,研磨夾緊時將蝸輪軸與頂針架上的頂針對準,在所述底座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滑動立柱3,在所述滑動立柱3上滑動設置有上支撐板4,在所述上支撐板4的上方設置有氣缸5,氣缸5帶動上支撐板4上下滑動,在所述上支撐板4的下方設置有數個上支撐柱11,優選的,上支撐柱11為三個,在每個上支撐柱11的下方設置有上半圓軸承6,在所述底座1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滑動槽8,在前后兩端的所述滑動槽8內分別滑動設置有數個下支撐柱9,優選的,下支撐柱9為三個,在所述下支撐柱9的上端設置有下半圓軸承10,在對蝸輪軸進行研磨的時候對準頂針之后通過氣缸向下壓上支撐板4,通過上下半圓軸承對蝸輪軸進行限位,在所述上支撐板4上設置有位移傳感器7,在加工研磨的時候開啟位移傳感器7的電源,若蝸輪軸在研磨過程中發生位移會,位移傳感器7會發出信號,工作人員及時進行調整。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偏擺儀的結構,在原有的偏擺儀的基礎上增加了上下限位支撐裝置,并且增加了位移傳感器,一旦蝸輪軸發生彎曲產生位置的變化即通過位移傳感器發出信號告知工作人員進行及時調整,不僅提高了研磨效率,還保證了研磨的精度,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