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表面處理領域,如電鍍、化學鍍等,具體涉及一種在電鍍前對產品進行研磨清洗的滾桶設備。
背景技術:
研磨清洗滾桶設備,是電鍍領域常用的一種設備,主要用于在電鍍前對多個待電鍍金屬零件進行表面研磨、拋光以及清洗。
現有的研磨清洗滾桶設備在長期使用中發現存在以下不足:一、結構復雜,設計不合理;二、產品容易和滾桶內部發生摩擦,降低產品的質量。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便成為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八面研磨清洗滾桶設備,其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結構復雜以及產品易與滾桶內部摩擦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八面研磨清洗滾桶設備,其中:
包括一機架,該機架上鉸接有一翻轉架,該翻轉架在豎直方向上朝向設備的前方做上翻和下翻的動作;所述翻轉架上轉動連接一滾桶,在所述翻轉架上翻后,所述滾桶的一開口朝向水平方向的正前方,在所述翻轉架下翻后,所述滾桶的開口則朝向下方;其中,在所述翻轉架上翻后,所述滾桶在翻轉架上做旋轉運動;
還包括一第一電機及一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固設于所述機架上,驅動所述翻轉架做上翻和下翻的動作;所述第二電機固設于所述翻轉架上,通過一轉動軸驅動所述滾桶做旋轉運動;
還包括一倒料漏斗,該倒料漏斗正對所述滾桶的下方設置,當所述翻轉架下翻后,所述滾桶的開口對準該倒料漏斗,且倒料漏斗內設有一濾網;
其中,所述滾桶內壁附設有 PVC軟膠層。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翻轉架上翻后,此時設備可以進行研磨清洗工作。
2.上述方案中,所述滾桶在翻轉架上做旋轉運動,以對滾桶內的產品進行研磨和清洗。
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電機固設于所述機架上,驅動所述翻轉架做上翻和下翻的動作,進而帶動滾桶做上翻和下翻的動作。
4.上述方案中,所述翻轉架下翻后,所述滾桶的開口對準該倒料漏斗,以將研磨和清洗后的產品及產生的渣滓倒入倒料漏斗中。
5.上述方案中,倒料漏斗內設有一濾網,該濾網用于分離產品和研磨清洗后的渣滓。
6.上述方案中,所述滾桶內壁附設有 PVC軟膠層,用于防止產品和滾桶的金屬內壁發生摩擦。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優點如下:
本實用新型一種八面研磨清洗滾桶設備,其機架上鉸接一翻轉架,該翻轉架上轉動連接一滾桶,當翻轉架由一第一電機驅動做上翻和下翻動作時,將帶動滾桶同步動作,并且該滾桶在翻轉架上通過一第二電機驅動做旋轉運動;對應滾桶的下方設有一倒料漏斗,該倒料漏斗內設有一濾網,用于分離產品和渣滓,其中滾桶的內壁附設有 PVC軟膠層,以避免產品直接碰撞摩擦滾桶的金屬內壁。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并能保證研磨清洗時產品不會因為摩擦碰撞滾桶內壁而發生損壞,提高了產品的品質。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翻轉架上翻時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翻轉架上翻時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機架;2.翻轉架;3.滾桶;4.開口;5.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7.轉動軸;8.倒料漏斗;9.PVC軟膠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參見附圖1、2所示,一種八面研磨清洗滾桶設備,其中:
包括一機架1,該機架1上鉸接有一翻轉架2,該翻轉架2在豎直方向上朝向設備的前方做上翻和下翻的動作;所述翻轉架2上轉動連接一滾桶3,在所述翻轉架2上翻后,所述滾桶3的一開口4朝向水平方向的正前方,在所述翻轉架2下翻后,所述滾桶3的開口4則朝向下方;其中,在所述翻轉架2上翻后,此時設備為可以進行研磨清洗工作的狀態,所述滾桶3在翻轉架2上做旋轉運動,以對滾桶3內的產品進行研磨和清洗。
還包括一第一電機5一第二電機6;所述第一電機5固設于所述機架1上,驅動所述翻轉架2做上翻和下翻的動作,進而帶動滾桶3做上翻和下翻的動作;所述第二電機6固設于所述翻轉架2上,通過一轉動軸7驅動所述滾桶3做旋轉運動。
還包括一倒料漏斗8,該倒料漏斗8正對所述滾桶3的下方設置,當所述翻轉架2下翻后,所述滾桶3的開口4對準該倒料漏斗8,以將研磨和清洗后的產品及產生的渣滓倒入倒料漏斗8中。并且該倒料漏斗8內設有一濾網,該濾網用于分離產品和研磨清洗后產生的渣滓。
其中,所述滾桶3內壁附設有 PVC軟膠層9,以防止產品和滾桶3的金屬內壁發生摩擦。
本實用新型一種八面研磨清洗滾桶設備,其機架上鉸接一翻轉架,該翻轉架上轉動連接一滾桶,當翻轉架由一第一電機驅動做上翻和下翻動作時,將帶動滾桶同步動作,并且該滾桶在翻轉架上通過一第二電機驅動做旋轉運動;對應滾桶的下方設有一倒料漏斗,該倒料漏斗內設有一濾網,用于分離產品和渣滓,其中滾桶的內壁附設有 PVC軟膠層,以避免產品直接碰撞摩擦滾桶的金屬內壁。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并能保證研磨清洗時產品不會因為摩擦碰撞滾桶內壁而發生損壞,提高了產品的品質。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