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金相檢測用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試樣磨制的金相夾具。
背景技術:
相檢驗是應用金相學方法檢查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內部宏、微觀組織的工作。金相檢驗的主要過程包括:取樣、鑲樣、磨制、拋光、組織顯示等,其中磨拋工序對金相樣品質量的影響最為顯著。磨制工序一般是把切割后的樣品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在不同粒度砂紙上磨制,盡量消除較粗的磨痕,為樣品的拋光做好準備,同時要是使拋光產生的變形層不致影響最終觀察到的組織。
《GB/T13298-1991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中記載了試樣截取的方向、部位、數量應根據金屬制造的方法,檢驗目的,技術條件或雙方協議的規定進行。不同取樣方向的樣品可以用于研究材料不同方面的金相特征。當樣品形狀不規則或磨制方向的尺寸過于細薄時,應使用機械鑲嵌法、樹脂鑲嵌法、熱壓鑲嵌法、澆注鑲嵌法等方法鑲嵌后再對樣品進行磨制。目前專利文獻中公開的大部分磨制拋光夾具僅針對柱狀樣品沿橫截面磨制而開發,例如CN 203680050U公開的《一種用于手工磨制金相試樣的夾具》、CN 202735149U公開的《金相分析的磨件輔助夾具》等。雖然CN 204177661U公開的《一種可快速裝夾的通用型金相試樣夾具》也可用于壓緊柱狀樣品進行軸向磨制,但是該金相試樣夾具的定位墊板與樣品的接觸面為一平面,無法有效地壓緊沿軸向磨制的圓棒狀試樣,僅靠夾緊螺釘壓緊樣品,在磨制的過程中柱狀樣品容易發生旋轉及錯位,同時該金相試樣夾具也無法同時磨制多件柱狀樣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試樣磨制的金相夾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試樣磨制的金相夾具,包括中空矩形狀的套體和矩形狀的夾頭,所述套體中等間距平行形成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套體內壁之間圍成裝配孔,所述套體下端形成與固定梁平行的卡槽,套體側壁處形成與裝配孔連通的壓緊螺孔,所述固定梁上端的螺紋沉孔中設置有螺桿,所述夾頭下端形成插入到裝配孔中的插塊,所述相鄰插塊側壁之間圍成與固定梁相扣合的裝配槽,所述裝配槽槽底形成通孔,所述螺桿穿過通孔后與蝶形螺母相固定,所述插塊下端設置有壓緊試樣的彈性壓塊,所述固定梁、卡槽下端均設置有支撐試樣的支撐塊。
所述插塊下方形成縮口型梯形狀的固定槽。
所述彈性壓塊上端形成插入到固定槽中梯形狀的固定塊,所述彈性壓塊側壁形成裝配斜面,所述彈性壓塊下端面為圓弧面,所述圓弧面中形成弧形凹槽,壓緊螺釘螺紋端從壓緊螺孔中旋出后插入到弧形凹槽中。
所述裝配斜面與彈性壓塊下端面之間的夾角為50°~60°。
所述支撐塊下端形成長條狀的階梯孔,鎖緊螺釘穿過階梯孔將支撐塊固定,所述支撐塊的側壁形成支撐試樣用的支撐斜面。
所述支撐斜面下方形成壓緊平面。
所述卡槽槽底與固定梁下端面平齊。
所述弧形凹槽的長度小于壓緊螺釘的螺紋長度。
所述圓弧面的半徑大于弧形凹槽的弧面半徑。
本實用新型通過支撐塊、彈性壓塊實現試樣的壓緊,通過螺桿、鎖緊螺釘、壓緊螺釘實現多維度的固定定位,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樣品在磨制過程中容易旋轉、錯位的問題,多件試樣在磨制過程中相對獨立,不互相影響,通過裝配不同角度的支撐塊,可以實現多件不同截面樣品同時磨制的功能,解決了手工磨制柱狀樣品效率低下、操作困難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立體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 是圖2中沿A-A截面的剖視圖;
圖4 是圖2中沿B-B截面的剖視圖;
圖5 是圖2中沿C-C截面的剖視圖;
圖6 是本實用新型夾持長方體試樣的仰視圖;
圖7 是圖6中沿D-D截面的剖視圖;
圖8 是本實用新型中套體的立體圖;
圖9 是本實用新型中彈性壓塊的立體圖;
圖10 是本實用新型中夾持柱狀試樣支撐塊立體圖;
圖11 是本實用新型中夾持長方體試樣支撐塊立體圖;
其中:
1 套體 2 夾頭
3 固定梁 4 裝配孔
5 卡槽 6 螺紋沉孔
7 壓緊螺孔 8 插塊
9 裝配槽 10 固定槽
11 通孔 12 彈性壓塊
13 螺桿 14 蝶形螺母
15 支撐塊 16 鎖緊螺釘
17 壓緊螺釘 18 試樣
19 固定塊 20 裝配斜面
21 圓弧面 22 弧形凹槽
23 階梯孔 24 支撐斜面
25 壓緊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11所示,一種試樣磨制的金相夾具,包括中空矩形狀的套體1和矩形狀的夾頭2,所述套體1中等間距平行形成固定梁3,所述固定梁3、套體1內壁之間圍成裝配孔4,所述套體1下端形成與固定梁3平行的卡槽5,套體1側壁處形成與裝配孔4連通的壓緊螺孔7,所述固定梁3上端的螺紋沉孔6中設置有螺桿13,所述夾頭2下端形成插入到裝配孔4中的插塊8,所述相鄰插塊8側壁之間圍成與固定梁3相扣合的裝配槽9,所述裝配槽9槽底形成通孔11,所述螺桿13穿過通孔11后與蝶形螺母14相固定,所述插塊8下端設置有壓緊試樣18的彈性壓塊12,所述固定梁3、卡槽5下端均設置有支撐試樣18的支撐塊15。
所述的支撐塊15、彈性壓塊12對試樣18實現壓緊固定,并且使試樣18的側部探出支撐塊15的下端面,實現試樣18的磨制。
所述插塊8下方形成縮口型梯形狀的固定槽10。
所述彈性壓塊12上端形成插入到固定槽10中梯形狀的固定塊19,所述彈性壓塊12側壁形成裝配斜面20,所述彈性壓塊12下端面為圓弧面21,所述圓弧面21中形成弧形凹槽22,壓緊螺釘17螺紋端從壓緊螺孔7中旋出后插入到弧形凹槽22中。
所述的固定塊19截面與固定槽10相配合,從而使固定塊19能夠從側方插入到固定槽10中,從而使彈性壓塊12固定在插塊8的下端面上。
所述的圓弧面21在壓緊柱狀的試樣18時,能夠有效的提高圓弧面21與試樣18的接觸面積。
所述裝配斜面20與彈性壓塊12下端面之間的夾角為50°~60°。
所述支撐塊15下端形成長條狀的階梯孔23,鎖緊螺釘16穿過階梯孔23將支撐塊15固定,所述支撐塊15的側壁形成支撐試樣18用的支撐斜面24。
當所述的試樣18呈柱狀時通過圓弧面21、相鄰的支撐斜面24對試樣18進行固定。
所述支撐斜面24下方形成壓緊平面25。
當所述的試樣18呈長方體時通過圓弧面21、相鄰的壓緊平面25對試樣18進行固定。
所述卡槽5槽底與固定梁3下端面平齊。
所述弧形凹槽22的長度小于壓緊螺釘17的螺紋長度。
所述圓弧面21的半徑大于弧形凹槽22的弧面半徑。
本實用新型磨制柱狀試樣18的工作過程如下:
把柱狀樣品18放置在相鄰兩個支撐斜面24之間,調節支撐塊15之間的距離使柱狀樣品18側面需要磨制的部分露出支撐塊15的下端面1mm~3mm,擰緊鎖緊螺釘16,將支撐塊15與固定梁3、卡槽5固定。調節蝶形螺母14,帶動夾頭2、彈性壓塊12向下壓緊柱狀樣品18。旋入壓緊螺釘17,對彈性壓塊12進行固定。固定完畢后,開始后續對柱狀樣品18探出端進行磨制。
本實用新型磨制長方體試樣18的工作過程如下:
把長方體樣品18放置在相鄰兩個壓緊平面25之間,調節支撐塊15之間的距離使長方體樣品18側面需要磨制的部分露出支撐塊15的下端面1mm~3mm,擰緊鎖緊螺釘16,將支撐塊15與固定梁3、卡槽5固定。調節蝶形螺母14,帶動夾頭2、彈性壓塊12向下壓緊長方體樣品18。旋入壓緊螺釘17,對彈性壓塊12進行固定。固定完畢后,開始后續對長方體樣品18探出端進行磨制。
本實用新型通過支撐塊、彈性壓塊實現試樣的壓緊,通過螺桿、鎖緊螺釘、壓緊螺釘實現多維度的固定定位,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樣品在磨制過程中容易旋轉、錯位的問題,多件試樣在磨制過程中相對獨立,不互相影響,通過裝配不同角度的支撐塊,可以實現多件不同截面樣品同時磨制的功能,解決了手工磨制柱狀樣品效率低下、操作困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