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領域,特別是一種增大抱緊力溢流槽。
背景技術:
普通溢流槽在鑄件的定模側抱緊力大于動模側時起不到增大動模側抱緊力讓鑄件在開模時不留在定模的作用,即使使用其他途徑,如將溢流槽上的頂針磨短,但會造成斷頂針的負面影響同時對頂針的長短尺寸不穩定而影響抱緊力的大小不穩定導致產品尺寸不穩定,或者在溢流槽上磨倒扣,但會造成倒扣深淺不均影響抱緊力大小不穩定導致產品尺寸不穩定,同時還會溢流槽粘模頂不出等。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產品穩定性的增大抱緊力溢流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增大抱緊力溢流槽,包括:第一脫模段,所述第一脫模段為傾斜設置;第二脫模段,所述第二脫模段與所述第一脫模段連接;所述第二脫模段為垂直設置。
所述第二脫模段的高度L滿足:
L=F/(C×P)
其中,F為溢流槽要增大的抱緊力,C為第二脫模段的周長,P為單位擠壓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增增大抱緊力溢流槽在鑄件的定模側抱緊力大于動模側時能起到增大動模側抱緊力而讓鑄件在開模時不留在定模的作用,克服了使用其他途徑增大動模側抱緊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增大抱緊力溢流槽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第一脫模段 2-第二脫模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化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增大抱緊力溢流槽,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一脫模段1,第一脫模段1的傾斜角度為溢流槽所要的通常斜度,起到能順利脫模的效果。
第二脫模段2與第一脫模段1連接,第二脫模段2為垂直設置,第二脫模段2的垂直高度L滿足:
L=F/(C×P)
其中,F為溢流槽要增大的抱緊力,C為第二脫模段2的周長,P為單位擠壓力,一般鋅合金取60~80,銅合金取120~160,鋁合金取100~120,以達到所要增大的抱緊力。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和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