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特別是一種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技術,是將現代塑料注射成形技術引入粉末冶金領域而形成的一門新型粉末與有機粘結劑均與混煉,經制粒后在加熱塑化狀態下注射成形機注入模腔內固化成形,然后用化學或熱分解的方法將成形坯中的粘結劑脫除,最后經燒結致密化得到最終產品。與傳統工藝相比具有精度高、組織均勻、性能優異,生產成本低等特點,其產品廣泛應用與電子信息工程、生物醫療器械、辦公設備、汽車、機械、五金、體育器械、鐘表業、及航空航天等工業領域。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模具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成形部分:由構成塑件形狀的模具型腔件組成;(2)澆注系統:熔融料進入模具型腔件所流經的通道;(3)導向機構:確保模具型腔件位置的準確;(4)頂出機構:將成形的塑件頂出的裝置;(5)冷卻系統:用于冷卻模具型腔件,加快固化成形速度。雖然該技術應用廣泛且相對成熟但實際使用生產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圖1和圖2為兩種常見的細長結構的模具型腔件,圖1中,由于模具型腔件中部的澆口(附圖標記1)呈錐形,所以進料速度比較緩慢,對于這種細長形狀的模具型腔件,熔融料要從中間流向兩端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期間熔融料易發生冷料,造成填充厚度不均、成品易變形的缺點。圖2中,模具型腔件兩端具有弧面結構處(附圖標記2)易出現粘膜,同時頂出機構難以著力,成型塑件頂出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模具。
一種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型腔件和頂出機構,模具型腔件呈條狀,模具型腔件上設有側進膠式澆口,模具型腔件兩端均設有容料端,容料端與模具型腔件的內腔相連通,頂出機構與容料端相對應。
進一步的,容料端由相連通的柱形件和板形件組成,并且板形件與模具型腔件端部相連。
進一步的,頂出機構與柱形件的一端相對應。
進一步的,頂出機構包括:頂針,頂針與柱形件的一端相對應。
進一步的,側進膠式澆口為半圓柱狀。
進一步的,澆口設置于模具型腔件正側面的中點處。
進一步的,模具型腔件上設有冷卻水口。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澆口采用側進膠的方式,相比現有技術有效增大了進料的流量,縮短了熔融料充滿模具型腔件的時間,防止冷料造成的填充不均。在模具型腔件的兩端設置容料端,起到包容流動中的冷料,保證模具型腔件的內腔能夠被均勻的填充,注射完成后切掉容料端,所以即使在容料端填充的不均勻,也不會影響產品的最終成型。頂針與容料端相對應,可以很方便的將成型的塑件頂出,不會存在現有產品由于頂針對應弧形面難以頂出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常見的細長結構的模具型腔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另一種常見的細長結構的模具型腔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模具型腔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模具型腔件的部分結構放大圖。
其中,附圖中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為:1-澆口,2-弧面結構,3-側進膠式澆口,4-容料端,401-板形件。402-柱形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3和圖4所示的一種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型腔件和頂出機構,模具型腔件用來使熔融料固定成型。模具型腔件呈條狀,模具型腔件上設有側進膠式澆口3,相比常用的點進膠式澆口,側進膠式澆口3能夠承載更多的流量。模具型腔件兩端均設有容料端4,容料端4與模具型腔件的內腔相連通,使得熔融料能夠流入容料端4,頂出機構與容料端4相對應,便于將成型的塑件頂出。
容料端4由相連通的柱形件402和板形件401組成,并且板形件401與模具型腔件端部相連,可將板形件401看作模具型腔件兩端的延伸,熔融料會先經過板形件401然后流入柱形件402,保證了模具型腔件內部填充,成型塑件完整無瑕疵。
本實施例中,頂出機構與柱形件402的一端相對應。頂出機構包括:頂針,頂針與柱形件402的一端相對應。如圖1和圖2所示的兩種現有技術,傳統的模具型腔件頂出機構的頂針與弧形面相對應,所以難以順利頂出塑件,而本實用新型中頂針與柱形件402相契合,即頂針與柱形件402一端的平面相對應,能夠很好的著力,方便頂出。并且在最后會剪切掉容料端4,即使容料端4出現粘膜、熔融料分布不均等問題也不會影響最終的產品。
實施例二
如圖3和圖4所示的一種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型腔件和頂出機構,模具型腔件用來使熔融料固定成型。模具型腔件呈條狀,模具型腔件上設有側進膠式澆口3,相比常用的點進膠式澆口,側進膠式澆口能夠承載更多的流量。模具型腔件兩端均設有容料端4,容料端4與模具型腔件的內腔相連通,使得熔融料能夠流入容料端4,頂出機構與容料端4相對應,便于將成型的塑件頂出。
本實施例中,澆口為半圓柱狀的側進膠式澆口3,相對傳統的澆口,澆口能夠承載更大流量的熔融料輸入,特別是針對這種細長條形的模具型腔件,能夠有效防止在完全充滿之前出現冷料的情況,保證了產品成型的完整。在注射完成后會切除側進膠式澆口3,不會影響塑件的成型。
本實施例中,澆口設置于模具型腔件正側面的中點處,使得熔融料能夠均勻的向兩端擴散,防止一端填充時間過長出現冷料的情況。
實施例三
如圖3和圖4所示的一種金屬粉末注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型腔件和頂出機構,模具型腔件用來使熔融料固定成型。模具型腔件呈條狀,模具型腔件上設有側進膠式澆口3,相比常用的點進膠式澆口,側進膠式澆口能夠承載更多的流量。模具型腔件兩端均設有容料端4,容料端4與模具型腔件的內腔相連通,使得熔融料能夠流入容料端4,頂出機構與容料端4相對應,便于將成型的塑件頂出。
容料端4由相連通的柱形件402和板形件401組成,并且板形件401與模具型腔件端部相連,可將板形件401看作模具型腔件兩端的延伸,熔融料會先經過板形件401然后流入柱形件402,保證了模具型腔件內部填充,成型塑件完 整無瑕疵。
本實施例中,頂出機構與柱形件402的一端相對應。頂出機構包括:頂針,頂針與柱形件402的一端相對應。如圖1和圖2所示的兩種現有技術,傳統的模具型腔件頂出機構的頂針與弧形面相對應,所以難以順利頂出塑件,而本實用新型中頂針與柱形件402相契合能夠很好的著力,方便頂出。并且在最后會剪切掉容料端4,即使容料端4出現粘膜、熔融料分布不均等問題也不會影響最終的產品。
本實施例中,澆口為半圓柱狀的側進膠式澆口3,相對傳統的澆口,澆口能夠承載更大流量的熔融料輸入,特別是針對這種細長條形的模具型腔件,能夠有效防止模具型腔件的內腔在完全充滿之前出現冷料的情況,保證了產品成型的完整。在注射完成后會切除側進膠式澆口3,不會影響塑件的成型。
本實施例中,澆口設置于模具型腔件正側面的中點處,使得熔融料能夠均勻的向兩端擴散,防止一端填充時間過長出現冷料的情況。
本實施例為了加速冷卻,模具型腔件上設有冷卻水口,在熔融料填充完畢后,向冷卻水口通入循環冷水以便加速使熔融料快速冷卻,加速塑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