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磨料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磨料流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磨料流加工是一種最新的機械加工方法,它是以磨料介質(zhì)(摻有磨粒的一種可流動的混合物)在壓力下流過工件所需加工的表面,進行去毛刺、除飛邊、磨圓角,以減少工件表面的波紋度和粗糙度,達到精密加工的光潔度。工件在磨料流加工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多道工序,為了提高磨料的效率需要先使用粒度較大的磨粒進行粗磨,再使用粒度較小的磨粒進行精磨,傳統(tǒng)的磨料流加工裝置在更換磨料的過程中,需要撤下工件,這樣不僅耗時費力,而且影響了磨料的效率。
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新型磨料流加工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新型磨料流加工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磨料流加工裝置,包括用于夾持固定工件的夾具、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夾具兩側的上磨料缸和下磨料缸,所述上磨料缸內(nèi)設有第一活塞,所述下磨料缸內(nèi)設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通過連接桿連接有驅動裝置,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連接桿均為中空結構,且連接桿上設有與其內(nèi)腔連通的開孔,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連接桿內(nèi)插設有輸料管,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相對的一側設有電磁閥門,所述電磁閥門連接在輸料管上,且位于上磨料缸內(nèi)輸料管的一端穿過連接桿上的開孔連接有上料機構,位于下磨料缸內(nèi)輸料管的一端穿過連接桿上的開孔連接有下料機構連接,所述驅動裝置和電磁閥門均與控制器電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推桿電機為推桿電機。
優(yōu)選的,所述輸料管采用橡膠軟管。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桿與活塞螺紋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先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連接桿插設輸料管,通過上料機構可向磨料缸內(nèi)添加磨料,通過下料機構可抽走磨料缸內(nèi)的磨料,進而實現(xiàn)了磨料的快速更換,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提高了磨料流加工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新型磨料流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夾具、2上磨料缸、3下磨料缸、4第一活塞、5第二活塞、6連接桿、7推桿電機、8輸料管、9電磁閥門、10電磁閥門、11下料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一種新型磨料流加工裝置,包括用于夾持固定工件的夾具1、以及分別設置在夾具1兩側的上磨料缸2和下磨料缸3,上磨料缸2內(nèi)設有第一活塞4,下磨料缸3內(nèi)設有第二活塞5,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均通過連接桿6連接有驅動裝置7,連接桿6與活塞螺紋連接,方便進行安裝和拆卸,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和連接桿6均為中空結構,且連接桿6上設有與其內(nèi)腔連通的開孔,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和連接桿6內(nèi)插設有輸料管8,輸料管8采用橡膠軟管,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相對的一側設有電磁閥門9,電磁閥門9連接在輸料管8上,且位于上磨料缸2內(nèi)輸料管8的一端穿過連接桿6上的開孔連接有上料機構10,位于下磨料缸3內(nèi)輸料管8的一端穿過連接桿6上的開孔連接有下料機構11連接,驅動裝置7和電磁閥門9均與控制器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和連接桿6插設輸料管8,通過上料機構10可向磨料缸內(nèi)添加磨料,通過下料機構11可抽走磨料缸內(nèi)的磨料,以達到更換磨料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