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磨刀裝置,尤其涉及全自動送料磨刀機。
背景技術:
傳統對刀具的磨削是通過人手工完成的,人手工磨刀,工作效率低,產量小,人工消耗大,需要投入很多的人手,且難以保證磨削后的刀具能保持一致性。因此,現階段出現了機器磨刀機,但對人工的依賴程度依然很大,工作效率沒有大幅提高,無法滿足對大批量刀具進行磨削的需求;同時,一臺磨刀機只能適應一種種類尺寸刀具的磨削,對不同種類尺寸刀具的磨削需要準備不同的磨刀機,大大的增加了生產成本。
因此,開發出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大幅提高磨刀效率的磨刀機,顯得較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送料磨刀機,只需人手投入一批刀具,設備即可以完成刀具的全自動搬送及磨刀,整個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大幅提高磨刀效率,滿足對大批量刀具進行磨削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全自動送料磨刀機,包括機架、設置于機架上的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別設置于機架內的送料裝置與若干磨刀裝置,且該若干磨刀裝置設置于送料裝置兩側邊,所述送料裝置包括一機臺,該機臺上設置有一機械手、待磨刀具放置區與成品放置區,該待磨刀具放置區一端設置有一待機械手抓取位,該待磨刀具放置區下端設置有一傾斜氣缸與一伺服模組;所述磨刀裝置包括一夾刀治具、與夾刀治具連接的移動驅動機構、及設置于夾刀治具下端的刀刃研磨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磨刀裝置的數量為四臺,分別為第一正面磨刀裝置、第一反面磨刀裝置、第二正面磨刀裝置與第二反面磨刀裝置,該第一正面磨刀裝置與第一反面磨刀裝置設置于送料裝置的一側邊,該第二正面磨刀裝置與第二反面磨刀裝置設置于送料裝置的另一側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移動驅動機構包括一橫向伺服模組、搖擺馬達、縱向伺服模組、及連接至夾刀治具的翻轉氣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刀刃研磨機構包括相互連接的研磨砂輪與砂輪電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械手端部設置有一氣爪機構,該氣爪機構包括若干取刀夾具與一抓取氣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待磨刀具放置區包括第一待磨刀具放置區與第二待磨刀具放置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待磨刀具放置區與第二待磨刀具放置區上分別設置有若干刀具卡槽;所述待機械手抓取位上設置有一支架,該支架上設置有相互連接的一待磨刀夾具與一電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械手為六軸機械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采用全自動送料裝置與磨刀裝置的結合,只需人手投入一批刀具,設備即可以完成刀具的全自動搬送及磨刀,整個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大幅提高磨刀效率,滿足對大批量刀具進行磨削的需求;可根據不同種類尺寸的刀具,實時更換夾刀治具,實現在一臺設備上進行不同種類刀具的磨削,實用性強,生產成本降低,生產產量易掌控。
上述是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磨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送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6為圖4中B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到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
請參照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全自動送料磨刀機,包括機架1、設置于機架1上的操作面板2,還包括分別設置于機架1內的送料裝置3與若干磨刀裝置4,且該若干磨刀裝置4設置于送料裝置3兩側邊,所述送料裝置3包括一機臺31,該機臺31上設置有一機械手32、待磨刀具放置區33與成品放置區34,優選的,所述機械手32為六軸機械手,該待磨刀具放置區33一端設置有一待機械手抓取位35,該待磨刀具放置區33下端設置有一傾斜氣缸36與一伺服模組37;所述磨刀裝置4包括一夾刀治具45、與夾刀治具45連接的移動驅動機構46、及設置于夾刀治具45下端的刀刃研磨機構47,同時,可根據不同種類尺寸的刀具,實時更換夾刀治具45。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磨刀裝置4的數量為四臺,分別為第一正面磨刀裝置41、第一反面磨刀裝置42、第二正面磨刀裝置43與第二反面磨刀裝置44,該第一正面磨刀裝置41與第一反面磨刀裝置42設置于送料裝置3的一側邊,該第二正面磨刀裝置43與第二反面磨刀裝置44設置于送料裝置3的另一側邊。
如圖3所示,所述移動驅動機構46包括一橫向伺服模組461、搖擺馬達462、縱向伺服模組463、及連接至夾刀治具45的翻轉氣缸464。所述刀刃研磨機構47包括相互連接的研磨砂輪471與砂輪電機472。
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機械手32端部設置有一氣爪機構38,該氣爪機構38包括若干取刀夾具381與一抓取氣缸382,該氣爪機構38利用抓取氣缸382加真空吸夾取刀具。所述待磨刀具放置區33包括第一待磨刀具放置區331與第二待磨刀具放置區332。所述第一待磨刀具放置區331與第二待磨刀具放置區332上分別設置有若干刀具卡槽(3311,3321);所述待機械手抓取位35上設置有一支架351,該支架351上設置有相互連接的一待磨刀夾具352與一電機353。
本實用新型用于對各種刀具進行磨削,特別適用于對陶瓷刀的磨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通過人手將一批陶瓷刀放入待磨刀具放置區33,傾斜氣缸36傾斜利用重力作用將陶瓷刀流至待機械手抓取位35,機械手32每次吸取1把陶瓷刀放入第一正面磨刀裝置41內,第一正面磨刀裝置41內的移動驅動機構46驅動夾刀治具45中的陶瓷刀在刀刃研磨機構47上移動,并通過研磨砂輪471實現磨刀;同時機械手32把在第一正面磨刀裝置41內正面磨好的陶瓷刀取出,并將正面磨好的陶瓷刀放入第一反面磨刀裝置42,第一反面磨刀裝置42內的移動驅動機構46驅動夾刀治具45中的陶瓷刀在刀刃研磨機構47上移動,并通過研磨砂輪471實現磨刀,同時把反面磨好的陶瓷刀取出,并放入成品放置區34。同時,機械手32也將陶瓷刀分別放入第二正面磨刀裝置43與第二反面磨刀裝置44中,結合上述工作原理,進行陶瓷刀的正反面磨削。
本實用新型的重點主要在于,采用全自動送料裝置與磨刀裝置的結合,只需人手投入一批刀具,設備即可以完成刀具的全自動搬送及磨刀,整個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大幅提高磨刀效率,滿足對大批量刀具進行磨削的需求;可根據不同種類尺寸的刀具,實時更換夾刀治具,實現在一臺設備上進行不同種類刀具的磨削,實用性強,生產成本降低,生產產量易掌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采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術特征,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