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高爐冶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煉鐵廠燒結礦、球團礦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燒結球團礦冷卻裝置的工作原理為:低溫氣體進入冷卻裝置后與高溫燒結、球團礦進行熱交換,物料的熱量由氣體帶走,從而冷卻燒結熱礦、球團熱礦,并實現余熱回收。高溫燒結礦、球團礦冷卻后再作為原料用于高爐生產
現有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立式冷卻窯”(公開號CN 104451140 A)和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立式冷卻窯”(公告號CN 203451587 U)公開的立式(豎式)冷卻裝置(窯)存在以下缺點:因物料大小不同,對氣流產生的風阻不同,出現氣流偏析;氣流分配不均造成物料冷卻不均,熱量交換不充分,尤其是冷卻裝置的料柱中心得不到冷卻,出現夾雜高溫紅料的情況;高溫物料在下料冷卻過程中,時常因結塊、拱料,導致冷卻后的物料在出料時出現堵料和不均勻排料的狀況。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現有燒結球團礦冷卻裝置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均勻分配氣流的燒結球團礦分室冷卻裝置,實現分室冷卻、多點側向推料,各室底部采用抽屜式排料閥排料,實現強制出料。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燒結礦、球團礦的分室冷卻裝置,包括上料系統、入料閥門組、立式爐體、排料閥、二次冷卻倉以及通風管路;所述立式爐體包括爐殼,爐殼中心設有內套筒,內套筒與爐殼之間形成環形夾層,環形夾層頂部設置入料閥門組,入料閥門組連接上料系統,環形夾層上部設有出風口,出風口連接通風管路的出風管,環形夾層下部沿環形中心間隔布置若干隔墻,通過隔墻將環形夾層下部分割成若干物料冷卻室,物料冷卻室底部設有漏斗段,漏斗段側面設有百葉窗式進風口,爐殼與百葉窗板相對應的位置設有進風口,進風口連接通風管路的進風管,漏斗段下端連接物料側向排出管,物料側向排出管設有側向出料口,側向出料口設有抽屜式排料閥,抽屜式排料閥的下方設置二次冷卻倉,二次冷卻倉底部設有排料閥。
進一步的,所述抽屜式排料閥包括抽屜外框、抽屜內框、液壓缸和底板,抽屜外框下端設有底板,底板開設有下料口,抽屜外框內側設有抽屜內框,抽屜內框側面通過抽屜推拉桿與液壓缸的活塞桿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百葉窗式進風口包括間隔設置的若干個百葉窗板,百葉窗板之間相互平行,百葉窗板頂面朝向漏斗段內側,百葉窗板底面朝向漏斗段外側,相鄰兩個百葉窗板之間形成傾斜的側向進風通道,側向進風通道下端朝向漏斗段內側,側向進風通道上端朝向漏斗段外側。
進一步的,所述環形夾層為圓環形或多邊環形。
進一步的,所述隔墻至少為2個。
進一步的,所述進風口與物料冷卻室的數量相同并且一一對應。
進一步的,所述入料閥門組包括物料入口密封鐘閥。
進一步的,所述上料系統包括上料小車。
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冷卻裝置的內套筒與爐殼之間形成環狀夾層空間,環形夾層空間沿圓周方向分成多個物料冷卻室,物料在各室中依靠重力作用緩慢下行,避免因大直徑的立(豎)式爐體,出現物料冷卻風的偏析和冷卻不均勻的狀況。物料分室冷卻時,配風均勻、冷卻充分;(2)本實用新型冷卻裝置實現立(豎)式爐體內有組織、多點排料。各室下部設計的物料側向排出管和抽屜式排料閥,實現側推排料,具有強制、多點和定量的出料能力;(3)在物料出現結塊、堆料、拱料時,保障冷卻、實現順利排料;(4)本實用新型冷卻裝置實現各冷卻室冷卻風量的單獨調節,冷卻時間單獨設定,滿足各室的出料溫度的準確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冷卻裝置的縱向剖面圖;
圖2為圖1中A向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冷卻裝置的橫向剖面圖;
圖4為百葉窗式進風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物料側向排出管與抽屜式排料閥的連接示意圖一;
圖6為物料側向排出管與抽屜式排料閥的連接示意圖二;
圖中:1-抽屜式排料閥,2-內套筒,3-爐殼,4-隔墻,5-上料小車,6-物料入口密封鐘閥,7-出風口,8-物料冷卻室,9-進風口,10-環形夾層,11-百葉窗式進風口,11-1-百葉窗板,11-2-側向進風通道,12-物料側向排出管,12-1-側向出料口,13-二次冷卻倉,14-抽屜外框,15-抽屜內框,16-液壓缸,17-漏斗段,18-底板,19-下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更進一步的解釋。
如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燒結礦、球團礦的分室冷卻裝置,包括上料系統、入料閥門組、立式爐體、排料閥、二次冷卻倉13以及通風管路。
所述立式爐體包括爐殼3,爐殼3中心設有內套筒2,內套筒2與爐殼3之間形成環形夾層10,所述環形夾層10為圓環形或多邊環形。
環形夾層10頂部設置入料閥門組,入料閥門組連接上料系統。所述入料閥門組包括物料入口密封鐘閥6,所述上料系統包括上料小車5。環形夾層10上部設有出風口7,出風口7連接通風管路的出風管。環形夾層10下部沿環形中心間隔布置若干隔墻4,通過隔墻4將環形夾層10下部分割成若干物料冷卻室8。所述隔墻4至少為2個,這樣可以至少將環形夾層10下部分割成2個物料冷卻室8。
物料冷卻室8底部設有漏斗段17,漏斗段17側面設有百葉窗式進風口11。爐殼3與百葉窗板11相對應的位置設有進風口9,所述進風口9與物料冷卻室8的數量相同并且一一對應,進風口9連接通風管路的進風管。漏斗段17下端連接物料側向排出管12,物料側向排出管12設有側向出料口12-1,側向出料口12-1設有抽屜式排料閥1。抽屜式排料閥1的下方設置二次冷卻倉13,二次冷卻倉13底部設有排料閥。
如圖4所示,所述百葉窗式進風口11包括間隔設置的若干個百葉窗板11-1,百葉窗板11-1之間相互平行,百葉窗板11-1頂面朝向漏斗段17內側,百葉窗板11-1底面朝向漏斗段17外側,相鄰兩個百葉窗板11-1之間形成傾斜的側向進風通道11-2,側向進風通道11-2下端朝向漏斗段17內側,側向進風通道11-2上端朝向漏斗段17外側。
如圖5和6所示,所述抽屜式排料閥1包括抽屜外框14、抽屜內框15、液壓缸16和底板18。抽屜外框14下端設有底板18,底板18開設有下料口19,抽屜外框14內側設有抽屜內框15,抽屜內框15側面通過抽屜推拉桿與液壓缸16的活塞桿相連。通過液壓缸16可帶動抽屜內框15水平移動。
由上料小車5運送的物料通過密封鐘閥6投入立式爐體內,然后分別沿各個物料冷卻室8向下運動。物料下行過程中,冷卻風分別由進風口9和百葉窗式花板11進入物料冷卻室8,與物料相逆而行進行熱交換,然后通過出風口7排出,物料分別在各物料冷卻室8冷卻,然后物料由物料側向排出管12下落,堆積在抽屜外框14下端的底板18之上,通過抽屜內框15的移動,側向推料,物料通過下料口19落至二次冷卻倉13。
從物料側向排出管12的側向排料口12-1出料,具有強制、多點和定量的出料能力,冷卻過程中物料出現結塊、堆料、拱料時,不會堵料。所述物料側向排出管12通過料柱密封,并與二次冷卻倉13隔離,各物料冷卻室8的出料溫度可以按要求設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