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酸洗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鋼板試樣檢驗的自動酸洗裝置,屬于酸洗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造成熱軋板表面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原料缺陷和軋制過程的工藝參數修正不及時,其中麻點、氧斑等表面質量缺陷通過在線檢測儀無法檢出,需取樣酸洗后才能發現。故在軋制過程中進行取樣并及時酸洗試件作表面質量判定,在短時間內依據試件的表面質量判定結果修正或調整軋制過程的工藝參數,可提高成品的合格率。通常在線酸洗過程由人工用手動夾鉗將樣品分別經過酸洗槽、堿洗槽、漂洗槽清洗,費時費力,酸洗時間無控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一直嘗試新的方案,但是該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正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鋼板試樣檢驗的自動酸洗裝置,該技術方案結構緊湊、簡單、該技術方案設置工作槽,實現酸洗工藝的槽液槽、堿液槽、清水槽,三槽合一,酸洗、堿洗和漂洗工藝過程分時循環,自動完成。替代傳統由檢驗工人工將試樣由酸洗槽至堿洗槽再至漂洗槽的手動操作過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鋼板試樣檢驗的自動酸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裝置包括酸洗槽、介質切換裝置、循環系統、檢測儀表、中間配管、閥門底座、槽蓋以及廢氣收集裝置,所述酸洗槽、介質切換裝置均設置在底座上,所述槽蓋設置在酸洗槽上方,所述酸洗槽上設置有介質切換裝置和循環系統,所述酸洗槽、介質切換裝置以及循環系統之間通過中間配管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酸洗槽包括上槽、中槽和下槽。上槽為工作槽,主要用于存放試件并進行酸洗、堿洗和漂洗工序,集中收集所產生的廢氣;中槽為過渡槽,主要用于安裝介質切換裝置,起到承上啟下作用;下槽為介質儲罐,主要用于存儲酸洗液、堿洗液、漂洗水和廢水。為了清晰檢驗辨別出樣板表面的麻點和氧斑等質量缺陷,對樣板分別進行酸洗、堿洗和漂洗,設置了工作槽,三個工藝流程在工作槽中完成,每個流程單獨可控,溶液自循環。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介質切換裝置包括漏斗、三位氣缸以及氣動控制系統,用于將工作槽內的各種介質回流到對應的下槽存儲腔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下槽內設置有四個工作腔,分別是:中和介質存儲腔即堿液存儲腔、酸洗介質存儲腔、漂洗介質存儲腔以及廢水存儲腔。酸洗工藝的槽液槽、堿液槽、清水槽,三槽合一,酸洗、堿洗和漂洗工藝過程分時循環,自動完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循環系統包括耐腐蝕循環泵、隔膜閥、膨脹接、PPH管和管件,用于將酸洗液、堿洗液、漂洗水介質從下槽存儲腔內泵至工作槽內。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該技術方案設計巧妙、結構緊湊;2)該技術方案設置工作槽,實現酸洗工藝的槽液槽、堿液槽、清水槽,三槽合一,酸洗、堿洗和漂洗工藝過程分時循環,自動完成。替代傳統由檢驗工人工將試樣由酸洗槽至堿洗槽再至漂洗槽的手動操作過程;3)該技術方案酸洗時間可根據鋼種不同調節,提高了酸洗質量;4)該技術方案在酸洗過程中酸液是流動循環的,水流循環波浪使縮短了酸液留時間,提高酸洗質量和效率;5)樣板酸洗過程是全封閉進行的,無氣體和氣味散發,健康環保,操作在電腦畫面上完成,簡單方便;
6)該技術方案成本較低,節約了企業維修成本,便于進一步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自動酸洗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自動酸洗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包括1、上槽(工作槽),2、中槽(過渡槽),3、下槽,4、介質切換裝置,5、循環系統,6、槽蓋,7、底座,8、廢氣收集,9、熱軋鋼板試樣,10,中和介質存儲腔(堿液存儲腔),11酸洗介質存儲腔,12漂洗介質存儲腔,13廢水存儲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參見圖1-圖2,一種用于鋼板試樣檢驗的自動酸洗裝置,所述酸洗裝置包括酸洗槽、介質切換裝置4、循環系統5、檢測儀表、中間配管、閥門底座7、槽蓋6以及廢氣收集裝置8,所述酸洗槽、介質切換裝置5均設置在底座上,所述槽蓋6設置在酸洗槽上方,所述酸洗槽上設置有介質切換裝置和循環系統,所述酸洗槽、介質切換裝置以及循環系統之間通過中間配管連接。該技術方案設置工作槽,實現酸洗工藝的槽液槽、堿液槽、清水槽,三槽合一,酸洗、堿洗和漂洗工藝過程分時循環,自動完成。替代傳統由檢驗工人工將試樣由酸洗槽至堿洗槽再至漂洗槽的手動操作過程。
實施例2:參見圖1-圖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酸洗槽包括上槽1、中槽2和下槽3,上槽1為工作槽,主要用于存放試件并進行酸洗、堿洗和漂洗工序,集中收集所產生的廢氣;中槽為過渡槽,主要用于安裝介質切換裝置,起到承上啟下作用;下槽為介質儲罐,主要用于存儲酸洗液、堿洗液、漂洗水和廢水。該技術方案中,上槽尺寸:2010mm×1200mm×450mm,工作腔的有效容積為135升,位于酸洗裝置上部,配有工作時自動關閉的密封槽蓋,工作時有抽風機將酸霧通過廢氣收集排出后集中處理。中槽尺寸:2010mm×1200mm×240mm,位于上槽之下。下槽尺寸:2700mm×1600mm×1080mm,其中酸洗液存儲腔的有效容積為540升、堿洗液存儲腔的有效容積為540升、漂洗水存儲腔的有效容積為540升、廢水存儲腔的有效容積為1050升。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實施例3:參見圖1-圖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介質切換裝置包括漏斗、三位氣缸以及氣動控制系統,用于將工作槽內的各種介質回流到對應的下槽存儲腔內;所述下槽內設置有四個工作腔,分別是:中和介質存儲腔即堿液存儲腔10、酸洗介質存儲腔11、漂洗介質存儲腔12以及廢水存儲腔13。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實施例4:參見圖1-圖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循環系統包括耐腐蝕循環泵、隔膜閥、膨脹接、PPH管和管件,用于將酸洗液、堿洗液、漂洗水介質從下槽存儲腔內泵至工作槽內,檢測儀表主要包括雷達式液位計、PH檢測儀、行程開關等,主要用于控制酸洗液、堿洗液、漂洗水和廢水的液位、檢測廢水的PH數值。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工作原理:參見圖1-2,一種用于鋼板試樣檢驗的自動酸洗裝置工作過程如下:1、試樣放入上槽,由下槽酸洗液存儲腔將酸洗液通過循環泵打入上槽內,經過180秒試樣在酸液中充分浸潤反應,清除表面銹蝕物和軋皮,酸液自流至中間過渡槽,再由過渡槽回流至下槽酸洗液存儲腔中,完成酸洗流程; 2、堿洗液存儲腔通過循環泵打入上槽內,經過100秒試樣在堿液中充分浸潤反應,中和酸殘夜并清除表面油性,堿液自流至中間過渡槽,再由過渡槽回流至下槽堿洗液存儲腔中,完成堿洗流程;3、清水由漂洗水槽通過循環泵打入上槽內,經過50秒試樣在漂洗水中停留,漂洗殘液,再由過渡槽回流至下槽漂泊槽中,完成漂洗流程;4、過渡槽底部滑塊由三位氣缸推動,分別選擇回流孔回到不同的存儲槽中,完成整個流程用時16分鐘;5、酸液、堿液和漂洗水可根據PH檢測值定期打入廢液池,中和后達標排放;6、酸洗工作是密封工作的,廢氣通過管道由抽氣機抽出處理,整個過程無不廢氣泄漏,工作環境清潔環保。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將實施例2、3、4所述的技術特征中的至少一個與實施例1組合形成新的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作出的等同變換或替代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