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材加工,具體是一種石英石板表面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石英是一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十分穩定的礦產資源,是目前石英石板材生產廠家對其所生產的板材的一種簡稱。由于其板材主要成分石英含量高達93%以上,因此稱為石英石。
現有的石英石打磨機構多為打磨輥裝置,但是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會由于皮帶不僅造成打磨輥轉速變化,從而造成打磨效果不好,而且整體產生的粉塵很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石英石板表面打磨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石英石板表面打磨裝置,包括機座,所述機座的外圍設有主支架,主支架由立柱和橫梁構成;所述機座的上表面活動安裝有水平輸送板,且水平輸送板的右端傳動連接往復氣缸,往復氣缸固定在立柱上,通過往復氣缸帶動水平輸送板在機座上做水平往復運動;所述機座的上方安裝有打磨輥固定梁,打磨輥固定梁通過調節架活動安裝在水平滑桿上,打磨輥固定梁最左端通過輥軸活動連接有打磨輥,打磨輥的輥軸上固定套有從動皮帶輪,從動皮帶輪通過皮帶傳動連接主動皮帶輪,主動皮帶輪固定在打磨電機輸出軸上,且打磨電機安裝在機座內,通過打磨電機帶動打磨輥轉動,從而實現打磨的效果;所述打磨輥固定梁的最右端固定有調節氣缸,調節氣缸的輸出端通過直桿連接打磨輥固定梁,利用調節氣缸實現皮帶的漲緊;所述水平輸送板上安裝有多個升降支撐器,升降支撐器主要由固定在水平輸送板上的套筒和套筒內的絲桿構成,通過調節絲桿的高度,從而實現物件的水平調節這樣方便不規則石板的調節,同時絲桿上可以安裝固定裝置,這樣而已更為方便的對石板進行固定;所述立柱的一側安裝有水箱,水箱通過水管連接有噴頭,且水管上安裝有增壓泵,利用噴水的形式減少打磨過程中產生的粉塵。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打磨電機活動安裝在機座內,從而方便打磨輥升降時方便調節皮帶的松緊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往復氣缸均連接氣泵。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橫梁上安裝有警示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更方便,可以有效地對石板進行快速的打磨,整體調節方便,不會出現打磨輥速度變化的情況,同時整體粉塵少,更衛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石英石板表面打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石英石板表面打磨裝置,包括機座1,所述機座1的外圍設有主支架,主支架由立柱2和橫梁3構成;所述機座1的上表面活動安裝有水平輸送板4,且水平輸送板4的右端傳動連接往復氣缸5,往復氣缸5固定在立柱2上,通過往復氣缸5帶動水平輸送板4在機座1上做水平往復運動;所述機座1的上方安裝有打磨輥固定梁10,打磨輥固定梁10通過調節架11活動安裝在水平滑桿16上,打磨輥固定梁10最左端通過輥軸活動連接有打磨輥15,打磨輥15的輥軸上固定套有從動皮帶輪8,從動皮帶輪8通過皮帶9傳動連接主動皮帶輪7,主動皮帶輪6固定在打磨電機輸出軸上,且打磨電機安裝在機座1內,通過打磨電機帶動打磨輥15轉動,從而實現打磨的效果;所述打磨輥固定梁10的最右端固定有調節氣缸12,調節氣缸12的輸出端通過直桿13連接打磨輥固定梁10,利用調節氣缸12實現皮帶9的漲緊;所述水平輸送板4上安裝有多個升降支撐器6,升降支撐器6主要由固定在水平輸送板4上的套筒和套筒內的絲桿構成,通過調節絲桿的高度,從而實現物件的水平調節這樣方便不規則石板的調節,同時絲桿上可以安裝固定裝置,這樣而已更為方便的對石板進行固定;所述立柱2的一側安裝有水箱16,水箱16通過水管18連接有噴頭19,且水管18上安裝有增壓泵17,利用噴水的形式減少打磨過程中產生的粉塵。
所述打磨電機活動安裝在機座1內,從而方便打磨輥15升降時方便調節皮帶9的松緊度。
所述往復氣缸5均連接氣泵。
所述橫梁3上安裝有警示燈14。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