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壓鑄機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壓鑄機系統。
背景技術:
壓鑄技術由于其在加工生產復雜合成產品時在維持緊密公差的同時節約了制造成本,成為目前一種非常流行的制造技術。一般來說,壓鑄過程開始是先熔化一種合適的材料,比如鋅,鋁,鎂合金,然后通過熱腔或者冷腔方法將熔化后的金屬注射入一壓鑄件,熔化的金屬通過外部壓力在壓鑄件中保持一段時間直至其固化為成品,接著,壓鑄件打開,成品部件從其中彈射出,最后,壓鑄件內部被清理后重復之前的壓鑄過程。典型地,上述過程可以周期循環,生產出一個新的成品大約需要60秒的時間。
如何使得多工位壓鑄機能夠更為靈活,提高壓鑄過程的加工效率是一個重要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鑄機系統,提高多工位壓鑄機的生產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壓鑄機系統,所述壓鑄機包括壓鑄腔、多個工位和多個機械臂,包括:
控制器,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鑄件模塊和旋轉模塊;所述控制器控制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進行操作且同時完成,當完成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轉模塊使得所述多個工位同時旋轉,然后所述控制器繼續控制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進行操作;
所述取件模塊控制第一個機械臂對工位進行取件;
所述清理模塊控制第二個機械臂對取件后的工位進行殘渣清理;
所述潤滑模塊控制第三個機械臂對清理完殘渣的工位進行潤滑液噴涂;以及
所述鑄件模塊控制壓鑄腔對噴涂完潤滑液的工位壓鑄金屬液,所述工位對所述金屬液鑄件。
可選的,對于所述的壓鑄機系統,所述每個工位包括一下模和與所述下模相對應且可盒蓋的上模。
可選的,對于所述的壓鑄機系統,取件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和下模分離,所述第一個機械臂放置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間從所述上模取件。
可選的,對于所述的壓鑄機系統,殘渣清理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和下模分離,所述第二個機械臂對所述下模進行殘渣清理。
可選的,對于所述的壓鑄機系統,潤滑液噴涂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和下模分離,所述第三個機械臂對所述下模進行潤滑液噴涂。
可選的,對于所述的壓鑄機系統,所述壓鑄腔和多個工位設置于一轉盤上,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轉盤帶動所述多個工位同時旋轉,并且所述控制器還控制旋轉時壓鑄腔抬起以使得噴涂完潤滑液的工位旋轉入壓鑄腔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壓鑄機系統,所述壓鑄機包括壓鑄腔、多個工位和多個機械臂,包括:控制器,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鑄件模塊和旋轉模塊;所述控制器控制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進行操作且同時完成,當完成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轉模塊使得所述多個工位同時旋轉,然后所述控制器繼續控制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進行操作;所述取件模塊控制第一個機械臂對工位進行取件;所述清理模塊控制第二個機械臂對取件后的工位進行殘渣清理;所述潤滑模塊控制第三個機械臂對清理完殘渣的工位進行潤滑液噴涂;以及所述鑄件模塊控制壓鑄腔對噴涂完潤滑液的工位壓鑄金屬液,所述工位對所述金屬液鑄件。由此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各個模塊實時對每個機械臂和工位進行控制,使得每個機械臂和工位都處于工作狀態,并且確保了機械臂工作時的一致性,避免了閑置,大幅度提高加工速度,提高了自動化程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壓鑄機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壓鑄機一種狀態下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工位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壓鑄機另一種狀態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發明的壓鑄機系統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發明,而仍然實現本發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應當被理解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廣泛知道,而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發明由于不必要的細節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中,必須做出大量實施細節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或有關商業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為另一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參照附圖以舉例方式更具體地描述本發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
本發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種壓鑄機系統,用于壓鑄機的鑄件,所述壓鑄機包括壓鑄腔40、多個工位31、32、33、34和多個機械臂21、22、23;如圖1-圖4所示,壓鑄機系統包括:
控制器,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鑄件模塊和旋轉模塊;所述控制器控制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進行操作且同時完成,當完成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轉模塊使得所述多個工位31、32、33、34同時旋轉,然后所述控制器繼續控制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進行操作;
所述取件模塊控制第一個機械臂21對工位31進行取件;
所述清理模塊控制第二個機械臂22對取件后的工位32進行殘渣清理;
所述潤滑模塊控制第三個機械臂23對清理完殘渣的工位33進行潤滑液噴涂;以及
所述鑄件模塊控制壓鑄腔40對噴涂完潤滑液的工位34壓鑄金屬液,所述工位34對所述金屬液鑄件。
當鑄件完成后,第一機械臂21、第二機械臂22及第三機械臂23的動作也同時完成,然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多個工位31、32、33、34同時旋轉,重復下一輪的加工。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壓鑄腔40和所述多個工位31、32、33、34均勻等間距的分布在一轉盤10上,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操作完成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壓鑄腔40抬起,并控制所述轉動模塊使得轉盤10旋轉,繼續進行下一個動作。如圖3所示,每個工位包括一下模102和與所述下模102相對應且可盒蓋的上模101,伸縮桿106用于控制所述上模101和下模102的相對位置,實現打開和盒蓋。
所述控制器例如可以是計算機,單片機等。
在一實施例中,請結合圖2和圖3,當取件時,控制器控制所述伸縮桿106使得所述上模101和下模102分離,然后取件模塊控制所述第一個機械臂21放置于所述上模101和下模102之間從所述上模101取件。
在一實施例中,請結合圖2和圖3,殘渣清理時,控制器控制所述伸縮桿106使得所述上模101和下模102分離,然后清理模塊控制所述第二個機械臂22對所述下模102進行殘渣清理。
在一實施例中,請結合圖2和圖3,潤滑液噴涂時,控制器控制所述伸縮桿106使得所述上模101和下模102分離,然后潤滑模塊控制所述第三個機械臂23對所述下模102進行潤滑液噴涂。
在一實施例中,請結合圖2和圖3,控制器控制所述工位34進入壓鑄腔40中,所述鑄件模塊控制所述壓鑄腔40對所述工位34壓鑄金屬液,所述鑄件模塊進一步控制所述工位34對所述金屬液鑄件。
在如圖2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工位的數量為4個。當然,依據實際設計需求,還可以是其他數量。可以使得每個工位為具有不同模子的工位,這樣可以一臺壓鑄機完成多種鑄件的制備。
圖4示出了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操作完成后的一個狀態,由圖4可見,各個工位31、32、33、34都已被處理完成,例如完成取件,完成殘渣清理,完成潤滑液噴涂,完成金屬液鑄件;第一機械臂21、第二機械臂22和第三機械臂23移開工位31、32、33、34所在位置,具體可以是移開轉盤10所在正上方區域;所述控制器控制壓鑄腔40抬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選擇模塊使得各個工位31、32、33、34在轉盤10的帶動下,進行旋轉,通常是旋轉至上一個工位所在位置,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不費力的完成這一設定。然后第一機械臂21、第二機械臂22和第三機械臂23歸位進行各自的操作,同時壓鑄腔40落下,對新進入的工位進行壓鑄金屬液,完成金屬液鑄件。
本發明提供的壓鑄機系統,包括壓鑄腔、多個工位和多個機械臂,包括:控制器,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鑄件模塊和旋轉模塊;所述控制器控制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進行操作且同時完成,當完成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轉模塊使得所述多個工位同時旋轉,然后所述控制器繼續控制取件模塊,清理模塊,潤滑模塊和鑄件模塊同時進行操作;所述取件模塊控制第一個機械臂對工位進行取件;所述清理模塊控制第二個機械臂對取件后的工位進行殘渣清理;所述潤滑模塊控制第三個機械臂對清理完殘渣的工位進行潤滑液噴涂;以及所述鑄件模塊控制壓鑄腔對噴涂完潤滑液的工位壓鑄金屬液,所述工位對所述金屬液鑄件。由此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各個模塊實時對每個機械臂和工位進行控制,使得每個機械臂和工位都處于工作狀態,并且確保了機械臂工作時的一致性,避免了閑置,大幅度提高加工速度,提高了自動化程度。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