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高爐噴煤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返煤粉工藝及系統。
背景技術:
高爐煤粉噴煤系統均采用高壓氣體(氮氣或空氣)進行充壓、流化和輸送,每個噴吹周期一般由“裝粉—充壓—噴吹—泄壓—裝粉”組成。目前,大型鋼鐵企業中都存在多座高爐,基本上一座高爐對應一套噴煤系統,因此多座高爐也存在多套對應的噴煤系統,往往每套噴煤系統也存在單獨的煤粉倉供應其所需煤粉,當此噴煤系統的制粉系統出現故障、生產能力不足等因素無法滿足所負責高爐的連續噴吹或增加對煤粉的需求量時,將影響該高爐的生產順行和生產成本,不利于降本增效;或出現某座高爐休風、某座高爐滿負荷生產的情況下,可能使得運行的某套噴煤系統煤粉不夠用而另外停用的某套噴煤系統煤粉富余的狀況,造成煤粉無法實現最大化合理利用。此外,噴吹罐內氣體含有一定的煤粉不能直接外排,即當高爐根據操作需要緊急停止噴吹煤粉時,煤粉在噴吹罐內停留時間過長,由于溫度降低,煤粉容易結露,需要將煤粉返回至煤粉倉。
針對上述不足,需要設計一種可根據實際需要方便、快捷的完成煤粉的快速轉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返煤粉工藝及系統,以實現各噴煤系統之間能夠輸送煤粉,解決各噴煤系統的煤粉不能相互調用的問題,同時可有效避免某座高爐因長期停止噴煤造成的煤粉倉和噴吹罐底部的煤粉板結。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返煤粉工藝,利用返粉管線實現各噴煤系統之間能夠相互輸送煤粉,所述返煤粉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判斷出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和煤粉欠缺的噴煤系統;
2).引出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中的富余煤粉;
3).利用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對所述的富余煤粉進行噴吹;
4).對噴吹出的所述富余煤粉通過所述返粉管線進入所述欠缺煤粉的噴煤系統中。
進一步,在步驟3)中,還包括如下分步:
3.1)、泄壓:對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中的噴吹罐進行泄壓;
3.2)、裝粉:對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中的噴吹罐進行裝粉;
3.3)、充壓:對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中的噴吹罐進行充壓。
進一步,在步驟3.3)中,所述噴吹罐的罐壓設定在0.5±0.05mpa。
進一步,還包括:獲取引出的所述富余煤粉的噴吹量,并根據獲取的富余煤粉噴吹量對所述富余煤粉的噴吹進行控制。
本發明還提供的一種返煤粉系統,用于實現如上所述的工藝,包括:返粉管線,用于將各噴煤系統相互連通,由主管、上支管、下支管組成,所述噴煤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煤粉倉和噴吹罐,各煤粉系統上的煤粉倉入料口、噴吹罐出料口均分別對應連接有一個所述的上支管、下支管,每個所述上支管、下支管的另一端均與一個所述主管的兩端分別連通,其上均設置有一個切斷閥,由各切斷閥之間的相互開閉配合來控制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和煤粉欠缺的噴煤系統之間的連通。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通過各噴煤系統煤粉倉相連同的返粉管線,保證了任意噴吹罐中的煤粉靈活輸送至所指定的煤粉倉區域,最終實現了各噴煤系統間的煤粉相互調用。其工藝設計構思合理、操作簡單、安全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極大的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發明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圖1為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
附圖標記:1-主管,2-上直管,3-下直管,4-煤粉倉,5-噴吹罐,6-切斷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返煤粉工藝,利用返粉管線實現各噴煤系統之間能夠相互輸送煤粉,所述返煤粉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判斷出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和煤粉欠缺的噴煤系統;
2).引出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中的富余煤粉;
3).利用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對所述的富余煤粉進行噴吹;
4).對噴吹出的所述富余煤粉通過所述返粉管線進入所述欠缺煤粉的噴煤系統中。
上述工藝方法在步驟3)中,還包括如下分步:
3.1)、泄壓:對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中的噴吹罐進行泄壓;
3.2)、裝粉:對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中的噴吹罐進行裝粉;
3.3)、充壓:對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中的噴吹罐進行充壓。
上述工藝方法在步驟3.3)中,所述噴吹罐的罐壓設定在0.5±0.05mpa。因返粉距離較近,為節約氮氣用量同時避免在返粉時造成煤粉倉倉頂壓力過大對煤粉倉倉頂布袋的損害,返粉過程中,噴吹罐罐壓設定在0.5mpa左右。
上述工藝方法還包括:獲取引出的所述富余煤粉的噴吹量,并根據獲取的富余煤粉噴吹量對所述富余煤粉的噴吹進行控制。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返煤粉系統,用于實現如上所述的工藝,包括:返粉管線,用于將各噴煤系統相互連通,由主管1、上支管2、下支管3組成,所述噴煤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煤粉倉4和噴吹罐5,各煤粉系統上的煤粉倉4入料口、噴吹罐5出料口均分別對應連接有一個所述的上支管2、下支管3,每個所述上支管2、下支管3的另一端均與一個所述主管1的兩端分別連通,所述上支管2、下支管3上均設置有一個切斷閥6,由各切斷閥6之間的相互開閉配合來控制所述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和煤粉欠缺的噴煤系統之間的連通。
具體的,本返粉系統主要是結合高爐噴吹工藝進行設計,高爐噴吹煤粉是噴吹罐向高爐噴吹煤粉,返粉過程是噴吹罐向需要煤粉的噴煤系統所對應的煤粉倉噴吹煤粉,唯一不同的是噴吹罐壓不一樣,高爐噴吹煤粉時噴吹罐壓較大,一般噴吹罐充罐壓力設定在0.8~0.9mpa,返粉時噴吹罐所需罐壓較小。下面簡述下本返煤粉系統的工作原理:
返粉過程主要包括噴吹罐泄壓、噴吹罐裝粉、噴吹罐充壓以及返粉管線上各閥門操作等過程。假定1#噴煤系統為煤粉欠缺的噴煤系統,2#噴煤系統為煤粉富余的噴煤系統;使用時,當把2#噴煤系統中的噴吹罐壓力泄完后,其煤粉倉中的富余煤粉通過加煤閥(未畫出)進入噴吹罐中,在該噴吹罐加粉完畢后,關閉該噴吹罐,然后將該噴吹罐壓力充至0.5mpa,然后開始進行返粉,對1#噴煤系統中的煤粉倉進行輸送;返粉過程中的操作與各高爐噴煤系統向高爐噴吹煤粉操作基本相同,包括噴吹罐流化、補壓等。總體來說:整個過程類似于高爐噴煤系統進行由2#噴煤系統低罐壓向1#噴煤系統中的煤粉倉噴吹煤粉,只是在返粉操作中采取的是人工操作,而噴煤系統向高爐噴煤過程中全部是系統自動控制。
因在返粉過程中全部采取的是人工手動操作,因此,返粉過程存在倒罐過程,兩罐煤粉輪換返粉時中間存在一定時間間隔。t倒=t泄+t粉+t充+t閥,其中t倒、t泄、t粉、t充、t閥分別為返粉倒罐時間、噴吹罐泄壓時間、噴吹罐裝粉時間、噴吹罐充壓時間、切斷閥手動操作時間。在實際返粉過程中,t泄≈1min,t粉≈2min,t充≈2min,t閥≈1min,整個倒罐時間可以控制在約6分鐘左右。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