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吹氬接頭,屬于煉鋼的輔助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吹氬氣裝置基本都是通過人力來完成接頭的對接,因為鋼水在運輸的可能會濺出,威脅到工人的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吹氬接頭,能夠自動實現對接。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吹氬接頭,包括上固定板、上管、下管、若干個限位部、承載座和浮座;所述上固定板、所述浮座和所述承載座依次從上向下同軸排列,所述承載座內部開設一用于容納所述浮座的容納槽,所述承載座的橫截面為“u”型,所述承載座的頂壁上轉動連接若干個所述限位部,若干個所述限位部等間距圍繞所述承載座的軸心排列,所述浮座外形為圓柱體,所述浮座的上部側壁沿軸心由外向內開設一配合若干個所述限位部的環形孔,所述限位部的長度>所述承載座側壁厚度+所述承載座與所述浮座之間的間隙;
所述上管穿過所述上固定板的軸心連通所述下管,所述下管的下端穿過所述浮座、所述承載座連通外界環境。
優先地,所述上管、所述下管同軸,所述浮座頂壁圍繞軸心由內向外開設一橫截面為導致梯形的溝槽。
優先地,包括密封圈,所述浮座頂壁上開設與所述密封圈相互配合的環形槽一,所述密封圈的橫截面、所述環形槽一的橫截面均為倒置的梯形,所述密封圈固定設置在所述環形槽一中。
優先地,包括彈簧,所述浮座底壁由下向上開設圓環孔,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圓環孔中。
優先地,包括若干個旋轉部,所述旋轉部橫截面為“工”型,所述旋轉部的下端位于所述承載座中并轉動連接所述承載座,所述旋轉部的上端位于一所述限位部中并轉動連接所述限位部。
優先地,包括噴頭,所述下管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噴頭。
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簡化了現有的吹氬接頭結構,組成的部件數量大大減少,簡化了安裝步驟,縮短了安裝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上固定板和浮座之間通過彈簧調整密封圈的壓緊力;上管和下管連通,使得上固定板和承載座之間的對接定位偏差要求不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剖面圖;
圖2是本發明中限位部的剖面圖。
附圖中標記含義,1-上管;2-上固定板;3-密封圈;4-圓環孔;5-彈簧;6-上管;7-下管;8-承載座;9-噴頭;10-浮座;11-旋轉部;12-限位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一種吹氬接頭,包括上固定板2、上管6、下管7、若干個限位部12、承載座8和浮座10;所述上固定板2、所述浮座10和所述承載座8依次從上向下同軸排列,所述承載座8內部開設一用于容納所述浮座10的容納槽,所述承載座8的橫截面為“u”型,所述承載座8的頂壁上轉動連接若干個所述限位部12,若干個所述限位部12等間距圍繞所述承載座8的軸心排列,所述浮座10外形為圓柱體,所述浮座10的上部側壁沿軸心由外向內開設一配合若干個所述限位部12的環形孔,所述限位部12的長度>所述承載座8側壁厚度+所述承載座8與所述浮座10之間的間隙;
所述上管6穿過所述上固定板2的軸心連通所述下管7,所述下管7的下端穿過所述浮座10、所述承載座8連通外界環境。
進一步地,所述上管6、所述下管7同軸,所述浮座10頂壁圍繞軸心由內向外開設一橫截面為導致梯形的溝槽。
進一步地,包括密封圈3,所述浮座10頂壁上開設與所述密封圈3相互配合的環形槽一,所述密封圈3的橫截面、所述環形槽一的橫截面均為倒置的梯形,所述密封圈3固定設置在所述環形槽一中。
進一步地,包括彈簧5,所述浮座10底壁由下向上開設圓環孔4,所述彈簧5套設在所述圓環孔4中。
進一步地,包括四個旋轉部11和四個限位部12,所述旋轉部11橫截面為“工”型,所述旋轉部11的下端位于所述承載座8中并轉動連接所述承載座8,所述旋轉部11的上端位于一所述限位部12中并轉動連接所述限位部12。
進一步地,包括噴頭9,所述下管7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噴頭9。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