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余鋼返回線的鐵水倒罐工藝方法及裝置的開發,利用車間現有余鋼返回車作為鐵水線所用鐵水罐的載體,實現鐵水罐的在線倒罐,屬于煉鋼工藝領域。
背景技術:
鐵水倒罐設施的建立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因素:
高爐鐵水用罐與煉鋼用鐵水罐的不匹配問題;
車間采用“一罐制”鐵水供應,解決鐵水罐并罐問題。
鐵水倒罐設施常規布置在車間加料跨內,不僅占用加料跨的使用面積,而且還需增加鐵水稱量臺車的一次性投資,值得煉鋼廠在降低一次性投資及運行成本方面思考。余鋼返回車作為余鋼返回專用車,利用率非常低,提高余鋼返回車的利用率對煉鋼車間的工藝順行和設備管理非常有利。
鐵水倒罐站是大型鋼廠生產中的必要環節,用于接收鐵廠的魚雷罐鐵水,并倒入鐵水罐,稱量后,倒入轉爐煉鋼。鐵水稱量結果是轉爐自動化煉鋼模型計算所需的重要數據,直接影響到自動化煉鋼系統的控制精度及煉鋼生產率煉鋼成本。在傳統的煉鋼操作中,普遍采用人工方法采集上述鐵水重量數據,由于影響因素較多所以存在誤差,直接影響到自動化煉鋼的控制精度。因此,實現倒罐站鐵水在線稱量,對于轉爐煉鋼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發明創造性地利用余鋼返回車進行鐵水罐在線倒罐,不僅降低了設備一次性投資,還提高了余鋼返回車的設備利用率,增大了加料跨工藝操作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余鋼返回線的鐵水倒罐系統,包括:平行設置的加料跨和爐子跨,連接加料跨和爐子跨余鋼返回車軌道;余鋼返回車軌道上設置有余鋼返回車;
所述料跨內的余鋼返回車軌道上設置有鐵水倒罐系統;所述鐵水倒罐系統包括粉塵處理裝置和稱量裝置;
其中,余鋼返回車運送空鐵水罐至鐵水倒罐系統進行稱量,稱量后開啟粉塵處理裝置進行鐵水倒罐,倒罐完成后再次稱量并根據兩次稱量計算出倒罐的鐵水重量,稱量后將余鋼返回車開出鐵水倒罐系統。
進一步的,所述稱量裝置包括設置在軌道下部的靜態軌道衡。
進一步的,所述粉塵處理裝置包括半密閉罩和粉塵處理器,所述半密閉罩通過除塵管和粉塵處理器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除塵管內設置有電動蝶閥;當倒鋼時電動蝶閥開啟,倒鋼結束電動蝶閥關閉。
進一步的,所述半密閉罩前后罩壁上均開設有用于鐵水罐進出的開口。
進一步的,所述加料跨內有用于運送鐵水的鐵水罐車軌道,還包括在鐵水罐車軌道、余鋼返回車軌道和冶煉爐之間吊運鐵水罐的加料跨吊車。
進一步的,所述余鋼返回車軌道上設置有余鋼返回車,所述余鋼返回車上設置有給電機和電機送電的力矩電纜卷筒。
進一步的,所述余鋼返回車軌道端延伸至加料跨的一端設置有事故滑輪,所述事故滑輪上穿設有鋼絲;當余鋼返回車出現機械或電氣事故時,所述鋼絲一端穿過滑輪與所述吊車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余鋼返回車連接,所述吊車利用鋼絲繩通過事故滑輪將余鋼返回車從半密閉罩牽引出。
本發明對余鋼返回車的多方面利用,使得該發明車間工藝布置緊湊、合理,適用范圍較廣,不僅適用“一罐制”鐵水直供工藝,還適用高爐與煉鋼爐用鐵水罐不匹配問題;在線布置倒罐設施,不僅降低了鐵水倒罐設施的一次性投資,而且還大幅度拓展了加料跨的使用面積,增大車間內工藝操作的空間。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一種如上所述基于余鋼返回線的鐵水倒罐裝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余鋼返回車將空第一鐵水罐沿余鋼返回車軌道運輸至半密閉罩內;同時靜態軌道衡對空第一鐵水罐進行稱量;
s2:鐵水罐車將裝有鐵水的第二鐵水罐沿鐵水罐車軌道運輸至煉鋼車間加料跨內;
s3:吊車將第二鐵水罐吊至半密閉罩上方將鐵水倒入第一鐵水罐內;同時打開所述除塵管與粉塵處理裝置之間的電動蝶閥;倒罐結束后關閉電動蝶閥;
s4:吊車將空第二鐵水罐吊回至鐵水罐車上;同時靜態軌道衡對裝有鐵水的第一鐵水罐進行稱量;
s5:通過對鐵水罐兩次稱量計算出倒罐的鐵水重量,并做記錄;
s6:余鋼返回車沿余鋼返回車軌道開出半密閉罩,吊車裝有鐵水的第一鐵水罐吊至煉鋼爐進行兌鐵,兌鐵后,吊車將空第一鐵水罐吊回至余鋼返回車上。
本發明對余鋼返回車的多方面利用,使得該發明車間工藝布置緊湊、合理,適用范圍較廣,不僅適用“一罐制”鐵水直供工藝,還適用高爐與煉鋼爐用鐵水罐不匹配問題;在線布置倒罐設施,不僅降低了鐵水倒罐設施的一次性投資,而且還大幅度拓展了加料跨的使用面積,增大車間內工藝操作的空間。
并且本發明采用鐵水倒罐設施將鐵水倒罐過程產生的煙塵完全去除,解決了煉鋼廠的環境污染問題;無論對于煉鋼新建車間還是改造車間都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值得在今后煉鋼廠升級改造項目中加以推廣和應用。
附圖說明
圖1一種基于余鋼返回線的鐵水倒罐的工藝平面布置圖;
圖2a—a剖視圖。
1,煉鋼爐;2,余鋼返回車軌道;3,除塵管;4,余鋼返回車;5,半密閉罩;6,吊車;7,鐵水罐車軌道;8,鐵水罐車;9,鐵水罐;10,事故滑輪;11,電動蝶閥;12,力矩電纜卷筒;13,靜態軌道衡。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附圖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構思范圍,而是通過參考特定實施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說明本發明的概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參見圖1-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余鋼返回線的鐵水倒罐系統,包括:平行設置的加料跨和爐子跨,連接加料跨和爐子跨余鋼返回車軌道2;余鋼返回車軌道2上設置有余鋼返回車4;
所述料跨內的余鋼返回車軌道2上設置有鐵水倒罐系統;所述鐵水倒罐系統包括粉塵處理裝置和稱量裝置;
其中,余鋼返回車4運送空鐵水罐9至鐵水倒罐系統進行稱量,稱量后開啟粉塵處理裝置進行鐵水倒罐,倒罐完成后再次稱量并根據兩次稱量計算出倒罐的鐵水重量,稱量后將余鋼返回車4開出鐵水倒罐系統。
優選的,所述粉塵處理裝置包括半密閉罩5和粉塵處理器,所述半密閉罩5通過除塵管3和粉塵處理器連通。
優選的,所述余鋼返回車軌道2上設置有余鋼返回車4,所述余鋼返回車4上設置有給電機和電機送電的力矩電纜卷筒12。余鋼返回車4的電機為減速電機、車體運行速度為0~30m/min、制動方式為能耗制動。
優選的,所述稱量裝置包括設置在軌道下部的靜態軌道衡13。
在余鋼返回線上布置靜態軌道衡13,對倒罐前后的余鋼返回車4進行稱量,前后差值即為鐵水倒罐重量。
優選的,靜態軌道衡13器的主要技術參數及要求:
(1)全鋼稱體臺面;
(2)最大安全過載:130%fs;
(3)分度值:100kg;
(4)基礎形式:淺基坑;
(5)傳感器:柱式傳感器,精度:ⅳ級—0.3%;
(6)過衡速度≤30m/min。
余鋼返回車4上的力矩電纜卷筒12給電機送電,電機驅動余鋼返回車4將空第一鐵水罐9沿余鋼返回車軌道2行至加料跨內的鐵水倒罐系統內進行鐵水倒罐作業,倒罐完成后,余鋼返回車4將裝有鐵水的第一鐵水罐9運出鐵水倒罐系統,方便裝有鐵水的第一鐵水罐9進行兌鐵,兌鐵后,余鋼返回車4將空第一鐵水罐9運走。
本實施例延長余鋼返回線,利用余鋼返回車4作為鐵水罐9空罐的載體,不僅車間工藝布置緊湊、合理,適用范圍較廣,不僅適用“一罐制”鐵水直供工藝,還適用高爐與煉鋼爐1用鐵水罐不匹配問題。在線布置倒罐設施,不僅降低了鐵水倒罐設施的一次性投資,而且還大幅度拓展了加料跨的使用面積。
同時在倒罐位置設置了,靜態稱量設備和粉塵處理設備,減少鐵水稱量臺車的設備投資,解決了煉鋼廠的環境污染問題;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實施例除塵管3內設置有電動蝶閥11;當倒鋼時電動蝶閥11開啟,倒鋼結束電動蝶閥11關閉。
倒罐之前打開鐵水倒罐系統與粉塵處理裝置之間的電動蝶閥11;倒罐結束后關閉電動蝶閥11;倒罐產生的煙塵則通過除塵管3進行除塵系統加以處理后達標排放。
實施例3
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本實施例半密閉罩5前后罩壁上均開設有用于鐵水罐9進出的開口。
兩個開口,一個用于余鋼返回車4的進出,另一個用于倒罐的操作,可以同時對需要倒罐的兩個鐵水罐9同時進行操作,節省時間。并且在兩個方向進行不同的操作,也節省了場地的利用。
實施例4
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所述加料跨內有用于運送鐵水的鐵水罐車軌道7,還包括在鐵水罐車軌道7、余鋼返回車軌道2和冶煉爐之間吊運鐵水罐9的加料跨吊車6。
余鋼返回車4將空第一鐵水罐9沿余鋼返回車軌道2行至前后開孔的半密閉罩5內,停住。鐵水罐車8將裝有鐵水的第二鐵水罐9沿鐵水罐車軌道7運輸至煉鋼車間加料跨內。吊車6將裝有鐵水的第二鐵水罐9吊至半密閉罩5上方進行鐵水倒罐作業,倒罐之前除塵蝶閥打開,除塵系統啟動,倒罐產生的煙塵則通過除塵管3進行除塵系統加以處理后達標排放。
倒罐完成后,吊車6將空的第二鐵水罐9吊回至鐵水罐車8上。同時,根據靜態軌道衡13的稱量結果,余鋼返回車4沿著余鋼返回車軌道2開出半密閉罩5,吊車6將倒罐后裝有鐵水的第一鐵水罐9吊至煉鋼爐1進行兌鐵,兌鐵后,吊車6將空的第一鐵水罐9吊回至余鋼返回車4。
實施例5
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本實施例所述余鋼返回車軌道2端延伸至加料跨的一端設置有事故滑輪10,所述事故滑輪10上穿設有鋼絲;當余鋼返回車4出現機械或電氣事故時,所述鋼絲一端穿過滑輪與所述吊車6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余鋼返回車4連接,所述吊車6利用鋼絲繩通過事故滑輪10將余鋼返回車4從半密閉罩5牽引出。
防止余鋼返回車4出現機械或電氣事故無法開出半密閉罩5,使得無法完成后續工作。
實施例6
一種如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基于余鋼返回線的鐵水倒罐裝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余鋼返回車4將空第一鐵水罐9沿余鋼返回車軌道2運輸至半密閉罩5內;同時靜態軌道衡13對空第一鐵水罐9進行稱量;
s2:鐵水罐車8將裝有鐵水的第二鐵水罐9沿鐵水罐車軌道7運輸至煉鋼車間加料跨內;
s3:吊車6將第二鐵水罐9吊至半密閉罩5上方將鐵水倒入第一鐵水罐9內;同時打開所述除塵管3與粉塵處理裝置之間的電動蝶閥11;倒罐結束后關閉電動蝶閥11;
s4:吊車6將空第二鐵水罐9吊回至鐵水罐車8上;同時靜態軌道衡13對裝有鐵水的第一鐵水罐9進行稱量;
s5:通過對鐵水罐9兩次稱量計算出倒罐的鐵水重量,并做記錄;
s6:余鋼返回車4沿余鋼返回車軌道2開出半密閉罩5,吊車6裝有鐵水的第一鐵水罐9吊至煉鋼爐1進行兌鐵,兌鐵后,吊車6將空第一鐵水罐9吊回至余鋼返回車4上。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
余鋼返回車4行駛至倒罐區域—除塵設施啟動—吊車6吊運鐵水罐9進行倒罐—倒罐后,余鋼返回車4開出倒罐除塵罩—吊車6將空鐵水罐9吊回鐵水罐車8—吊車6將滿鐵水罐9吊離余鋼返回車4—余鋼返回車4返回。
本實施例延長余鋼返回線,利用余鋼返回車4作為鐵水罐9空罐的載體,不僅車間工藝布置緊湊、合理,適用范圍較廣,不僅適用“一罐制”鐵水直供工藝,還適用高爐與煉鋼爐1用鐵水罐9不匹配問題。在線布置倒罐設施,不僅降低了鐵水倒罐設施的一次性投資,而且還大幅度拓展了加料跨的使用面積。
同時在倒罐位置設置了,靜態稱量設備和粉塵處理設備,減少鐵水稱量臺車的設備投資,解決了煉鋼廠的環境污染問題;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