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閥體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壓不銹鋼泵體的陶瓷型精密鑄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精密鑄造生產工藝過程中,主要采用熔模精密鑄造方法,也有利用硅酸乙酯作為粘結劑通過直接灌漿方法來制成陶瓷型殼。在利用熔模精密鑄造的工藝中,由于制造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制造成本高,陶瓷型殼的廢品率較高所以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大多用于合金鋼等高附加值的鑄件的生產過程中,很少用于碳鋼和有色金屬的生產過程中。在利用硅酸乙酯作為粘結劑通過直接灌漿方法來制成陶瓷型殼的工藝中,由于制造工藝也很復雜,在硅酸乙酯水解的過程中會要用到有害物質,不符合當今的環保的要求,而且該工藝生產周期也較長,制造成本高,型殼的廢品率較高所以其應用范圍也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工藝簡單,制造周期短,成本低,鑄件精度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高壓不銹鋼泵體的陶瓷型精密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預先調好的陶瓷漿料倒入砂箱;將上表面刮平,灌漿后結膠冷卻5-15min后,待陶瓷層消有彈性時起模,起模時先將澆注系統、通氣棒取出,然后垂直取出母模;起模后應立刻點火并吹壓縮空氣進行噴燒,而使陶瓷型的表面有一定的強度和硬度;待火熄滅后,移入高溫爐中焙燒,焙燒溫度350-550℃,焙燒時間2-3h,出爐溫度應在250℃,使陶瓷型內殘存的乙醇、水分和少量的有機物燒去,即成所需的陶瓷型閥體。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陶瓷漿料為剛玉粉、鉆砂粉或碳化硅。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陶瓷型的表面硬度為85-90hr。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陶瓷型的表面強度為70-80n/m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藝簡單,制造周期短,成本低,鑄件精度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實施例一
一種高壓不銹鋼泵體的陶瓷型精密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預先調好的陶瓷漿料倒入砂箱;將上表面刮平,灌漿后結膠冷卻5-15min后,待陶瓷層消有彈性時起模,起模時先將澆注系統、通氣棒取出,然后垂直取出母模;起模后應立刻點火并吹壓縮空氣進行噴燒,而使陶瓷型的表面有一定的強度和硬度;待火熄滅后,移入高溫爐中焙燒,焙燒溫度350-550℃,焙燒時間2-3h,出爐溫度應在250℃,使陶瓷型內殘存的乙醇、水分和少量的有機物燒去,即成所需的陶瓷型閥體。
進一步說明,所述陶瓷漿料為剛玉粉、鉆砂粉或碳化硅,所述陶瓷型的表面硬度為85-90hr,所述陶瓷型的表面強度為70-80n/m2。
陶瓷型鑄造模具的基本原理是:以耐火度高、熱膨脹系數小的耐火材料為骨料,用經過水解的硅酸乙酯作為粘結劑配置而成的陶瓷型漿料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經過灌漿、結膠、硬化、起模、噴燒和焙燒等一系列工序制成表面光潔度、尺寸精度高的陶瓷鑄型,這種鑄型又按不同的成型方法分為兩大類;全部為陶瓷的整體型和帶底套的復合陶瓷型。在基于快速原型技術的陶瓷型鑄造造型工藝中,考慮到成本因素,帶底套的復合陶瓷型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工藝。由于陶瓷型具有很好的復制性,因此快速原型的表面質量將直接影響到陶瓷型的表面質量,進而影響鑄件的表面光潔度。sla原型生產的鑄件具有最小的上表面粗糙度,而模具的工作面一般是模具的上表面,所以鑄造金屬模具時,采用sl工藝生產的rp原型是最佳選擇。采用sl工藝生產的原型在斜面和豎直面具有臺階效應,粗糙度較大,必須對rp原型的斜面和豎直面進行表面處理。采用打磨、刮膩子等方法,使其達到一定的光潔度。陶瓷型的質量直接影響鑄件的質量,應具備下列性能:1)透氣性型:高溫金屬液澆入鑄型后,型內充滿大量氣體,這些氣體必須由鑄型內順利排出去,型砂這種能讓氣體透過的性能稱為透氣性;2)強度:型砂抵抗外力破壞的能力稱為強度。型砂必須具備足夠高的強度才能在造型、搬運、合箱過程中不引起塌陷,澆注時也不會破壞鑄型表面。型砂的強度也不宜過高,否則會因透氣性、退讓性的下降,使鑄件產生缺陷。3)耐火性:高溫的金屬液體澆進后對鑄型產生強烈的熱作用,因此型砂要具有抵抗高溫熱作用的能力即耐火性。如造型材料的耐火性差,鑄件易產生粘砂。型砂中sio2含量越多,型砂顆粒越大,耐火性越好。4)可塑性:指型砂在外力作用下變形,去除外力后能完整地保持已有形狀的能力。造型材料的可塑性好,造型操作方便,制成的砂型形狀準確、輪廓清晰。5)退讓性:鑄件在冷凝時,體積發生收縮,型砂應具有一定的被壓縮的能力,稱為退讓性。型砂的退讓性不好,鑄件易產生內應力或開裂。型砂越緊實,退讓性越差。在型砂中加入木屑等物可以提高退讓性。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高壓不銹鋼泵體的陶瓷型精密鑄造方法,工藝簡單,制造周期短,成本低,鑄件精度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