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紡織機械零部件加工用的工裝夾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信號擺臂熱處理用的夾具結構。
背景技術:
上面提及的信號擺臂是與織造機(簡稱“織機”)相配套的多臂機的電磁選針控制機構的重要部件,對此可參見中國專利CN1058305C(控制多臂機構和其它織造機構的電磁選針器驅動裝置)、CN1057352C(旋轉多臂機構以及裝備此類多臂機構的織機)、CN1057353C(旋轉式多臂機構及裝有該多臂機構的織布機)和CN102400257B(旋轉式多臂開口機構),等等。通過對并非限于例舉的這些專利文獻的閱讀可知,信號擺臂的形狀特殊并且為扁平狀以及體積相對較小,而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對信號擺臂的平整度要求十分嚴苛。
為了確保信號擺臂的品質,在由薄板沖制成形后需進行熱處理。已有技術對信號擺臂熱處理時通常先將復數(shù)枚信號擺臂疊置,再進行綁扎,而后入爐熱處理。實踐證明該方法存在以下技術問題:其一,由于綁扎由手工擔當,因而綁扎效果難以保障,尤其由于綁扎僅僅是將復數(shù)枚信號擺臂捆綁,無法使上下兩相鄰的信號擺臂之間獲得預期的整體接觸,因而在熱處理如淬火過程中易出現(xiàn)畸變,使信號擺臂的表面發(fā)生翹曲,嚴重影響平整度;其二,由于采用人工綁扎,因而一方面效率低,另一方面操作者的作業(yè)強度大;其三,如前述由于在人工綁扎狀態(tài)下進行熱處理而易出現(xiàn)畸變,因此需要在熱處理工序結束后通過諸如手工敲打、整形之類的手段矯正,而這種矯正方式極易對信號擺臂造成二次傷害,例如在表面形成微裂紋,具有微裂紋的信號擺臂在服役(即使用)過程因受交變應力的影響而使微裂紋不斷蔓延擴大,提前斷裂并報廢,嚴重時會引發(fā)產(chǎn)品質量事故。再一方面由于手工敲擊矯正的效果優(yōu)劣與工人的經(jīng)驗、責任心和情緒等因素相關,因而矯正質量無法達到業(yè)界之預期,具體表現(xiàn)為矯正效果的均一性、穩(wěn)定性差。
如業(yè)界所知,工裝夾具是用于在某種產(chǎn)品的制造和/或后續(xù)工序過程中對工件進行定位而藉以達到一定工藝要求的特別的裝備,并且還通常需要滿足在對工件處理時無相互干涉的現(xiàn)象、操作方便等要求。進而如業(yè)界所知,由于工裝夾具具有針對某種工件或產(chǎn)品加工的專屬的特點,因此通用化程序極低,往往由工件(或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廠商以量體裁衣的方式自行設計并制作。正是基于該因素,在目前已公開的中外專利和非專利文獻中均未見諸適合于對前述信號擺臂有效挾持(夾裝)的相應裝備的技術信息。為此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設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進行了計算機模擬推演試驗,結果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利用信號擺臂的自身結構并且無需對其綁扎而將其自下而上有序疊置而藉以顯著減輕工人對熱處理前期準備工作的作業(yè)強度并且提高效率、有利于對處于疊置狀態(tài)的信號擺臂實施管控而藉以避免在熱處理過程中出現(xiàn)翹曲變形、有益于獲得優(yōu)異的表面平整度而藉以省去后續(xù)的矯正、有便于簡化結構而藉以方便制作與使用并且體現(xiàn)理想的使用壽命的信號擺臂熱處理用的夾具結構。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信號擺臂熱處理用的夾具結構,包括一底座,在該底座朝向上的一側的中心位置垂直于底座固定有一中心柱,在該中心柱的上端窄縮有一中心柱螺桿頭,在該中心柱螺桿頭上配設有一壓板鎖定螺母;一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和一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垂直于所述底座朝向上的一側與底座固定,而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同樣垂直于底座朝向上的一側與底座固定,并且該信號擺臂第一、第二疊置導柱彼此形成對角的位置關系;一壓板,在該壓板的中央部位并且在對應于所述中心柱的位置開設有一中心柱螺桿頭配合孔,該中心柱螺桿頭配合孔套置在所述中心柱螺桿頭上,并且由所述壓板鎖定螺母在對應于壓板的上方將壓板鎖定在中心柱螺桿頭上,在壓板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導柱孔,而在對應于所述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二導柱孔,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與第一導柱孔相配合,而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與第二導柱孔相配合。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中心柱螺桿頭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壓板鎖定螺母的下方的位置套設有一墊圈。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墊圈構成有一開口,藉由該開口而使墊圈構成為開口墊圈的構造。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壓板的形狀以及大小是與所述底座相同的。
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壓板以及所述的底座均為矩形體。
在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以及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的空心的管狀體。
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以及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的實心的柱狀體。
在本發(fā)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中心柱的底部擴設有一中心柱固定座,該中心柱固定座與所述底座朝向上的一側固定。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之一,由于公知的信號擺臂的中部具有一擺臂軸孔,因而在底座上垂直于底座固定了一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和一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于是復數(shù)個信號擺臂能通過其擺臂軸孔以疊置狀態(tài)自下而上分別有序地疊置在信號擺臂第一、第二疊置導柱上,不僅無需進行綁扎,而且能夠顯著減輕工人對熱處理前期準備工作的工作強度,并且具有疊置效率高的長處;之二,由于可由壓板同時對分別疊置在信號擺臂第一、第二疊置導柱上的信號擺臂管控并且在壓板鎖定螺母的鎖緊下使壓板對信號擺臂產(chǎn)生壓持力,因而不會出現(xiàn)諸如翹曲變形的情形;之三,由于采用本發(fā)明攜信號擺臂進行熱處理時可確保信號擺臂的表面平整度,因而無需像已有技術那樣需作后續(xù)矯正;之四,由于整體結構簡練,因而不僅制作與使用方便,而且經(jīng)濟廉價以及具有壽命長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暨應用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fā)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jù)本發(fā)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范疇。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和右的方向性或稱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針對圖1所處的位置狀態(tài)而言的,因而不能將其理解為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特別限定。
實施例:
請參見圖1,示出了一底座1,在該底座1朝向上的一側的中心位置垂直于底座1固定有一中心柱11,在該中心柱11的上端窄縮有一中心柱螺桿頭111,在該中心柱螺桿頭111上配設有一壓板鎖定螺母1111;示出了一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2和一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3,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2垂直于前述底座1朝向上的一側與底座1焊接固定,而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3同樣垂直于底座1朝向上的一側與底座1焊接固定,并且該信號擺臂第一、第二疊置導柱2、3彼此形成對角的位置關系;示出了一壓板4,在該壓板4的中央部位并且在對應于前述中心柱11的位置開設有一中心柱螺桿頭配合孔41,該中心柱螺桿頭配合孔41套置在前述中心柱螺桿頭111上,并且由前述壓板鎖定螺母1111在對應于壓板4的上方將壓板4鎖定在中心柱螺桿頭111上,在壓板4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2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導柱孔42,而在對應于前述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3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二導柱孔43,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2與第一導柱孔42相配合,而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3與第二導柱孔43相配合。
優(yōu)選地,在前述的中心柱螺桿頭111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壓板鎖定螺母1111的下方的位置套設有一墊圈1112。
優(yōu)選地,前述的墊圈1112構成有一開口11121,藉由該開口11121而使墊圈1112構成為開口墊圈的構造。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壓板4的形狀以及大小是與前述底座1相同的,并且壓板4以及底座1均為矩形體,更確切地講呈正方體。
優(yōu)選地,前述的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2以及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3的空心的管狀體,但是也可采用實心的柱狀體。
優(yōu)選地,在前述中心柱11的底部擴設有一中心柱固定座112,該中心柱固定座112與前述底座1朝向上的一側焊接固定。
應用例:
請繼續(xù)見圖1,在圖1中示出了公知的例如在上面的背景技術欄提及的專利所公開的形狀大體上呈三角形的信號擺臂5,在該信號擺臂5的中部具有一擺臂軸孔51。當要對信號擺臂5進行熱處理時,那么先將信號擺臂5通過擺臂軸孔51自下而上套置于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2上(對于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3同例),再將壓板4挪移至中心柱11,并使信號擺臂第一疊置導柱2的上端對應至第一導柱孔42,同例,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3的上端對應于第二導柱孔43,而后對壓板鎖定螺母1111操作,使壓板4對信號擺臂5迫持。最后由本發(fā)明連同信號擺臂5引入熱處理裝置如熱處理爐。熱處理結束后,卸離壓板鎖定螺母1111,移除壓板4,將完成了熱處理的信號擺臂5從信號擺臂疊置導柱2上移離,信號擺臂第二疊置導柱3上的信號擺臂5同例移離。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彌補了已有技術中的缺憾,順利地完成了發(fā)明任務,如實地兌現(xiàn)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載述的技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