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鑄造造型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路自硬砂混砂造型裝置。
背景技術:
前述的自硬砂混砂裝置稱為混砂機,用于將作為粘結劑的液態樹脂以及作為反應促進劑的液態固化劑與作為骨料的砂料攪拌均勻成為型砂(也稱“造型砂,以下同”),將型砂直接引入砂箱成型盒進行造型制芯,這在澆鑄件例如玻璃模具的制造過程中廣為應用。
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可見諸關于自硬砂混砂裝置的技術信息,典型的如文獻a).cn201530049u推薦的“樹脂自硬砂設備用混砂攪龍”,該專利的積極意義在于;通過固化劑注入口設置固化劑噴嘴以及在樹脂注入口處設置樹脂噴嘴來增大與攪龍內的砂料的接觸面(接觸范圍),既可增進混砂均勻效果,又能縮短混砂時間并且可適度節省固化劑和樹脂,具體可參見該專利的說明書第0005段和0014至0016段。文獻b).cn103722123a提供的“一種用于自硬砂混砂機的沸騰裝置”,該專利申請方案的建樹在于;通過在一級攪拌裝置與二級攪拌裝置之間設置一沸騰箱,當作為前述骨料的干砂向二級攪拌裝置轉卸時先轉入沸騰箱中,由沸騰箱上的噴吹裝置使砂料(即干砂)在沸騰砂內沸騰,干砂中的灰分上升懸浮,由旋風分離器將灰分抽出,改善干砂質量,具體可參見該專利申請的說明書第0007段、0012段和0019段。
由于包括并非限于上面例舉的專利在內的自硬砂混砂裝置均不具有將型砂緊實的功能,即僅具有混砂的功能,因而在由自硬砂混砂裝置將型砂以自然流方式引入砂箱或型盒內后需憑借振實臺將砂箱內的型砂振緊實以及由工人輔助緊實。這種緊實方式的欠缺在于:其一,由于緊實效果難以保障,因而易產生鑄件粘砂,而鑄件粘砂會引發鑄件砂眼,影響鑄件質量;其二,由于工人輔助緊實與工人的經驗、責任心乃至情緒等因素相關,因而輔助緊實效果難以穩定;其三,工人勞動強度大并且效率低。
此外相對于同批次產品如型模,已有技術普遍采用相同強度的型砂,即由自硬砂混砂裝置混出的并引入砂箱或型盒內的型砂的強度由內及外是相同的,并且長期以來始終受到業界戒律般地遵從,未見提出質疑的相關報道。然而在本申請人多年來的生產實踐中發現:在保持型腔不變形、不退讓的過程中,型腔由內向外所需的型砂強度是不同的,即內部強度大(高),而外部強度小(低)。從而表明已有技術中采用單一強度即采用相同強度造型用砂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或稱盲目性,其結果是造成固化劑以及樹脂的浪費。還有,由于固化劑和樹脂的價格相對于砂料而言要昂貴得多,因而導致造型成本增大;又由于固化劑和樹脂用量越大,型砂的發氣量也越大,因而鑄什產生氣孔的幾率越高,并且對型砂的回用再生難度越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也越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使型砂以緊實狀態進入砂箱而藉以在置于砂箱內的型模的周圍形成強度大的緊實型砂層、有利于在緊實型砂層外形成強度小于緊實型砂層的外圍型砂層而藉以避免固化劑以及樹脂的盲目浪費并節省造型成本、減小型砂發氣量、降低鑄件氣孔發生幾率、便于型砂再生回用并且有益于減輕對環境影響的雙路自硬砂混砂造型裝置。
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雙路自硬砂混砂造型裝置,包括一立柱,該立柱在使用狀態下支承于對砂箱或型盒進行造型的造型場所的地坪上;一混砂筒和一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混砂筒的左端固定在混砂筒筒座上,該混砂筒筒座具有一筒座支承軸,該筒座支承軸插入立柱的頂部并且與立柱轉動配合,混砂筒的右端形成水平懸臂端并且在混砂筒的右端的下部配接有一與混砂筒的混砂筒腔相通的混砂筒出料管,在混砂筒的右端端面上固定有一橫梁固定座,在混砂筒腔內設置有一混砂螺桿軸,該混砂螺桿軸的左端伸展至混砂筒腔外并且與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傳動連接,混砂螺桿軸的右端轉動地支承在橫梁固定座上,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與混砂筒筒座的左側固定;一砂料引入斗,該砂料引入斗通過砂料引入斗座支承于混砂筒的左端上部并且與混砂筒腔相通;一橫梁,該橫梁的左端與砂料引入斗座固定,而右端與橫梁固定座固定;一固化劑引入機構和一樹脂引入機構,該固化劑引入機構和樹脂引入機構在對應于所述混砂筒的左端的位置設置在橫梁上并且與混砂筒腔相通;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型砂緊實機構和一導砂門驅動機構,所述的混砂筒出料管包括一緊實砂出料管和一非緊實砂出料管,該緊實砂出料管和非緊實砂出料管彼此前后對應并且在緊實砂出料管與非緊實砂出料管上部之間設置有一導砂門,所述的型砂緊實機構在對應于緊實砂出料管的緊實砂出料管腔的位置設置在緊實砂出料管上,所述的導砂門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橫梁固定座上并且與所述的導砂門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立柱的底部構成有一立柱底盤,該立柱底盤在使用狀態下支承于對砂箱或型盒進行造型的造型場所的地坪上并且與地坪固定。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包括一電機和一減速機,電機與減速機傳動配合并且由減速機連同電機與所述混砂筒筒座的左側固定,所述混砂螺桿軸的左端與減速機的減速機動力輸出軸傳動連接。
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對應于所述砂料引入斗的左側下方的位置配設有一砂料引入斗啟閉機構,該砂料引入斗啟閉機構支承在所述減速機的上部。
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砂料引入斗啟閉機構包括一作用缸固定座、一作用缸和一啟閉閘門,作用缸固定座支承在所述減速機的上部并且與減速機固定,作用缸以水平臥置狀態固定在作用缸固定座上,并且該作用缸的作用缸柱朝向所述砂料引入斗,啟閉閘門與作用缸柱的末端固定并且該啟閉閘門與砂料引入斗的底部插拔配合;所述的作用缸為氣缸。
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固化劑引入機構包括一固化劑計量泵和一固化劑計量泵電機,固化劑計量泵在對應于所述混砂筒的左端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橫梁上,在該固化劑計量泵的固化劑計量泵進料口上配接有一固化劑引入管,而在固化劑計量泵的固化劑計量泵出料口上配接有一固化劑引出管的一端,該固化劑引出管的另一端與混砂筒連接并且與所述的混砂筒腔相通;所述的樹脂引入機構包括一樹脂計量泵和一樹脂計量泵電機,樹脂計量泵在對應于所述固化劑計量泵的左側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橫梁上,在該樹脂計量泵的樹脂計量泵進料口上配接有一樹脂引入管,而在樹脂計量泵的樹脂計量泵出料口上配接有一樹脂引出管的一端,該樹脂引出管的另一端與混砂筒連接并且與混砂筒腔相通。
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型砂緊實機構包括型砂緊實電機座、型砂緊實電機、主動輪、從動輪、傳動帶、型砂緊實板軸和一組型砂緊實板,型砂緊實電機座與所述緊實砂出料管左側外壁的上部固定,型砂緊實電機設置在型砂緊實電機座上,主動輪固定在型砂緊實電機的型砂緊實電機軸上,型砂緊實板軸位于所述緊實砂出料管腔內,該型砂緊實板軸的前端轉動地支承在緊實砂出料管腔的前腔壁上并且伸展到緊實砂出料管腔外,而型砂緊實板軸的后端轉動地支承在緊實砂出料管腔的后腔壁上,從動輪固定在型砂緊實板軸的前端,傳動帶的一端套置在主動輪上,另一端套置在從動輪上,一組型砂緊實板以并行于型砂緊實板軸的長度方向并且以輻射狀態間隔構成于型砂緊實板軸的中部。
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型砂緊實電機與所述緊實砂出料管的前側下部之間設置有一用于對所述主、從動輪以及傳動帶遮護的護罩。
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主動輪以及從動輪為同步帶輪或皮帶輪,所述的傳動帶為同步帶或皮帶。
在本發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導砂門的下部固定在導砂門軸上,該導砂門軸的左端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緊實砂出砂管與非緊實砂出砂管的左側交界部位的管壁上,而導砂門軸的右端轉動地支承在緊實砂出砂管與非緊實砂出砂管的右側交界部位的管壁上并且探出右側交界部位的管壁,所述的導砂門驅動機構包括一導砂門驅動作用缸和一擺臂,導砂門驅動作用缸鉸接在所述橫梁固定座上,該導砂門驅動作用缸的導砂門驅動作用缸柱朝向下并且與擺臂的一端鉸接,而該擺臂的另一端固定在導砂門軸的右端,所述的導砂門驅動作用缸為氣缸。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之一,由于將混砂筒出料管設計為由緊實砂出料管和非緊實砂出料管組成,并在緊實砂出料管與非緊實砂出料管的上部之間設置了導砂門,在橫梁固定座上設置了與導砂門連接的導紗門驅動機構以及在對應于緊實砂出料管腔的位置設置了型砂緊實機構,因而在導砂門對非緊實砂出料管的非緊實砂出料管進料口封閉的狀態下,出自混砂筒腔的型砂在進入緊實砂出料管腔后便由型砂緊實機構甩入砂箱,在置于砂箱內的型模的周圍形成強度大的緊實型砂層;之二,在導砂門對緊實砂出料管的緊實砂出料管進料口封閉的狀態下,出自混砂筒腔的型砂由非緊實砂出料管直接引入砂箱,在所述緊實型砂層外形成強度小于緊實型砂層的外圍型砂層,由于外圍型砂層的強度小于緊實型砂層的強度,因而可以通過對固化劑引入機構以及樹脂引入機構的調整分別減少固化劑以及樹脂的用量,避免因盲目而造成固化劑及樹脂浪費,既可節省造型成本、減小型砂發氣量、降低鑄件產氣孔的幾率,又能方便型砂再生回用并且減輕對環境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結構圖暨應用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型砂緊實機構以及導砂門驅動機構的詳細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疇。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稱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針對圖1所處的位置狀態而言的,因而不能將其理解為對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特別限定。
請參見圖1和圖2,示出了中空的并且呈圓管體的一立柱1,該立柱1在使用狀態下支承于對砂箱或型盒進行造型的造型場所的地坪上;示出了一混砂筒2和一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3,混砂筒2的左端支承并固定在混砂筒筒座22上,該混砂筒筒座22具有一筒座支承軸221,該筒座支承軸221插入立柱1的頂部并且與立柱1轉動配合,混砂筒2的右端形成水平懸臂端并且在混砂筒2的右端的下部配接有一與混砂筒2的混砂筒腔21相通的混砂筒出料管23,在混砂筒2的右端端面上通過下固定螺釘241固定有一橫梁固定座24的下端,而橫梁固定座24的上端探出混砂筒2的上表面,在混砂筒腔21內設置有一混砂螺桿軸211,該混砂螺桿軸211的左端伸展至混砂筒腔21外并且與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3傳動連接,混砂螺桿軸211的右端通過軸承座2111轉動地支承在橫梁固定座24上,在混砂螺桿軸211的軸體上并且位于混砂筒腔21的區域構成有混砂螺旋片2112,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3與混砂筒筒座22的左側固定;示出了一砂料引入斗4,該砂料引入斗4通過砂料引入斗座41支承于混砂筒2的左端上部并且與混砂筒腔21相通;示出了一橫梁5,該橫梁5的左端通過橫梁左固定螺釘51與砂料引入斗座41固定,而右端通過橫梁右固定螺釘52與橫梁固定座24固定;示出了一固化劑引入機構6和一樹脂引入機構7,該固化劑引入機構6和樹脂引入機構7在對應于前述混砂筒2的左端的位置設置在橫梁5上并且與混砂筒腔21相通。
作為優選的方案,前述的橫梁5采用橫截面形狀呈矩形的中空管,為了便于線路的穿設,在前述橫梁固定座24的上端開設有一導線讓位孔242,該導線讓位孔242與橫梁5的橫梁腔即前述中空管的管腔相通,圖中未示出的前述固化劑引入機構6以及樹脂引入機構7的電氣線路依次途經前述中空管以及導線讓位孔242與電氣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
由圖2所示,在前述橫梁固定座24的下部開設有一手柄連接孔243,在對應該手柄連接孔243的位置固定有一操作手柄2431,拽動操作手柄243,能通過橫梁固定座24帶動混砂筒2以筒座支承軸221為回轉中心轉動,使緊實砂出料管231以及非緊實砂出料管232對應到圖1示意的砂管1的上方,反之同例。
作為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要點:還包括有一型砂緊實機構8和一導砂門驅動機構9,前述的混砂筒出料管23包括一緊實砂出料管231和一非緊實砂出料管232,該緊實砂出料管231和非緊實砂出料管232彼此前后對應并且在緊實砂出料管231與非緊實砂出料管232上部之間設置有一導砂門233,前述的型砂緊實機構8在對應于緊實砂出料管231的緊實砂出料管腔2311的位置設置在緊實砂出料管231上,前述的導砂門驅動機構9設置在前述橫梁固定座24上并且與前述的導砂門233連接。
前述緊實砂出料管231以及非緊實砂出料管232的上部是貫通的,即共同與混砂筒腔23的混砂筒腔出料口222(圖2標示)相通。從圖2的示意可知,整個混砂筒出料管23猶如日常生活所見的褲子的形狀,緊實砂出料管231以及非緊實砂出料管232猶如兩個褲腿管(褲管),而緊實砂出料管231以及非緊實砂出料管232的上部的區域猶如褲腰的部分并且相互貫通。前述的導砂門233設置在緊實砂出料管231以及非緊實砂出料管232的上部之間,同樣由圖2所示,導砂門233猶如設置在褲襠部位的將褲腰的空間一分為二的轉換門,型砂從緊實砂出料管231引出還是從非緊實砂出料管232引出取決于導砂門233的位置變化或稱位置改變。
請繼續見圖1,在前述立柱1的底部構成有一立柱底盤11,該立柱底盤11在使用狀態下支承于對砂箱10或型盒進行造型的造型場所的地坪上并且與地坪固定,例如與地坪上的預埋件固定。
前述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3包括一電機31和一減速機32,電機31與減速機32傳動配合并且由減速機32連同電機31與前述混砂筒筒座22的左側固定,前述混砂螺桿軸211的左端與減速機32的減速機動力輸出軸傳動連接。
在對應于前述砂料引入斗的左側下方的位置配設有一砂料引入斗啟閉機構42,該砂料引入斗啟閉機構42支承在前述減速機32的上部。
前述的砂料引入斗啟閉機構42的優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一作用缸固定座421、一作用缸422和一啟閉閘門423,作用缸固定座421支承在前述減速機32的上部并且用作用缸固定座螺釘4211與減速機32減速機法蘭邊固定,作用缸422以水平臥置狀態固定在作用缸固定座421上,并且該作用缸422的作用缸柱4221朝向前述砂料引入斗4,啟閉閘門423與作用缸柱4221的末端固定并且該啟閉閘門423與砂料引入斗4的底部插拔配合。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作用缸422為氣缸,但是,如果采用油缸,應當視為等效。
請繼續見圖1,前述的固化劑引入機構6包括一固化劑計量泵61和一固化劑計量泵電機62,固化劑計量泵61在對應于前述混砂筒2的左端的位置固定在前述橫梁5上,在該固化劑計量泵61的固化劑計量泵進料口上配接有一固化劑引入管611,而在固化劑計量泵61的固化劑計量泵出料口上配接有一固化劑引出管612的一端,該固化劑引出管612的另一端與混砂筒2上的固化劑引入口25a連接并且與前述的混砂筒腔21相通;前述的樹脂引入機構7包括一樹脂計量泵71和一樹脂計量泵電機72,樹脂計量泵71在對應于前述固化劑計量泵61的左側的位置固定在前述橫梁5上,在該樹脂計量泵71的樹脂計量泵進料口上配接有一樹脂引入管711,而在樹脂計量泵71的樹脂計量泵出料口上配接有一樹脂引出管712的一端,該樹脂引出管712的另一端與混砂筒2上的樹脂引入口25b連接并且與混砂筒腔21相通,前述固化劑計量泵電機62以及樹脂計量泵電機72的電氣線路依次途經橫梁5的中空腔以及導線讓位孔242與圖中未示出的電氣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
請重點參見圖2并且結合圖1,前述的型砂緊實機構8包括型砂緊實電機座81、型砂緊實電機82、主動輪83、從動輪84、傳動帶85、型砂緊實板軸86和一組型砂緊實板87,型砂緊實電機座81與前述緊實砂出料管231左側外壁的上部固定,型砂緊實電機82設置在型砂緊實電機座81上,主動輪83固定在型砂緊實電機82的型砂緊實電機軸821上,型砂緊實板軸86位于前述緊實砂出料管腔2311內,該型砂緊實板軸86的前端通過軸承座861轉動地支承在緊實砂出料管腔2311的前腔壁上并且伸展到緊實砂出料管腔2311外,而型砂緊實板軸86的后端同樣通過軸承座861轉動地支承在緊實砂出料管腔2311的后腔壁上,從動輪84固定在型砂緊實板軸86的前端,傳動帶85的一端套置在主動輪83上,另一端套置在從動輪84上,一組型砂緊實板87以并行于型砂緊實板軸86的長度方向并且以輻射狀態間隔構成于型砂緊實板軸86的中部。
申請人需要說明的是:前述型砂緊實機構8的結構可以有各種變化,例如可以在緊實砂出料管231的出口部位采用多觸頭或氣沖等的緊實機構。
優選地,在前述的型砂緊實電機82與前述緊實砂出料管231的前側下部之間設置有一用于對前述主、從動輪83、84以及傳動帶85遮護的護罩88。
由圖2所示,在前述型砂緊實電機82上開設有一第一護罩固定孔822,在緊實砂出料管231上開設有第二護罩固定孔1312(共三個),在護罩88上焊固有護罩固定腳881(共四個),由固定腳螺釘8811將護罩固定腳881分別與第一護罩固定孔822以及第二護罩固定孔2312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主動輪83以及從動輪84為同步帶輪,前述的傳動帶為同步帶,然而如果用皮帶輪代替同步帶輪并相應地用皮帶代替同步帶,那么應當等同的技術手段。
前述導砂門233的下部固定在導砂門軸2331上,該導砂門軸2331的左端通過導砂門軸承座(圖2中未示出)轉動地支承在前述緊實砂出砂管231與非緊實砂出砂管232的左側交界部位的管壁上,而導砂門軸2331的右端同樣通過導砂門軸軸承座23311轉動地支承在緊實砂出砂管231與非緊實砂出砂管232的右側交界部位的管壁上并且探出右側交界部位的管壁。
前述的導砂門驅動機構9包括一導砂門驅動作用缸91和一擺臂92,導砂門驅動作用缸91通過銷軸912鉸接在前述橫梁固定座24上,該導砂門驅動作用缸91的導砂門驅動作用缸柱911朝向下,在驅動作用缸柱911的末端螺紋固定有一缸柱連接頭9111,該缸柱連接頭9111通過連接頭銷軸91111與擺臂92的一端的擺臂孔921鉸接,而該擺臂92的另一端固定在導砂門軸2331的右端。
在本實施中,前述的導砂門驅動作用缸91為氣缸,然而如果用油缸取代氣缸,應當視為等效變化,前述的作用缸422同例。
申請人結合圖1和圖2描述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由操作者握住操作手柄2431并拽引時,由操作手柄2431帶動橫梁固定座24,由于橫梁固定座24同時與混砂筒2的右端端面以及橫梁5的右端端面固定,因而由橫梁固定座24帶動混砂筒2以混砂筒筒座22的筒座支承軸221為回轉中心(也可稱“回轉支點”)向前或向后轉動,橫梁5也同步向前或向后轉動,前述的混砂螺桿驅動機構、砂料引入斗4、固定劑引入機構6以及樹脂引入機構7也相應轉動,以使緊實砂出料管231以及非緊實砂出料管232對應到圖1所示的砂箱10的上方,在圖1中還示出了置于砂箱10內的型模20。當要對砂箱10造型時,混砂螺桿軸驅動機構3工作,由電機31帶動減速機32,經減速機32減速并由減速機32的減速機輸出軸帶動混砂螺桿軸211,由混砂螺旋片2112混砂并將混合后的造型砂向混砂筒出料口222的方向驅趕。與此同時,砂料引入斗4處于開啟狀態即處于向混砂筒腔21引砂的狀態,具體是:砂料引入斗啟閉機構42的結構體系的作用缸422工作,使作用缸柱4221向缸體內位移(以圖1所示位置狀態向左位移),由作用缸柱4221帶動啟閉閘門423左移,由啟閉閘門423解除對砂料引入斗4的出料口的封閉,向混砂筒腔21引入砂料。還與此同時,固化劑引入機構6的固化劑計量泵61在固化劑計量泵電機62的工作下進入工作狀態,即進入向混砂筒腔21引入固化劑的狀態,以及樹脂引入機構7的樹脂計量泵71在樹脂計量泵電機72的工作下進入工作狀態,即進入向混砂筒腔21引入樹脂的狀態,進入混砂筒腔21內的固化劑以及樹脂與前述砂料混合。
如申請人在上面所述,在保持型腔不變形,不退讓的過程中,型腔由內向外所需的型砂的強度是不同的,即內部強度大,而外部強度小,因而在導砂門驅動機構9的結構體系的導砂門驅動作用缸91的工作下,由導砂門驅動作用缸柱911帶動擺臂92,由擺臂92帶動導紗門軸2331,由導紗門軸2331的回轉帶動導砂門233,由導砂門233對非緊實砂出料管232的非緊實砂出料管進料口封閉,出自混砂筒腔出料口222的型砂即造型砂只能從緊實砂出料管231引出。此時在型砂緊實機構8的型砂緊實電機82的工作下,由型砂緊實電機軸821帶動主動輪83,經傳動帶85帶動從動輪84,由從動輪84帶動型砂緊實板軸86,由型砂緊實板軸86帶動一組型砂緊實板87,由一組型砂緊實板87將由混砂筒腔出料口222引入緊實砂出料管231內的混合后的型砂即造型砂甩入砂箱10,當型模20被型砂完全覆蓋后,便在型模20的外圍形成高強度型砂層30a(也可稱緊實層),使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除具有混砂功能外還具有型砂緊實功能,印證了自硬砂混砂造型的說法。接著由在線作業人員通過對電氣控制箱(圖中未示出)上的操作按鈕的操作,使前述導砂門驅動作用缸91反向工作,按前述相反過程,由導砂門233改為對緊實砂出料管231的緊實砂出料管進料口的封閉狀態,出自混砂筒腔出料口222的型砂只能從非緊實砂出料管232引出,而此時的型砂緊實電機82處于停止工作的狀態。與此同時,通過對固化劑引入機構6以及樹脂引入機構7的調節(通過對電氣控制箱上的相應旋鈕的調節),使引入混料筒腔21內的固化劑以及樹脂的量減少,進入砂箱10內的型砂的強度及密度便相應降低,并且在前述高強度型砂層30a外形成低強度、低密度型砂層30b。高強度型砂層30a中的砂料與樹脂的重量比為100∶1.2-1.5,固化劑的重量為樹脂重量的40%;低強度型砂層30b中,砂料與樹脂的重量比為100∶0.8-1,固化劑的重量為樹脂重量的40%。由此可知,采用本發明方案,因型砂緊實機構8的作用能使進入砂箱10內的造型砂緊實,可顯著人減輕人工輔助緊實的作業強度;因導砂門233的轉換作用,能滿足雙路單獨進砂要求,并且能顯著節省固化劑和樹脂,充分體現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記載的諸技術效果,不失為一個極致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