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械加工用能夠牢固固定鋼板的打磨機械,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機械制造加工過程中,鋼板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板材之一,鋼板在使用時,大部分情況下需要對鋼板的表面進行打磨,將表面的污染物打磨干凈,然后進行下一步工序加工,目前,對鋼板的發(fā)打磨主要采用打磨裝置進行打磨,現(xiàn)有的打磨裝置在進行打磨時,往往存在剛剛固定不牢固,鋼板打磨過程中出現(xiàn)移動、掉落問題,降低了作業(yè)效率,導致打磨不均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械加工用能夠牢固固定鋼板的打磨機械,采用吸附固定氣筒焊接在上支撐板上的中央,吸附管焊接在吸附固定氣筒的底端,吸附橡膠頭安裝在吸附管的底端,左固定電磁鐵芯焊接在上支撐板底部的左側,右固定電磁鐵芯焊接在上支撐板底部的右側,電磁線圈纏繞在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上的設計,利用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接通電源后產(chǎn)生的電磁力將鋼板吸附固定,同時,通過抽氣桿使吸附活塞向上移動,吸附固定氣筒產(chǎn)生的負壓差能夠使吸附橡膠頭將鋼板進行吸附固定,其設計科學合理,鋼板固定牢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發(fā)明的一種機械加工用能夠牢固固定鋼板的打磨機械,它包含:底板、立柱、上支撐板、吸附固定氣筒、吸附管、吸附橡膠頭、左固定電磁鐵芯、右固定電磁鐵芯、電磁線圈、導向筒、頂升氣缸柱、頂升氣缸、氣缸活塞、打磨電機、驅(qū)動軸、打磨刷板、吸附活塞、抽氣桿、電源、線路、開關、打氣筒、氣筒活塞、打氣桿、氣管、單向閥、左支撐柱、右支撐柱、打磨鋼絲刷毛、鋼板,所述的立柱焊接在底板上的右側,上支撐板焊接在立柱的頂端,所述的吸附固定氣筒焊接在上支撐板上的中央,吸附管焊接在吸附固定氣筒的底端,吸附橡膠頭安裝在吸附管的底端,所述的左固定電磁鐵芯焊接在上支撐板底部的左側,右固定電磁鐵芯焊接在上支撐板底部的右側,電磁線圈纏繞在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上,所述的頂升氣缸固定安裝在底板上的中央,導向筒焊接在頂升氣缸正上方的底板上,氣缸活塞安裝在頂升氣缸內(nèi),頂升氣缸柱安裝在氣缸活塞上,頂升氣缸柱穿過導向筒,打磨電機固定安裝在頂升氣缸柱的頂端,驅(qū)動軸安裝在打磨電機內(nèi),打磨刷板焊接在驅(qū)動軸的頂端,打磨鋼絲刷毛固定在打磨刷板上,所述的左支撐柱焊接在底板底部的左側,右支撐柱焊接在底板底部的右側,打氣筒焊接在右支撐柱上,氣筒活塞安裝在打氣筒內(nèi),打氣桿固定安裝在氣缸活塞上。
進一步,所述的頂升氣缸通過氣管與打氣筒連接,單向閥安裝在打氣筒上,單向閥能夠保證打氣筒打氣時,氣體只能由打氣筒沖入到頂升氣缸內(nèi),而不能逆向流動,所述的電磁線圈通過線路與電源連接,開關串聯(lián)在線路上,所述的吸附活塞安裝在吸附固定氣筒內(nèi),抽氣桿安裝在吸附活塞上,所述的鋼板放置在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以及吸附橡膠頭的底端,鋼板通過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接通電源后產(chǎn)生的電磁力和吸附橡膠頭固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采用吸附固定氣筒焊接在上支撐板上的中央,吸附管焊接在吸附固定氣筒的底端,吸附橡膠頭安裝在吸附管的底端,左固定電磁鐵芯焊接在上支撐板底部的左側,右固定電磁鐵芯焊接在上支撐板底部的右側,電磁線圈纏繞在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上的設計,利用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接通電源后產(chǎn)生的電磁力將鋼板吸附固定,同時,通過抽氣桿使吸附活塞向上移動,吸附固定氣筒產(chǎn)生的負壓差能夠使吸附橡膠頭將鋼板進行吸附固定,其設計科學合理,鋼板固定牢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立柱;3-上支撐板;4-吸附固定氣筒;5-吸附管;6-吸附橡膠頭;7-左固定電磁鐵芯;8-右固定電磁鐵芯;9-電磁線圈;10-導向筒;11-頂升氣缸柱;12-頂升氣缸;13-氣缸活塞;14-打磨電機;15-驅(qū)動軸;16-打磨刷板;17-吸附活塞;18-抽氣桿;19-電源;20-線路;21-開關;22-打氣筒;23-氣筒活塞;24-打氣桿;25-氣管;26-單向閥;27-左支撐柱;28-右支撐柱;29-打磨鋼絲刷毛;30-鋼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中示出的具體實施例來描述本發(fā)明。但是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發(fā)明的概念。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底板1、立柱2、上支撐板3、吸附固定氣筒4、吸附管5、吸附橡膠頭6、左固定電磁鐵芯7、右固定電磁鐵芯8、電磁線圈9、導向筒10、頂升氣缸柱11、頂升氣缸12、氣缸活塞13、打磨電機14、驅(qū)動軸15、打磨刷板16、吸附活塞17、抽氣桿18、電源19、線路20、開關21、打氣筒22、氣筒活塞23、打氣桿24、氣管25、單向閥26、左支撐柱27、右支撐柱28、打磨鋼絲刷毛29、鋼板30,所述的立柱2焊接在底板1上的右側,上支撐板3焊接在立柱2的頂端,所述的吸附固定氣筒4焊接在上支撐板3上的中央,吸附管5焊接在吸附固定氣筒4的底端,吸附橡膠頭6安裝在吸附管5的底端,所述的左固定電磁鐵芯7焊接在上支撐板3底部的左側,右固定電磁鐵芯8焊接在上支撐板3底部的右側,電磁線圈9纏繞在左固定電磁鐵芯7和右固定電磁鐵芯8上,所述的頂升氣缸12固定安裝在底板1上的中央,導向筒10焊接在頂升氣缸12正上方的底板1上,氣缸活塞13安裝在頂升氣缸12內(nèi),頂升氣缸柱11安裝在氣缸活塞13上,頂升氣缸柱11穿過導向筒10,打磨電機14固定安裝在頂升氣缸柱11的頂端,驅(qū)動軸15安裝在打磨電機14內(nèi),打磨刷板16焊接在驅(qū)動軸15的頂端,打磨鋼絲刷毛29固定在打磨刷板16上,所述的左支撐柱27焊接在底板1底部的左側,右支撐柱28焊接在底板1底部的右側,打氣筒22焊接在右支撐柱28上,氣筒活塞23安裝在打氣筒22內(nèi),打氣桿24固定安裝在氣缸活塞23上。
具體地,所述的頂升氣缸12通過氣管25與打氣筒22連接,單向閥26安裝在打氣筒22上,單向閥26能夠保證打氣筒22打氣時,氣體只能由打氣筒22沖入到頂升氣缸12內(nèi),而不能逆向流動,所述的電磁線圈9通過線路20與電源19連接,開關21串聯(lián)在線路20上,所述的吸附活塞17安裝在吸附固定氣筒4內(nèi),抽氣桿18安裝在吸附活塞17上,所述的鋼板30放置在左固定電磁鐵芯7和右固定電磁鐵芯8以及吸附橡膠頭6的底端,鋼板通過左固定電磁鐵芯7和右固定電磁鐵芯8接通電源19后產(chǎn)生的電磁力和吸附橡膠頭6固定。
本發(fā)明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采用吸附固定氣筒焊接在上支撐板上的中央,吸附管焊接在吸附固定氣筒的底端,吸附橡膠頭安裝在吸附管的底端,左固定電磁鐵芯焊接在上支撐板底部的左側,右固定電磁鐵芯焊接在上支撐板底部的右側,電磁線圈纏繞在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上的設計,利用左固定電磁鐵芯和右固定電磁鐵芯接通電源后產(chǎn)生的電磁力將鋼板吸附固定,同時,通過抽氣桿使吸附活塞向上移動,吸附固定氣筒產(chǎn)生的負壓差能夠使吸附橡膠頭將鋼板進行吸附固定。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