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風電軸承齒面淬火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齒面淬火感應器的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風電設備是風力發電系統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不僅其技術水平和質量性能是影響風電系統能否正常、可靠及高效運行的關鍵因素,而且其成本一般也占到風電系統建設總成本的60%-80%。風電設備的核心零部件就是軸承,由于風電設備的惡劣工況和長壽命、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使得風電軸承具有較高的技術復雜度,是公認的國產化難度最大的兩大部分(軸承和控制系統)之一,成為影響我國風電制造業發展的軟肋。風電軸承的工況條件不叫惡劣,經受溫度、濕度和載荷變化范圍大,偏航和變槳軸承要承受很大的傾覆力矩,增速器軸承在啟動和制動時要承受很大的沖擊載荷,所以需要軸承具有低摩擦力矩、高運轉靈活性的特點。
在風電軸承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對軸承內齒進行強化加工,感應淬火、調質、滲碳和滲氮一起構成了四大基礎工藝,根據ISO6336標準,對于模數大于16的齒輪件不再推薦使用氮化工藝提高表面硬度,只能夠通過采用感應淬火的方法進行加工。傳統的風電軸承感應淬火是將感應器與齒面之間保留一定間隙,再對齒面進行淬火處理,然而這種處理方式不能夠很好的掌握感應器與齒面的間距,導致間距過大或過小現象發生,對熱處理的強度和產品的質量均產生不利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齒面淬火感應器的定位裝置,其設計結構簡單、科學合理,使用方便;在原有感應淬火裝置的基礎上,增加定位裝置,能夠將淬火感應器與齒面始終保持相同的間距,提高熱處理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齒面淬火感應器的定位裝置,包括底座、感應淬火裝置和定位裝置,底座為金屬板,在底座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感應淬火裝置和定位裝置,感應淬火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連接架和淬火感應器,第一固定架與底座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架上安裝有第一連接架,第一連接架盡頭可拆卸連接有淬火感應器,淬火感應器旁邊設置有工件,工件安裝在旋轉平臺上,淬火感應器伸入到工件的凹槽內,與齒面不接觸,淬火感應器用于對齒面進行淬火處理,定位裝置由第二固定架、第二連接架和定位棒組成,第二固定架固定安裝在底座上表面,在第二固定架上可拆卸連接有第二連接架,第二連接架盡頭可拆卸安裝有定位棒,在底座下方設置有驅動裝置。
所述定位棒為圓柱形棒料,且直徑大于工件兩齒間的齒距。
所述淬火感應器形狀與工件齒面凹槽截面相同,尺寸小于凹槽尺寸。
所述驅動裝置與底座固定連接,可驅動底座進行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移動。
這種齒面淬火感應器定位裝置的使用過程為:將工件放置在旋轉工作臺上,由控制系統控制驅動裝置工作,將底座靠近待淬火區域,底座上的定位棒接觸齒面后停止移動,此時,淬火感應器與齒面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隙,即可對風電軸承齒面進行淬火處理,淬火過程中,由驅動裝置控制底座上下移動,以便將齒面進行整體淬火,當齒面淬火完成之后,驅動裝置驅動底座后退,工件旋轉一定角度,再次依靠定位棒定位,完成淬火工作。
所述底座為金屬板,在底座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感應淬火裝置和定位裝置;這樣設置的目的是:能夠將感應淬火裝置與定位裝置進行固定,使得淬火感應器和定位棒始終保持固定間距,方便定位。
所述感應淬火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連接架和淬火感應器,第一固定架與底座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架上安裝有第一連接架,第一連接架盡頭可拆卸連接有淬火感應器;這樣設置的目的是:能夠方便淬火感應器的固定和拆卸,便于更換和維修。
所述淬火感應器旁邊設置有工件,工件安裝在旋轉平臺上,淬火感應器伸入到工件的凹槽內,與齒面不接觸;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一是能夠方便工件進行旋轉,使得每個齒面都能夠進行淬火,二是能夠提高齒面淬火的質量,提高齒面強度,有利于提高風電軸承的壽命。
所述定位裝置由第二固定架、第二連接架和定位棒組成,第二固定架固定安裝在底座上表面,在第二固定架上可拆卸連接有第二連接架,第二連接架盡頭可拆卸安裝有定位棒,在底座下方設置有驅動裝置;這樣設置的目的是:能夠便于定位棒的更換,以滿足不同尺寸風電軸承齒面的淬火處理,節省材料和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方案提供一種齒面淬火感應器的定位裝置,其設計結構簡單、科學合理,使用方便;在原有感應淬火裝置的基礎上,增加定位裝置,能夠將淬火感應器與齒面始終保持相同的間距,提高齒面熱處理質量的穩定性,也能夠提高風電軸承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中標記:1、底座,2、感應淬火裝置,201、第一固定架,202、第一連接架,203、淬火感應器,3、定位裝置,301、第二固定架,302、第二連接架,303、定位棒,4、工件,5、驅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齒面淬火感應器的定位裝置,包括底座1、感應淬火裝置2和定位裝置3,底座1為金屬板,在底座1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感應淬火裝置2和定位裝置3,感應淬火裝置2包括第一固定架201、第一連接架202和淬火感應器203,第一固定架201與底座1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架201上安裝有第一連接架202,第一連接架202盡頭可拆卸連接有淬火感應器203,淬火感應器203旁邊設置有工件4,工件4安裝在旋轉平臺上,淬火感應器203伸入到工件4的凹槽內,與齒面不接觸,淬火感應器203用于對齒面進行淬火處理,定位裝置3由第二固定架301、第二連接架302和定位棒303組成,第二固定架301固定安裝在底座1上表面,在第二固定架301上可拆卸連接有第二連接架302,第二連接架302盡頭可拆卸安裝有定位棒303,在底座1下方設置有驅動裝置5。
定位棒303為圓柱形棒料,且直徑大于工件4兩齒間的齒距。
淬火感應器203形狀與工件4齒面凹槽截面相同,尺寸小于凹槽尺寸。
驅動裝置5與底座1固定連接,可驅動底座1進行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移動。
這種齒面淬火感應器定位裝置的使用過程為:將工件4放置在旋轉工作臺上,由控制系統控制驅動裝置5工作,將底座1靠近待淬火區域,底座1上的定位棒303接觸齒面后停止移動,此時,淬火感應器203與齒面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隙,即可對風電軸承齒面進行淬火處理,淬火過程中,由驅動裝置5控制底座1上下移動,以便將齒面進行整體淬火,當齒面淬火完成之后,驅動裝置5驅動底座1后退,工件4旋轉一定角度,再次依靠定位棒303定位,完成淬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