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淬火感應器,具體是一種剎車蹄片淬火感應器。
背景技術:
剎車蹄片是指受剎車凸輪或推桿的作用量而被推向外展開壓制剎車鼓起制動作用的配件,其形狀如半月形,由于其結構的復雜性導致在淬火時采用連續淬火方式,效率低,且需淬火的4個R處功率無法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蹄片感應淬火時的高效率、高質量,特提出一種剎車蹄片淬火感應器。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剎車蹄片淬火感應器,包括第一感應器線圈,第一感應器線圈下設有第一噴水圈,第一感應器線圈下通過連接底座與變壓器連接,其特征在于:對應剎車蹄片的A端在第一感應器線圈的側面設有第二感應器線圈,并在第二感應器線圈下設有第二噴水圈;其中第一感應器線圈和第二感應器線圈串聯為一體,第二感應器線圈通過連接底座和變壓器連接形成感應回路;第一噴水圈和第二噴水圈也串聯為一體,第二噴水圈再和主回路形成供水回路。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對應剎車蹄片的B端還設有第三感應器線圈和第四感應器線圈,第三感應器線圈和第四感應器線圈下分別設有第三噴水圈和第四噴水圈;其中第三感應器線圈和第四感應器線圈再串聯至第一感應器線圈和第二感應器線圈,最后通過第四感應器線圈、連接底座和變壓器連接形成感應回路;第三噴水圈和第四噴水圈也和第一噴水圈及第二噴水圈也串聯為一體,第四噴水圈再和主回路形成供水回路。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的第一感應器線圈和第二感應器線圈以及第三感應器線圈和第四感應器線圈的功率一致。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將第二感應器線圈通過連接底座和變壓器連接形成感應回路;第一噴水圈和第二噴水圈也串聯為一體,第二噴水圈再和主回路形成供水回路。第三感應器線圈和第四感應器線圈再串聯至第一感應器線圈和第二感應器線圈,最后通過第四感應器線圈、連接底座和變壓器連接形成感應回路;第三噴水圈和第四噴水圈也和第一噴水圈及第二噴水圈也串聯為一體,第四噴水圈再和主回路形成供水回路。
本實用新型采用串聯結構,實現一次淬火,使4個R處淬火功率達到一致;效率提高50%;一次淬火,節省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中1是第一感應器線圈,2是第一噴水圈,3是連接底座,4是第二感應器線圈,5是第二噴水圈,6是第三感應器線圈,7是第三噴水圈,8是第四感應器線圈,9是第四噴水圈。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
一種剎車蹄片淬火感應器,包括第一感應器線圈1,第一感應器線圈1下設有第一噴水圈2,第一感應器線圈1下通過連接底座3與變壓器連接,對應剎車蹄片的A端在第一感應器線圈1的側面設有第二感應器線圈4,并在第二感應器線圈4下設有第二噴水圈5;其中第一感應器線圈1和第二感應器線圈4串聯為一體,第二感應器線圈4通過連接底座3和變壓器連接形成感應回路;第一噴水圈2和第二噴水圈5也串聯為一體,第二噴水圈5再和主回路形成供水回路。
對應剎車蹄片的B端還設有第三感應器線圈6和第四感應器線圈8,第三感應器線圈6和第四感應器線圈8下分別設有第三噴水圈7和第四噴水圈9;其中第三感應器線圈6和第四感應器線圈8再串聯至第一感應器線圈1和第二感應器線圈4,最后通過第四感應器線圈8、連接底座3和變壓器連接形成感應回路;第三噴水圈7和第四噴水圈9也和第一噴水圈2及第二噴水圈5也串聯為一體,第四噴水圈9再和主回路形成供水回路。
第一感應器線圈1和第二感應器線圈4以及第三感應器線圈6和第四感應器線圈9的功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