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砂線切割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頂板。
背景技術:
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用于對非金屬材料進行切割,這種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一般設有頂板,非金屬材料安放在頂板上,通過頂板的升降實現被切割非金屬材料的升降。現有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頂板一般包括平置的頂板、底座,頂板設置于底座上方,頂板的兩側設有豎置的導柱,兩導柱之間設有一個可驅動頂板上下移動的手動式絲桿傳動機構,在手動式絲桿傳動機構作用下,頂板沿導柱上下移動。這種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頂板的缺陷在于:手動式絲桿傳動機構作用在兩導柱之間的頂板上,形成杠桿式結構,由于平衡問題,頂板兩邊沿導柱無法同步上升或下降,容易出現卡滯現象,影響線切割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能使頂板兩邊同步上升或下降,無卡滯現象的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頂板電動升降機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
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頂板電動升降機構,包括平置的頂板、底座;所述頂板設置于底座上方;其改進之處在于:還包括兩根以上間隔平行豎置的絲桿、兩個以上螺母、兩個以上絲桿驅動減速箱;所述螺母安裝在頂板孔中,內孔套裝在絲桿上,并與絲桿螺紋連接;所述絲桿驅動減速箱固定連接在底座上端面,絲桿下端支承在絲桿驅動減速箱中,被絲桿驅動減速箱驅動。
上述結構中,所述絲桿下端設有蝸輪,與絲桿驅動減速箱中蝸桿嚙合。
上述結構中,所述絲桿為4根,4根絲桿在水平截面內的中心連線成四邊形。
上述結構中,所述底座上端面還設有第二變速箱、電機和兩個第一變速箱;每兩個橫向或縱向相對、處于四個絲桿的四邊形非對角線位置的絲桿驅動減速箱之間設有第一變速箱;所述橫向或縱向相對的絲桿驅動減速箱的蝸桿輸入端與第一變速箱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變速箱設置在兩個第一變速箱之間,兩個第一變速箱的輸入端與第二變速箱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變速箱的輸入端與電機輸出端連接。
上述結構中,所述第一變速箱、第二變速箱均為錐齒輪傳動機構。
上述結構中,所述絲桿驅動減速箱和第一變速箱之間、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之間以及第二變速箱和電機之間均設有聯軸器。
上述結構中,所述絲桿驅動減速箱的輸入端、第一變速箱輸出端、第一變速箱輸入端和第二變速箱輸出端均設有聯軸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 本實用新型頂板由絲桿驅動減速箱驅動通過兩根以上間隔平行豎置的絲桿轉動,帶動頂板上升或下降,在兩根以上的絲桿共同作用下,頂板兩邊同步上升或下降,無卡滯現象。
2. 底座上端面設有第二變速箱、電機和兩個第一變速箱,由電機驅動第二變速箱,由第二變速箱驅動第一變速箱,再由第一變速箱驅動絲桿驅動減速箱,最后由絲桿驅動減速箱驅動絲桿,實現電動升降,無需人工操作,移動均勻,且能實現需要的移動速度,顯著提高效率。
3. 絲桿驅動減速箱和第一變速箱之間、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之間以及第二變速箱和電機之間均設有聯軸器,補償了絲桿驅動減速箱和第一變速箱之間、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之間以及第二變速箱和電機之間的同軸度誤差。
4. 絲桿驅動減速箱的輸入端、第一變速箱輸出端、第一變速箱輸入端和第二變速箱輸出端均設有聯軸器,通過雙聯軸器結構,增加了絲桿驅動減速箱和第一變速箱之間、第一變速箱和第二變速箱之間以及第二變速箱和電機之間的同軸度誤差的補償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俯視圖。
圖3為圖2中A-A剖視圖。
圖4為圖1中B-B剖視圖。
圖5為圖3中Ⅰ部分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所示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頂板電動升降機構,包括平置的頂板2、底座5、第二變速箱7、電機8和2個第一變速箱6、4根間隔平行豎置的絲桿1(其他實施例中,絲桿1數量可以為2個、3個或4個以上)、4個螺母3(其他實施例中,螺母3數量可以為2個、3個或4個以上,螺母3數量與絲桿1數量相同)、4個絲桿驅動減速箱4(其他實施例中,絲桿驅動減速箱4數量可以為2個、3個或4個以上,絲桿驅動減速箱4數量與絲桿1數量相同),4根絲桿1在水平截面內的中心連線成四邊形;頂板2設置于底座5上方;螺母3安裝在頂板2孔中,內孔套裝在絲桿1上,并與絲桿1螺紋連接;絲桿驅動減速箱4固定連接在底座5上端面,絲桿1下端支承在絲桿驅動減速箱4中,絲桿1下端設有蝸輪4.2,與絲桿驅動減速箱4中蝸桿4.1嚙合,蝸桿4.1可驅動蝸輪4.2轉動,從而帶動絲桿1轉動。
第二變速箱7、電機8和第一變速箱6固定連接在底座5上端面上,本實施例中,第一變速箱6、第二變速箱7均為錐齒輪傳動機構;每兩個縱向相對、處于四個絲桿1的四邊形非對角線位置的絲桿驅動減速箱4之間設有第一變速箱6(其他實施例中,每兩個橫向相對、處于四個絲桿1的四邊形非對角線位置的絲桿驅動減速箱4之間設有第一變速箱6);縱向相對的絲桿驅動減速箱4的蝸桿4.1輸入端與第一變速箱6的輸出端連接(其他實施例中,橫向相對的絲桿驅動減速箱4的蝸桿4.1輸入端與第一變速箱6的輸出端連接),本實施例中,絲桿驅動減速箱4的蝸桿4.1輸入端與第一變速箱6的輸出端均設有聯軸器9;第二變速箱7設置在兩個第一變速箱6之間,兩個第一變速箱6的輸入端與第二變速箱7的輸出端連接,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一變速箱6的輸入端與第二變速箱7的輸出端均設有聯軸器9;第二變速箱7的輸入端與電機8輸出端連接,第二變速箱7和電機8之間設有聯軸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