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倒角機。
背景技術:
在模具工件加工過程中,需要對模板的棱邊進行倒角加工以去除銳邊或毛刺,目標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通用機床或者人工進行倒角,但是通用機床進行倒角存在加工成本高等缺陷;而采用人工倒角的方式則存在加工率較低、勞動強度大、倒角精度低的缺點,特別是長方形工件需要倒角的棱邊較多,現場倒角過程灰塵較多,影響作業人員身體健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自動倒角機,在能夠全方位對長方形工件棱邊進行倒角的基礎上,提高生產效率以及加工質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長方形工件自動倒角機,包括用于放置長方形工件的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用于定位工件長邊的定位塊以及用于調整長方形工件位置的長度方向推桿和寬度方向推桿,工作臺上對應長方形工件寬邊的一側設置有用于對長方形工件的寬邊進行定位并能夠對長方形工件在垂直方向進行180°旋轉的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工作臺上方還設置有用于在倒角過程中壓緊工件的壓緊塊以及用于對長方形工件在水平方向進行180°旋轉的旋轉吸取機構;所述工作臺上對應長方形工件任一長寬高方向的位置分別設置用于對長邊進行倒角的長度方向倒角機構、對寬邊進行倒角的寬度方向倒角機構以及對高邊進行倒角的高度方向倒角機構。
上述長方形工件自動倒角機,所述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包括水平設置在工作臺旁固定支撐上的第二伸長氣缸,第二伸長氣缸的自由端設置有用于對長方形工件在垂直方向進行180°旋轉的第二旋轉氣缸,第二旋轉氣缸的端部設置有用于夾緊工件的夾緊氣缸,夾緊氣缸的外端設置有定位長方形工件的夾緊塊。
上述長方形工件自動倒角機,所述壓緊塊包括設置有壓緊部件的下壓部件,下壓部件通過設置在支撐機構上的壓緊氣缸控制上行與下行。
上述長方形工件自動倒角機,所述旋轉吸取機構包括設置在支撐機構上的第一伸長氣缸,第一伸長氣缸的自由端設置有用于對長方形工件在水平方向進行180°旋轉的第一旋轉氣缸,第一旋轉氣缸的下端設置有用于吸附工件的吸盤。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技術進步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現了長方形工件倒角的機械化和自動化作業,不僅能夠全方位對長方形工件的12條棱邊進行倒角作業,而且還能夠消除傳統倒角方式存在的工件尺寸不準的缺陷,定位及倒角精度高,大大提高了加工質量以及加工效率。 另外,在加工現場,作業人員無需近距離操作,避免了灰塵對作業人員的健康帶來威脅。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旋轉吸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長度方向倒角機構,2.長度方向推桿,3.工作臺,4.工件,5.壓緊塊,6.寬度方向推桿,7.定位塊,8.寬度方向倒角機構,9.高度方向倒角機構,10.旋轉吸取機構,10-1.第一伸長氣缸,10-2.第一旋轉氣缸,10-3.吸盤,11.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1.夾緊塊,11-2.夾緊氣缸,11-3.第二旋轉氣缸,11-4.第二伸長氣缸,11-5.固定支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長方形工件自動倒角機,用于對長方形工件或者正方形工件的各條棱邊進行倒角,其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用于放置長方形工件4的工作臺3,工作臺上設置有定位塊7、長度方向推桿2、寬度方向推桿6和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工作臺上方通過支撐機構設置有壓緊塊5和旋轉吸取機構10,工作臺上還設置有長度方向倒角機構1、寬度方向倒角機構8以及高度方向倒角機構9。
定位塊用于定位工件的長邊,長度方向推桿2用于在長度方向調整長方形工件的位置,寬度方向推桿6用于在寬度方向調整長方形工件的位置。
壓緊塊5用于在長方形工件到達位置后壓緊工件,包括設置有壓緊部件的下壓部件,下壓部件通過設置在支撐機構上的壓緊氣缸控制上行與下行。
長度方向倒角機構1、寬度方向倒角機構8以及高度方向倒角機構9分別對應長方形工件的長寬高方向的位置。其中,長度方向倒角機構1可沿長方形工件的長邊行走,用于對長邊進行倒角;寬度方向倒角機構8可沿長方形工件的寬邊行走,用于對寬邊進行倒角;高度方向倒角機構9可沿長方形工件的高度方向行走,用于對高棱邊進行倒角。
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設置在對應長方形工件寬邊的工作臺一側,不僅用于對長方形工件的寬邊進行定位,還能夠對長方形工件在垂直方向進行180°旋轉。本實用新型中,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的結構如圖4所示,包括夾緊塊11-1、夾緊氣缸11-2、第二旋轉氣缸11-3和第二伸長氣缸11-4;其中第二伸長氣缸11-4水平設置在工作臺上方,第二伸長氣缸11-4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工作臺旁固定支撐11-5上,用于控制其他部分的伸縮;第二旋轉氣缸11-3設置在第二伸長氣缸11-4的自由端,用于對長方形工件在垂直方向進行180°旋轉;夾緊氣缸11-2設置在第二旋轉氣缸11-3的端部,用于夾緊工件;夾緊塊11-1設置在夾緊氣缸11-2的外端,用于定位長方形工件。
旋轉吸取機構10,用于對長方形工件在水平方向進行180°旋轉,其結構如圖3所示,包括第一伸長氣缸10-1、第一旋轉氣缸10-2和吸盤10-3;其中第一伸長氣缸10-1垂直于工作臺設置,用于控制第一旋轉氣缸10-2和吸盤10-3的伸縮;第一旋轉氣缸10-2設置在第一伸長氣缸10-1的自由端,用于對長方形工件在水平方向進行180°旋轉;吸盤10-3設置在第一旋轉氣缸10-2的下端,用于吸附工件。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為:利用角定位的方式將工件固定好后,壓緊塊5壓緊工件,各個方向的倒角邊機開始工作修邊倒角;完成后,再由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將工件180°翻轉后,進行工件的另外3條邊的修邊倒角;再次完成后,由旋轉吸取機構10將工件180°旋轉后,進行工件的另外3條邊的修邊倒角;最后,再由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將工件180°翻轉后,再進行工件的另外3條邊的修邊倒角。最終將工件的12條邊倒角完畢。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
第一步,工件4到達所需位置工作臺3后,則由寬度方向推桿6將工件4送入工作平臺3,與長度方向定位塊7配合好后,寬度方向推桿6退回,在由長度方向推桿2將工件4與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配合好后,則長度方向推桿2退回一定距離,再次寬度方向推桿6再次推送工件4與長度方向定位塊7配合好后,長度方向推桿2將工件4與寬度定位及旋轉機構11配合好后。通過角定位的方式,工件4被定位好后,則壓緊塊5開始工作。壓緊塊5由壓緊氣缸將下壓部件推送到工件4位置上方后,再由下壓部件中壓緊部件將工件4壓緊。工件4被壓緊后,長度方向推桿2與寬度方向推桿6退回至初始位置,同時長度方向定位塊7、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各自向上提升一定的高度。然后長度方向倒角機構1開始工作,長度方向倒角機構1由初始位置將工件4的長度倒角完成后退回至初始位置;再次寬度方向倒角機構8開始工作,寬度方向倒角機構8將工件4寬度倒角完成后退后回至初始位置;最后高度方向倒角機構9開始時工作,高度方向倒角機構9將工件4的高度倒角完成后回到初始位置。工件4的三條邊被倒角完成后,則長度方向定位塊7及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回到初始位置,同時壓緊氣缸松開,壓緊塊5退回至初始狀態。
第二步,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開始工作,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通過伺服電機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即夾持點在墊塊的中心位置)后,同時第二夾緊氣缸11-2張開,后由第二伸長氣缸11-4將夾緊塊11-1送入工件4中后,再次,第二夾緊氣缸11-2夾緊工件4,同時由伺服電機將工件4提升到合適的位置,第二旋轉氣缸11-3將工件4旋轉180°后,再由伺服電機將工件4放置在工作平臺3上,同時松開夾緊塊11-1后,第二伸長氣缸11-4縮回。工件4完成第一次旋轉。
第三步,重復上述第一步,工件4的另外三條邊被倒角完成后,則長度方向定位塊7與寬度定位塊及翻轉機構11回到初始位置,同時壓緊氣缸松開,壓緊塊5退回至初始狀態。
第四步,這時旋轉吸取機構10(如圖所示3)開始工作,旋轉吸取機構10由動力裝置移動到墊塊工件的正上方中心位置,第一伸長氣缸10-1帶動下方第一旋轉氣缸10-2與吸盤10-3動作,由吸盤10-3吸附注工件4后,第一伸長氣缸10-1將工件4提升至相應的高度,然后第一旋轉氣缸10-2將工件4旋轉180°,然后第一伸長氣缸10-1伸長,將工件4放置在工作平臺3上,同時吸盤10-3停止工作,第一伸長氣缸10-1縮回,同時旋轉吸取機構10退回至初始位置。工件4完成第二次旋轉。
第五步,重復上述第一步,再次工件4的另外三條邊被倒角完成后,則長度方向定位塊7及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回到初始位置,同時壓緊氣缸松開,壓緊塊5退回到初始狀態。
第六步,重復上述第二步,工件4完成第三次旋轉。
第七步,重復上述第一步,再次工件4的最后三條邊被倒角完成后,則長度方向定位塊7及寬度定位及翻轉機構11回到初始位置,同時壓緊氣缸松開,壓緊塊5退回到初始狀態。
至此,完成長方形工件12條棱邊的倒角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