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熱處理檢測,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鋼軌淬硬層深度試驗的方法。
背景技術:
1、隨著重載線路的快速發展,大軸重、大運量貨運列車在重載線路上陸續服役,對鋼軌硬度要求越來越高,鋼軌的耐磨性對列車運行安全越來越重要,普通鋼軌更換周期較短,影響線路運輸效率,增加了運輸成本,因此需要更加耐磨的鋼軌來滿足重載線路服役要求。
2、目前,國內外通用的手段是對鋼軌進行控制冷卻,即對鋼軌軌頭進行加速冷卻來細化組織,從而提高鋼軌硬度。鋼軌冷淬透性、淬硬層深度與組織關系無法測定,選擇適宜冷卻介質、冷卻速度達到鋼軌優良淬透性和淬硬層深度,從而達到組織、性能最佳的搭配尤為重要。結合鋼軌取樣位置、取樣尺寸和實驗方法,依據端淬實驗思路,可快速準確的測定不同成分、不同材質、不同斷面鋼軌的淬透性和淬硬性,為工藝生產制訂熱加工工藝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鋼軌淬硬層深度試驗的方法,結合鋼軌取樣位置、取樣尺寸和實驗方法,依據端淬實驗思路,可快速準確的測定不同成分、不同材質、不同斷面鋼軌的淬透性和淬硬性,為工藝生產制訂熱加工工藝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本發明一種適用于鋼軌淬硬層深度試驗的方法,包括:
4、(1)在鋼軌軌頭位置進行取樣,應為軌頭橫斷面硬度a線位置,實驗面與軌頭踏面相吻合,固定面在軌頭和軌腰交接位置;
5、(2)將鋼軌軌頭加工成帶有凸緣的圓棒,其中:凸緣直徑在之間,厚度為3mm;圓棒直徑在之間,試樣總高度在40-50mm之間;
6、(3)將鋼軌淬硬層深度試樣進行加熱,加熱溫度、保溫時間根據不同鋼質、不同工藝要求進行調整;
7、(4)試樣加熱工藝滿足實驗要求后,向直徑為的圓棒下端噴射冷卻介質,對試樣進行控制冷卻處理,冷卻時間≥10min,冷卻介質選用、冷卻速度控制根據不同鋼質、不同工藝要求進行調整;
8、(5)實驗完成后,對試樣采用車銑+精磨的方式,將試樣軸線方向磨制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用于測量硬度;磨削深度在0.4-0.5mm之間;
9、(6)在硬度實驗機上進行硬度測試,硬度測試線位于磨制面的兩條平行線,兩條線間距≥3mm,第一測量點在距離端面1mm開始,其余測點間距可為1-5mm之間;
10、(7)從試樣端部按一定間隔向樣品內部不同位置測試硬度,形成硬度與熱處理深度的關系曲線,同時結合硬度位置處顯微組織形貌,從而評判鋼軌的熱處理過程中不同位置、不同工藝下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變化。
11、進一步的,適用于所有材質的熱處理鋼軌及全部斷面的鋼軌。
12、進一步的,冷卻介質采用空氣、水霧或水。
13、進一步的,磨削深度在0.4-0.5mm之間。
14、進一步的,硬度測試采用洛氏硬度、維氏硬度進行。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
16、本發明冷卻介質選用、冷卻速度控制可根據不同鋼質、不同工藝要求進行調整,基于該方法可以測定不同成分、不同材質、不同斷面鋼軌的淬透性和淬硬性,適用于快速簡易的評判鋼軌的熱處理過程中不同位置、不同工藝下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變化,為鋼軌工藝生產制訂熱加工工藝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17、基于該方法可以測定不同成分、不同材質、不同斷面鋼軌的淬透性和淬硬性,適用于快速簡易的評判鋼軌的熱處理過程中不同位置、不同工藝下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變化。
1.一種適用于鋼軌淬硬層深度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鋼軌淬硬層深度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適用于所有材質的熱處理鋼軌及全部斷面的鋼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鋼軌淬硬層深度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卻介質采用空氣、水霧或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鋼軌淬硬層深度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中,磨削深度在0.4-0.5mm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鋼軌淬硬層深度試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硬度測試采用洛氏硬度、維氏硬度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