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由鐵、鈦、鉬、釩、鉻、錳以及錫七種金屬成分組成,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分別為:所述鐵占60?72份,所述鈦占20?25份,所述鉬占10?14份,所述釩占8?11份,所述鉻占15?19份,所述錳占18?22份,所述錫占13?17份。本發明采用鐵、鈦、鉬、釩、鉻、錳以及錫七種金屬成分組成,具有耐磨性強,耐高溫性好,方便切割,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
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合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
【背景技術】
[0002]近幾年,中國鑄造裝備行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造型設備、制芯設備、砂處理設備、澆注設備等在產品性能、可靠性、自動化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向綠色鑄造方向逐步邁進。
[0003]針對不同的材料使用的設備同樣需要不同的要求,現有技術中使用的切削刀片大多都選用較為普通,在使用多次后就容易出現磨損,使用效果欠佳。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鐵、鈦、鉬、釩、鉻、錳以及錫七種金屬成分組成,具有耐磨性強,耐高溫性好,方便切割,使用壽命長的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由鐵、鈦、鉬、釩、鉻、錳以及錫七種金屬成分組成,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分別為:所述鐵占60-72份,所述鈦占20-25份,所述鉬占10-14份,所述釩占8-11份,所述鉻占15-19份,所述錳占18-22份,所述錫占13-17份。
[0006]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鐵占61份,所述鈦占21份,所述鉬占12份,所述釩占9份,所述鉻占16份,所述錳占19份,所述錫占14份。
[0007]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鐵占71份,所述鈦占24份,所述鉬占13份,所述釩占10份,所述鉻占18份,所述錳占21份,所述錫占16份。
[0008]本發明所述為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本發明采用鐵、鈦、鉬、釩、鉻、錳以及錫七種金屬成分組成,具有耐磨性強,耐高溫性好,方便切割,使用壽命長。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0]本發明所述為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由鐵、鈦、鉬、釩、鉻、錳以及錫七種金屬成分組成,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分別為:所述鐵占60-72份,所述鈦占20-25份,所述鉬占10_14份,所述釩占8_11份,所述鉻占15-19份,所述錳占18-22份,所述錫占13-17份。
[0011]進一步地,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鐵占61份,所述鈦占21份,所述鉬占12份,所述釩占9份,所述鉻占16份,所述錳占19份,所述錫占14份。
[0012]進一步地,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鐵占71份,所述鈦占24份,所述鉬占13份,所述釩占10份,所述鉻占18份,所述錳占21份,所述錫占16份。
[0013]通過各成分不同重量百分比進行配比,使得得到的功能性合金性能高低不一。
[0014]本發明所述為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本發明采用鐵、鈦、鉬、釩、鉻、錳以及錫七種金屬成分組成,具有耐磨性強,耐高溫性好,方便切割,使用壽命長。
[001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由鐵、鈦、鉬、釩、鉻、錳以及錫七種金屬成分組成,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分別為:所述鐵占60-7 2份,所述鈦占20-2 5份,所述鉬占I O-14份,所述釩占8_11份,所述鉻占15-19份,所述猛占18_22份,所述錫占13-17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鐵占61份,所述鈦占21份,所述鉬占12份,所述釩占9份,所述鉻占16份,所述錳占19份,所述錫占14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用耐磨金屬刀片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數具體為:所述鐵占71份,所述鈦占24份,所述鉬占13份,所述釩占10份,所述鉻占18份,所述錳占21份,所述錫占16份。
【文檔編號】C22C30/04GK105838961SQ201610245773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0日
【發明人】顧云龍, 王小平
【申請人】蘇州市相城區明達復合材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