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及其制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及其制造工藝,制備裝置包括可開合的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放卷輥和收卷輥,所述基布通過一濺射平臺的表面,所述濺射平臺的表面和底部分別由金屬網和罩體構成,所述殼體上設置有抽氣道和進氣道,所述罩體連通所述抽氣道,所述基布的另一側設置有平行于所述濺射平臺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設置有濺射靶,本發明通過真空冷凝基布的方式,使基布中纖維內的水分凝固和升華,在纖維內形成空穴,利用空穴中殘余的水分蒸發時的反向力控制鍍膜進入所述空穴的程度或者在空穴對應鍍膜的位置形成孔洞,使鍍膜后的基布即能有抗電磁波的性能也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濕性。
【專利說明】
一種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及其制造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紡織面料領域,特別地,是一種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及其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市面上的抗電磁面料主要有三種,第一種,金屬纖維混紡產品的特點:金屬纖維混紡織物是不銹鋼纖維和棉纖維及化纖紡在一起而織成的,其防輻射功效是通過普通織物中的金屬纖維的含量多少和質量好壞決定的,金屬纖維的直徑大小、韌性強弱和純度的高低對產品的防輻射效果影響非常大。所以,金屬纖維的質量和成本直接影響著混紡產品的防輻射功效。第二種,金屬化織物的特點:金屬化織物,其生產工藝是是采用多靶磁控濺射鍍膜技術與復合鍍膜技術相結合的工藝而生產的軟體屏蔽材料,進而作為夾層制成防電磁波輻射系列服裝,缺點是透氣性較差。第三種,銀纖維織物的特點:該產品采用進口銀纖維,充分利用其導電性好的特點,嵌織部分尼龍長絲,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缺點是:織物較厚重,加工要求高,成本昂貴。
[0003]采用磁控濺射技術開發的紡織面料完全不使用石油基的化工原料,既可以解決環保問題,又可以緩解日益短缺的能源危機,用其制成的紡織品不僅性能良好,對人體友好、舒適,符合人類健康保健的要求,在紡織面料表面沉積納米結構鍍層過程中,實現對鍍層結構形態的控制,以及如何確保鍍層和基體之間的結合力,這些勢必會影響其功能化效果。納米結構鍍層與基材之間的結合強度主要取決于納米結構材料與基材之間的界面結合強度或附著力。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及其制造工藝,該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及其制造工藝能夠制造屏蔽性能、透氣性能兼顧的抗電磁波面料。
[0005]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該防風透濕織布的制備裝置,包括可開合的殼體,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放卷、收卷基布的放卷輥和收卷輥,所述基布通過一濺射平臺的表面,所述濺射平臺的表面和底部分別由金屬網和罩體構成,所述金屬網設置在所述罩體的罩口,所述殼體上設置有抽氣道和進氣道,所述罩體連通所述抽氣道,所述罩體內設置有給所述金屬網通高壓正電的導體,所述基布的另一側設置有平行于所述濺射平臺的基座,所述基座接通高壓負電,所述基座上設置有濺射靶。
[0006]作為優選,所述基布為天然的棉、麻、絲、毛纖維紡織而成。
[0007]作為優選,所述殼體內的底部設置有調節殼體內溫度的換熱器。
[0008]作為優選,所述進氣道環布在所述殼體的底部,其出口指向所述濺射平臺。
[0009]作為優選,所述殼體內設置濕度調節裝置。
[0010]該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造工藝,步驟如下:
1)基布在恒溫恒濕柜中靜置2~3天;
2)將基布置入殼體中進行冷凍并對殼體抽真空,靜置20?80小時;
3)殼體抽真空,在殼體中通入Ar-02混合氣體對基布在殼體中進行磁控濺射卷鍍,同時利用罩體對基布表面進行抽氣;
4)完成磁控濺射恢復常溫后,靜置至少6小時取出基布。
[0011]作為優選,所述基布在室溫18到22攝氏度,相對濕度保持在50%?65%。
[0012]作為優選,步驟2)中的冷凍溫度為-20°0-196攝氏度°C。
[0013]作為優選,步驟3)中在磁控濺射前將基布進行回溫。
[0014]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通過真空冷凝基布的方式,使基布中纖維內的水分凝固和升華,在纖維內形成空穴,利用空穴中殘余的水分蒸發時的反向力控制鍍膜進入所述空穴的程度或者在空穴對應鍍膜的位置形成孔洞,使鍍膜后的基布即能有抗電磁波的性能也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濕性。
[0015]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抗電磁波天然面料內纖維的結構示意圖。
[0017]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參閱圖1,該防風透濕織布的制備裝置,包括可開合的殼體100,所述殼體100內設置有放卷、收卷基布10的放卷棍410和收卷棍420,所述基布10通過一派射平臺的表面,所述濺射平臺的表面和底部分別由金屬網200和罩體210構成,所述金屬網200設置在所述罩體210的罩口,所述殼體100上設置有抽氣道220和進氣道110,所述罩體210連通所述抽氣道220,所述罩體210內設置有給所述金屬網200通高壓正電的導體,所述基布10的另一側設置有平行于所述濺射平臺的基座310,所述基座接通高壓負電,所述基座上設置有濺射靶300。
[0019]上述的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所述基布10為天然的棉、麻、絲、毛纖維紡織而成。
[0020]上述的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所述殼體100內的底部設置有調節殼體內溫度的換熱器120。
[0021]上述的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備裝置,所述進氣道110環布在所述殼體100的底部,其出口指向所述濺射平臺。
[0022]作為優選,所述殼體100內設置濕度調節裝置130。
[0023]該抗電磁波天然面料的制造工藝,步驟如下:
I)基布在恒溫恒濕柜中靜置2?3天,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殼體100中的濕度調節裝置130和換熱器120能夠使殼體100代替恒溫恒濕柜,所述基布在室溫18到22攝氏度,相對濕度保持在50%?65%,控制恒溫恒濕能使基布1在加工時保持同樣的規格;
2)將基布10置入殼體100中進行冷凍并對殼體100抽真空,冷凍溫度為-20 °0-196攝氏度°〇,靜置20?80小時,基布1后,基布10中的纖維中的水分凝結,參閱圖2,由于殼體100處于真空狀態,纖維20中凝結的水分不斷升華,凝結的水分升華后纖維內形成空穴40。
[0024]3)在磁控濺射前將基布10進行回溫,回溫可以防止基布10在磁控濺射時因溫度發生劇烈變化而使纖維20損壞,磁控濺射開始時,按傳統流程將殼體100抽真空,在殼體100中通入Ar-02混合氣體對基布10在殼體100中進行磁控濺射卷鍍,同時利用罩體210對基布10表面進行抽氣,參閱圖2,抽氣能使基布10的纖維上的空穴40在磁控濺射升溫的過程中排出剩余的水分,同時剩余的水分在蒸發時帶走基布10的熱量,防止基布10過熱,同時有殘余水分較多的部分空穴40在蒸發時,反方向撞擊濺射的鍍膜30分子,使鍍膜30產生孔洞50,有殘余水分較少的部分空穴40在蒸發時,對鍍膜30分子的撞擊規模較小,因此只有部分鍍膜30進入空穴40,而這種部分進入的狀態因為鍍膜的附著面增加而加強了鍍膜30的附著力,而孔洞50則增加了基布10鍍膜后的透氣性和吸濕性。
[0025]4)完成磁控濺射恢復常溫后,靜置至少6小時取出基布10。
[0026]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防風透濕織布的制備裝置,包括可開合的殼體(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00)內設置有放卷、收卷基布(10)的放卷棍(410)和收卷棍(420),所述基布(10)通過一派射平臺的表面,所述濺射平臺的表面和底部分別由金屬網(200)和罩體(210)構成,所述金屬網(200)設置在所述罩體(210)的罩口,所述殼體(100)上設置有抽氣道(220)和進氣道(110),所述罩體(210)連通所述抽氣道(220),所述罩體(210)內設置有給所述金屬網(200)通高壓正電的導體,所述基布(10)的另一側設置有平行于所述濺射平臺的基座(310),所述基座(310)接通高壓負電,所述基座上設置有濺射靶(30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透濕織布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10)為天然的棉、麻、絲、毛纖維紡織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透濕織布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00)內的底部設置有調節殼體內溫度的換熱器(12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透濕織布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道(110)環布在所述殼體(100)的底部,其出口指向所述濺射平臺。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透濕織布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00)內設置濕度調節裝置(130)。6.一種防風透濕織布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開合的殼體(100),其特征在于:驟如下: 基布在恒溫恒濕柜中靜置2?3天; 將基布置入殼體(100)中進行冷凍并對殼體抽真空,靜置20?80小時; 殼體(100)抽真空,在殼體中通入Ar-02混合氣體對基布(10)在殼體(100)中進行磁控濺射卷鍍,同時利用罩體(210)對基布(10)表面進行抽氣; 完成磁控濺射恢復常溫后,靜置至少6小時取出基布(10)。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風透濕織布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10)在室溫18到22攝氏度,相對濕度保持在50%?65%。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風透濕織布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的冷凍溫度為-20°0-196攝氏度°C。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風透濕織布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在磁控濺射前將基布(10)進行回溫。
【文檔編號】C23C14/56GK105887031SQ201610287817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5月4日
【發明人】喬輝
【申請人】蘇州瑞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