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氧氣氧化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氧氣氧化管。
目前,常用的集氣式臭氧管采用金屬管作為外殼,工作時O3與金屬管內壁發生反應,造成二次污染,其中心部件,由于不是真空充氣裝置,工作時所產生的臭氧濃度偏低,而要達到理想的臭氧濃度,則要提高電路板高壓部份的造價,產品成本高,不利市場的競爭。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的臭氧濃度高,而且不出現第二次污染的現象的氧氣氧化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氧氣氧化管,由非金屬管、塑料帽、密封玻璃管組成,兩塑料帽分別套在非金屬管的兩端,在塑料帽上設有通氣孔和負極接線端子、正極接線端子,設在非金屬管內的經真空處理后充裝惰性氣體的密封玻璃管上套有金屬網,該金屬網通過導線與負極接線端子相連接,引出設在經真空處理后充裝惰性氣體的密封玻璃管內的金屬線與正極接線端子相連接。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非金屬外殼內壁不會受到O3氧化使氧化管上不出現第二次污染問題,中心部件的設計使電路板高壓部份的造價減少,整體結構簡單化,直觀性極高,從透明外殼可以觀察到O3管的發光情況,便于維修更換。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的一種實施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氧氣氧化管,由非金屬管4、塑料帽2、密封玻璃管6組成,兩塑料帽2分別套在非金屬管4的兩端,在塑料帽2上設有通氣孔3和負極接線端子1、正極接線端子8,設在非金屬管內的經真空處理后充裝惰性氣體的密封玻璃管6上套有金屬網5,該金屬網5通過導線與負極接線端子1相連接,引出設在經真空處理后充裝惰性氣體的密封玻璃管6內的金屬線7與正極接線端子8相連接。使用時氧氣氧化管接上高頻振蕩脈沖電路,臭氧從正電極與負電極之間產生,并且在外部氣泵的作用下產生的臭氧氣體從非金屬管內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即從通氣孔上排出;正因為所產生的臭氧氣體具有定向排氣功能,所以能應用在水處理或用于容器內部消毒殺菌。
權利要求1.一種氧氣氧化管、由非金屬管(4)、塑料帽(2)、密封玻璃管(6)組成,兩塑料帽(2)分別套在非金屬管(4)的兩端,在塑料帽(2)上設有通氣孔(3)和負極接線端子(1)、正極接線端子(8),其特征在于設在非金屬管內的密封玻璃管(6)上套有金屬網(5),該金屬網(5)通過導線與負極接線端子(1)相連接,引出設在密封玻璃管(6)內的金屬線(7)與正極接線端子(8)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由非金屬管、塑料帽、密封玻璃管組成的氧氣氧化管,兩塑料帽分別套在非金屬管的兩端,在塑料帽上設有通氣孔和負極接線端子、正極接線端子,設在非金屬管內的密封玻璃管上套有金屬網,該金屬網通過導線與負極接線端子相連接,引出設在密封玻璃管內的金屬線與正極接線端子相連接,這結構不產生第二次污染、結構簡單、成本低、而且產生的臭氧濃度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C01B13/10GK2487725SQ0124202
公開日2002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01年6月8日
發明者李振雄 申請人:李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