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肥料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型水溶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經水溶解或稀釋,用于灌溉施肥、葉面施肥、無土栽培、浸種蘸根等用途的液體或固體肥料,稱為水溶肥料。一般可溶性的各類植物營養(yǎng)元素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都可用作水溶肥料。腐植酸肥料以其優(yōu)點較好地彌補了無機肥和有機肥兩者的不足,由于腐植酸是一種天然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它含有碳、氫、氧、氮等元素,芳香核、羥基、羧基、羰基、醌基、甲氧基等活性基因。這些活性基團決定了腐植酸具有弱酸性、親水性、離子交換性、絡合性、氧化還原性及生理活性等,兼有改良土壤和刺激農作物生長雙重作用。而腐植酸液體肥料與固體肥料相比較,富含植物必需的氮、磷、鉀和銅、鐵、錳、鋅、硼等多種營養(yǎng)元素,更具有肥效快、營養(yǎng)均衡、施用簡便等優(yōu)點。
受礦物腐植酸提取工藝和活性的限制,目前大部分腐植酸水溶肥料中的腐植酸抗凝絮性能和活性都不理想,因此使用后起不到相應的效果。有的還添加有激素成分,雖然能使作物提早成熟,但后期出現(xiàn)早衰,產量和品質下降。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作物及其農副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單單靠傳統(tǒng)的種植方式和長期施用化學肥料已不能滿足綠色有機食品供應及生產的要求,所以植物性蛋白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是生產生物活性水溶肥的資源開發(fā)的重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肥料和現(xiàn)階段水溶肥料造成的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土傳病害以及腐殖酸抗凝絮性能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生物型水溶肥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水溶肥料含有機質、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所使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生物型水溶肥料,所述的水溶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
風化煤 100-180份
下腳料 35-60份
活性復合氨基酸制劑 10-15份
尿素 30-50份
磷酸二氫鉀 20-30份
硝酸鉀 15-25份
硼砂 1-3份
食用菌廢渣 25-45份
植物活性劑 3-25份。
優(yōu)選的,所述的下腳料為魚、蝦和蟹加工產生的廢棄物、廢料、尾料與水的組合物。
優(yōu)選的,所述的活性復合氨基酸制劑包括谷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賴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和色氨酸兩種或多種。
優(yōu)選的,所述的食用菌廢渣是發(fā)酵過的食用菌廢渣。
一種生物型水溶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室溫條件將風化煤粉碎為粒徑為20-30目的顆粒后,與下腳料充分攪拌、混勻,得風化煤混合物;
2)將尿素、磷酸二氫鉀、硝酸鉀、硼砂和食用菌廢渣與風化煤混合物混合均勻,得有機混合物;
3)將有機混合物、活性復合氨基酸制劑和植物活性劑在20-35℃的條件下,充分混勻,密封發(fā)酵30-50天;
4)發(fā)酵過程中間隔3-5天進行一次通氣攪拌,每次通氣時間2-4小時;
5)發(fā)酵結束,即得成品。
優(yōu)選的,所述的步驟1)風化煤和下腳料攪拌時間為30-60分鐘。
因風化煤中富含腐植酸和有機質,有利于土壤中水、氣、熱狀況的調節(jié),腐植酸能夠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腐植酸中的羥基、羧基易與土壤中的鈣離子發(fā)生凝聚反應,在通過植物根系的勝利作用就形成了土壤份團粒結構,當土壤的團粒結構變好時,其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從而具體良好的通透性。
活性復合氨基酸制劑與風化煤結合發(fā)酵,能夠促進酶的活性,風化煤腐殖酸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有促進作用,一方面是土壤自生固氮菌顯著增多,使硝酸鹽的含量明顯增大,豐富了土壤的氮素營養(yǎng),改善了作物根系的營養(yǎng)條件,另一方面,施用腐殖酸使好氣性細菌、放線菌、纖維分解菌的數(shù)量增加,有利于加速有機物的礦化,促進營養(yǎng)元素的釋放。
所謂“下腳料”是在魚類進行魚片、蝦仁和蟹水產制品加工過程中,剩的魚頭、皮、鰾、內臟、骨架、蝦頭尾等廢料,該廢料含有多種有機質、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元素,棄之可惜,既浪費資源增加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同時也增加了魚片、魚糜、蝦仁等加工成本。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水溶肥料用于澆施或滴灌,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數(shù)量,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營養(yǎng),從而改善土壤板結等問題,還可刺激植物生長,促進植物吸收營養(yǎng)元素,刺激根系發(fā)育,增加吸收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的能力,誘導植物產生抗生素,增強作用抗逆能力。進行葉面噴施,可提高農作物品質,提高作物抗氧化作用,對生物膜有調節(jié)作用,促進植物對N、P、K的吸收,糾正缺乏Mg和Zn引起的癥狀,增加植物對空氣污染的抵抗力,增強植物的抗逆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方案做進一步詳細描述,下述說明僅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并不對其內容進行限定。
實施例1
1)在室溫條件將100kg風化煤粉碎為粒徑為30目的顆粒后,與35kg魚蝦蟹下腳料充分攪拌、混勻,攪拌時間為30分鐘,得風化煤混合物;
2)將30kg尿素、20kg磷酸二氫鉀、15kg硝酸鉀、1kg硼砂和25kg發(fā)酵過的食用菌廢渣與風化煤混合物混合均勻,得有機混合物;
3)將有機混合物、10kg活性復合氨基酸制劑和3kg植物活性劑在20℃的條件下,充分混勻,密封發(fā)酵50天;
4)發(fā)酵過程中間隔3天進行一次通氣攪拌,每次通氣時間2小時;
5)發(fā)酵結束,即得成品。
實施例2
1)在室溫條件將180kg風化煤粉碎為粒徑為20目的顆粒后,與60kg魚蝦蟹下腳料充分攪拌、混勻,攪拌時間為60分鐘,得風化煤混合物;
2)將50kg尿素、30kg磷酸二氫鉀、25kg硝酸鉀、31kg硼砂和45kg發(fā)酵過的食用菌廢渣與風化煤混合物混合均勻,得有機混合物;
3)將有機混合物、15kg活性復合氨基酸制劑和25kg植物活性劑在35℃的條件下,充分混勻,密封發(fā)酵30天;
4)發(fā)酵過程中間隔5天進行一次通氣攪拌,每次通氣時間4小時;
5)發(fā)酵結束,即得成品。
實施例3
1)在室溫條件將150kg風化煤粉碎為粒徑為30目的顆粒后,與45kg魚蝦蟹下腳料充分攪拌、混勻,攪拌時間為40分鐘,得風化煤混合物;
2)將40kg尿素、25kg磷酸二氫鉀、20kg硝酸鉀、2kg硼砂和35kg發(fā)酵過的食用菌廢渣與風化煤混合物混合均勻,得有機混合物;
3)將有機混合物、12kg活性復合氨基酸制劑和10kg植物活性劑在25℃的條件下,充分混勻,密封發(fā)酵40天;
4)發(fā)酵過程中間隔4天進行一次通氣攪拌,每次通氣時間3小時;
5)發(fā)酵結束,即得成品。
實施例4
1)在室溫條件將160kg風化煤粉碎為粒徑為20目的顆粒后,與50kg魚蝦蟹下腳料充分攪拌、混勻,攪拌時間為50分鐘,得風化煤混合物;
2)將35kg尿素、28kg磷酸二氫鉀、22kg硝酸鉀、2kg硼砂和30kg發(fā)酵過的食用菌廢渣與風化煤混合物混合均勻,得有機混合物;
3)將有機混合物、13kg活性復合氨基酸制劑和15kg植物活性劑在30℃的條件下,充分混勻,密封發(fā)酵45天;
4)發(fā)酵過程中間隔3天進行一次通氣攪拌,每次通氣時間4小時;
5)發(fā)酵結束,即得成品。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